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永金
-
2 # 孤獨求樂1968829濟南
張繼的“楓橋夜泊”其中的詩句都圍繞著寫景舒情為中心!也許最適合日本本地的風土人情之描述。對接了日本一些文人騷客之胸懷!使他們站在自已的國土上,洽好看見了沒有月亮的秋天夜晚,宿晚的漁船中透發出來的燭光照在江邊的楓葉上。也許在這裡聽到了類似姑蘇城外山上傳來了寺廟裡午夜時撞鐘的聲音。本地類似這樣的風景很多,很容易與詩中情景相融合!復吟此詩,使之感慨!有種身臨其境之感覺。陶冶勃發了其對某些事物的思愁,嚮往和留戀!
-
3 # 直擊實話實說
日本人追求的是意境和情懷,中國教育認為高深難懂的就是國粹,就是值得大力推廣古典文化!在我們還在糾結岳飛是不是民族英雄、魯迅值不值得繼續推崇、哪個地方和學校出了多少個名牌或狀元的時候,人家已不拘一格降人才了!
-
4 # 本村首席電工-
強盛是文化輸出的前提,就像親戚裡誰家過的殷實,都會得到身邊人的讚羨,人家用的玩的都是好的。
我不認為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有多好吃,可伴隨著文化崇拜走遍中國,城市裡普及程度超過歐洲很多地區。
不是不能吃洋快餐,而是需要,客觀評價,正確對待,獨立思考。
你要真覺得漢堡披薩比餃子肉夾饃好吃,也不是什麼錯。然而你要堅定認為,洋快餐才牛逼,吃餃子肉夾饃是土鱉,這就是你的問題了。
-
5 # 經營國的國王
日本人喜歡的是意境之美,不止日本中中國人也喜歡這首詩,千百年來,依然存在著那個夜晚,那座古詩,穿越時空的鐘鳴,婉約含蓄內斂的情感,意會言外高度的匹配。日本人也特別喜歡白易居,尤其是小詩的:綠蟻焙新酒,紅泥小火爐。天寒欲落雪,可飲一杯無。這種格調,又親切又清新,意境與人文的交融。
-
6 # 星輝650
日本歷史上也是禪宗大國,
日本禪宗流派中寒山禪師是個開山立派的大師級人物,
而《楓橋夜泊》中提到寒山就是寒山禪師法名出處,
換言之,寒山禪師受寒山寺精神影響,《楓橋夜泊》的意境也是日本禪宗追求的境界。
寒山寺是唐代軍人烈士屍體轉運安葬的中轉接運站,
寒山寺的精神內涵,日本人認為與櫻花武士道的精神內涵最符合,
日本的櫻花武道是從大唐學習取經後經日本改革在日本發展的,
寒山寺是日本禪宗祖庭。
寒山寺與安史之亂的大唐軍人喪葬有關,
而傳說楊玉環流亡日本。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為了登陸上岸,認寒山寺為祖。
-
7 # 我的感悟789
我把我的想法寫個白話。
深夜顧鳥愉霜凍,
冷風滅火人難安,
微聽岸邊道經聲,
按點報時迎天明。
我看這裡是個柒黑的黑夜,是個柒涼的景象,也是個寂寞的人生地,還有個顧獨的道家院,無態的道人,夜半用鐘聲送情。
-
8 # 一一奧查一一
所謂說日本國教科書中有流傳於世的中國《楓橋夜泊》詩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項。它可以激勵學生靜心靜意,專心致志地學習,像敲寺鐘唸經一樣,丟掉七情六慾。只有這樣忘我,忘吃,忘睡,忘寒,忘時的精神才能心領神會,融匯貫通。這是每一個學子必經做到的基本功。否則學習只是在湊熱鬧。否者談戀愛而已!當然,只要考試起格或得高分也可不受上限。不過,也有掛名不上學的而張冠李戴請人暗代考者。甚至以錢權作交易買畢業證者不計其數,屢見不鮮!
