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子木

    最近,特肥、特種肥又起來了。特肥就是特殊肥料、特種肥料、特別肥料等等,而特種肥,把字組拆開來看,應是特別和種類合起來的肥料,位元肥多了一個種字。究竟什麼是特肥、特種肥呢?

    大家知道,植物需要的營養元素有16~19種(Si是新增的大量元素,Na、Ni是新增的微量元素)。化肥因為化學合成,屬於植物“外供養分”。土壤“內供營養”來自“有機質-腐殖質-腐植酸”,即腐植酸是土壤肥力的“運轉倉庫”。人類第一個土肥營養理論,源自“土壤腐殖質營養供給理論”。工業提取的活化腐植酸與土壤腐植酸性質基本相同。一個內供(腐植酸)最大,一個外供(化肥)最大,新時代構築“土肥和諧”,一個也不能少。

    有人把腐植酸類肥料,也叫特肥、特種肥料,這個不合適。直截了當,就叫腐植酸類肥料。1974年,國務院轉發燃化部、農林部《關於積極試驗、推廣和發展腐植酸類肥料報告的通知》(國發〔1974〕110號)檔案,腐植酸類肥料就有了國家名分。追溯到1786年,科學家揭示了動植物主要是植物殘體經過不斷分解、聚合形成腐植酸。現在強調腐植酸集美肥料,基於“兩個最大”“內外與共”,即“腐植酸營養效素+化學養分材料”合起來。如果把腐植酸的內涵剖開來看,因為大小分子、因為官能團、因為活性水平等等,完全可以針對不同土壤習性和適應作物,定向開發種類多樣的功能性專用肥料。

    還有人把腐植酸類肥料叫做新型肥料,這個也不合適。誠如前言,國發〔1974〕110號檔案已經命名。如今,除大化肥外,還沒有看到有哪種肥料,比腐植酸類肥料更有國家力量。對於不熟悉的人來講,稱之為“新認識到的肥料”是合適的。基於腐植酸物質的結構條件,深入開發功能性肥料大有作為。鼓勵產品創新,突出創新成果,標明技術性能,透過標準化到達共識,完全沒有必要冠以“特肥”“特種肥”的“桂冠”。即使確有突破性的創新成果,也沒必要沽名釣譽。

    讓腐植酸從土壤中來到土壤中去,透過腐植酸類肥料構築“土肥和諧”條件最好。由於歷史原因,農民、農資經營者,文化程度和科技水平普遍較低。不妨要問,特肥、特種肥料,是一時之興呢?還是“特殊期”過了就不用了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昨天,巴塞羅那,和阿賈克斯晉級。尤文,曼聯淘汰了。今天劇情是否會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