-
9 # ac莫名
但看前兩句,月露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應該是天氣不好,且孤身一人,江邊楓林,漁船上,懷愁緒而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是為表寺廟中或有解愁之法,或出家或參禪。日本佛教發展也不錯,和尚也受人尊重,或有借詩推廣之意。教科書或為引導在困頓之時,向佛家求開解的心法,可以一用,妄自揣度,斗膽一猜。
-
10 # 老弘兒T_T
這是張繼很惆悵的表現。當年和好友都喜歡上了同一個女孩子,可是不想傷了好友感情,就都離開了,張繼考試當了官,當時來到了姑蘇這兒,沒記錯的話,他好友出家了,而他們喜歡的那個女孩嫁了人,變得不再風華,想著這一切,就寫了這詩
-
11 # 莫安營
日本非常注重漢詩教育。
在日本遊覽,見一水庫壩上,鐫刻有兩句唐詩:
誰知萬里客,懷古正踟躕。
當時,我就想,教育,不只是課堂上、書本上的。生活,才是最大的教育。你看人家,在石頭上整兩句唐代陳子昂先生的詩,立馬讓人俗慮頓消,而漸生懷古之幽情,達到了提升人生境界之良好效果。這比起那些空洞無物大而不當的標語口號來,高明很多。
唐代詩人白居易詩傳入日本,因其明白曉暢,一時傳誦。另一唐人張繼先生的《楓橋夜泊》詩,在日本尤為知名,大約從天皇到平民、從丈二和尚到三尺童稚,無不倒背如流。此詩似已成該國之“國詩”也。張繼詩固然極佳,而《楓橋夜泊》在日本的流行,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即日本尊崇寒山和尚。
張繼《楓橋夜泊》“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讓寒山寺名聲大振。“寒山寺”的“寒山”,實是唐代著名詩僧寒山子。自從大唐鑑真大師東渡弘法,佛教文化在日本影響深遠,而寒山和尚的詩流傳日本,早被奉為經典。
寒山和尚的詩,比白居易還要通俗易懂,加上佛法中的無常精神,隱逸的風度,以及對凋亡、破敗之美的賞音,都很符合日本人的胃口。比如這一首:
吾家如隱淪,居處絕囂塵。踐草成三徑,瞻雲作四鄰。助歌聲有鳥,問法語無人。今日婆娑樹,幾年為一春。
日本人崇敬寒山和尚,歷史上不乏日本僧人來華搜求寒山詩作,甚至最後在日本仿建了寒山寺:
(日本京都西北御嶽溪谷的寒山寺)
張繼《楓橋夜泊》名世後,據說唐武宗御製了詩碑,立於寒山寺內。後來北宋的王珪重刻,明代文徵明又刻,清人俞樾再刻,而這三位,都在刻碑後不久即撒手人寰。更離奇的是,民國元老,有一位張繼先生,與唐代寫詩的張繼同名,當時受吳湖帆之邀,重新寫刻《楓橋夜泊》詩碑,此誠文壇之佳話也。不過,第二天,張繼先生就離世了。於是,人們傳言,詩碑被唐武宗下了詛咒……
據說,抗戰時期,日本天皇因極愛《楓橋夜泊》詩,也掂記上了寒山寺的詩碑。松井石根欲將詩碑運回日本,寒山寺僧無奈,找人制作仿品,不料那人隨後也暴屍街頭……最後,詩碑終於保住。
2006年,時任日本首相森喜郎參觀了寒山寺。2009年,蘇州贈與日本《楓橋夜泊》複製詩碑。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經典詩詞,中國之美!
-
12 # 福垊那為什麼日本獨愛《楓橋夜泊》這首詩呢?
日本人超級喜歡《楓橋夜泊》的原因有二:
第一、這首詩淺白曉暢而又意境深遠。日本雖然傾慕唐朝文化,但如果寫得深奧,他們就不會喜歡。例如白居易寫詩婦孺白丁都能聽得懂,用詞簡單卻又能很好地表達出詩歌內涵,讓人引起共鳴的詩,就是好詩。而張繼這首詩不僅有白居易的風格,更關鍵的是詩中有寒山寺三個字。
第二、比寒山寺三個字,更關鍵的是有“寒山”二字。寒山是什麼山?寒山不是山,而是人。正是詩中有寒山這個人,才讓日本人愛人及詩(化用愛屋及烏)的。寒山不僅在日本神一樣的存在,就是在美國也被嬉皮士奉為先行者。
寒山到底是何方高人呢?我們怎麼都沒聽說過他呢?寒山出身富二代,最後弄得像乞丐。寒山除了富以外不高也不帥,考上秀才後,就像後來的蘇軾他爹蘇洵一樣,怎麼都考不中進士。他流浪街頭,沒臉見人(親人),大概有了羅隱那種“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跑到江南天台山附近的一個叫寒巖的地方,說的是歸隱山林,實際上是自我放逐,故成為寒山。滿滿地衣不遮體,形容枯槁,瘋言瘋語,而又哲理很強。這不整個一個犀利哥,一個沈魏嘛!沈魏成為今天的大師,而寒山卻成為了詩僧。沒錯,他出家了,但形象卻跟後來的濟公一樣。他雲遊,他化緣,詩與遠方他都兼得了。後來,在國清寺結識了刷碗和尚拾得。他們曾經說過這樣兩句千古哲學名言。
寒山問拾得: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之乎?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如何?寒山後來告別了拾得,繼續流浪,最後死在了蘇州楓橋鎮的楓橋寺。後人為了紀念他,就將楓橋寺改成了寒山寺。他所寫的詩也被他的好友,台州刺史閭丘胤所整理——《寒山詩》。有人說,為什麼他有這個強大的好友,還會潦倒窮困,以至於早亡呢?主要還是他有傲氣,習慣於自由自在,流浪吟詩的生活。
寒山的成功除了感謝刺史大人外最該感謝的就是拾得。拾得帶著寒山的詩走向更遠更遠的遠方——東瀛。在拾得的宣傳和推廣下,大概是一生窮苦,遭遇太多的挫折,寒山的詩在日本引起了共鳴,引發了追捧。日本建起拾得寺、寒山寺,還把兩人的詩統稱為《寒山詩》。兩人在日本和我們國內神一樣的存在。所不同的是寒山是大聖,拾得是二聖,叫“和合二聖”。雍正皇帝追封寒山為和聖,拾得為合聖,兩人寓意歡天喜地。在日本被稱為“和合二仙”,主掌愛情婚姻——東方的丘位元,貌似國內也有這種說法。
寒山的影響他們雖然窮困,卻活得超然,放蕩不羈,自由自在。寒山的不僅影響力當時的日本甚至在今天還深深地影響著日本人。在日本傢俱、美酒、飯店、文房四寶、甚至技術學校都會命名寒山。而且日本朝野一些人,也來國內“朝聖”。在日本各行各業都對寒山非常推崇。就連美國的嬉皮士也對寒山那種生活方式非常地推崇,認作他為他們的“祖師。”
-
13 # 掌上三言兩語
日本獨愛《楓橋夜泊》這首詩, 確與寒山寺相關和寒山和尚有關。張繼之所以能寫出《楓橋夜泊》,大抵源於幾分禪意的靈感,日本人恰恰喜歡流連此聯想。
對於張繼,華人自是更多聯想。
沒有張繼,寒山寺不可能名動海內外。而寒山寺又使張繼聲名遠播海外包括東瀛。
也許張繼本人壓根兒就沒想到,江南水鄉的一夜閒愁讓他紅了一千多年。 這是典型的相得益彰式連鎖發酵:一詩三鳥,人,作品,背景地,自此聲名鵲起,使得一橋一寺八方遊客絡繹不絕,終年不斷的香火,該是進項豐厚歲賦也可觀吧。若要論一首詩的版稅排行榜,張繼絕對拿金牌。這個落第書生做夢也絕想不到的。
蘇州人應該榮幸,湖北襄陽人張繼來到了這裡,憑著幾句羈旅詩,平添了一張中國歷史文化響噹噹的名號。身置煙波楓橋寒山寺,無須再言價值幾何。
一首詩讓寒山寺香火旺了千餘年。
既然如此,寒山納客,可否免了湖北人的銀兩?
我們深感慶幸,那一年考官沒有錄取張繼。不然我們今天哪能讀的到這曠世之七絕。殊不知,春風得意時,斷寫不出這心事蒼茫蘊含幾分禪意的千古佳句。
名落孫山卻一不小心名留千古,也正是張繼沒能看盡長安花,書生踟躕獨行泊舟楓橋。失意彷徨,略含醉意,迷離星星漁火,徹夜無眠,乍然水面漂來陣陣鐘聲,或許上蒼撫著他的靈臺,剎那間跳出了Teana般意象群:月落,烏啼,鐘聲,客船……
正是這美麗雋永的意象讓人們記住了,而且傳吟了一千二百年。此殊遇遠非十年寒窗中第所能企及。
而那年佩花騎馬的狀元,沒人記得起。張繼後來也終於中第進士,那是天寶十二年的事兒了,卻已經不重要了。
一生一詩,足矣!
改寫自本人拙文2016年10月18日《寒山寺斷想》
-
14 # 梧桐樹邊羽
這個問題其實和文化流傳有關。
唐朝算是當時鼎盛帝國,日本人來唐學習中華文化的遣唐使絡繹不絕,將中華文化學了個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經過中原改造的佛教和詩詞文化。如空海和尚、鑑真和尚、拾得和尚,這些人出於宗教信仰的執念而西來取經、或者從大唐東渡扶桑傳經,都直接地輸出了各方各面漢學文化,而詩詞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拾得和尚和寒山和尚是好朋友,在國清寺期間,兩人都比較落魄,卻一起講經論佛,吟詩作偈,不拘形骸,算得上貧賤至交。寒山病死楓橋鎮後,拾得去了日本,全力傳法,成為一代佛學宗師。寒山的詩藉助拾得的推動也在日本流行起來,他們那種簡單直白,卻有佛理深意的詩廣受日本人喜愛,寒山的名聲逐漸超過拾得,兩人的詩合稱為“寒山詩”,成為日本文化史上的一座高峰,對日本後世產生了全方位的影響。
而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是沾了日本人熱愛寒山,來大唐寒山寺溯源的光。
首先,這是一首極好的詩。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但是在盛唐千萬佳作中來說,並非頂尖。若此詩登頂,把咱們的大李杜,小李杜放在哪裡了?日本人知道李白、杜甫、王維、李商隱嗎?當然知道。但是為什麼日本人透過寒山——寒山寺——楓橋夜泊的途徑之後,愛上了這首詩,而對盛唐其他詩人的愛沒有這麼深呢?當然,除了白居易。白居易在日本詩詞文學史上是神一樣的存在。
為什麼?“白體詩”的緣故。白居易的晚期白體詩簡單直白,通俗易懂,老嫗易解。作為外華人,自然更喜歡這種簡單明瞭卻意味深長的詩。說得不好聽點,喜歡裝逼卻又沒什麼層次,就會迷戀這種比較淺顯有看上去高逼格的文字。咱們現在不也一樣嗎?何況白居易、張繼的詩還是真的有內容,餘韻無窮。對他們推崇的“寒山詩”來說,這已經是比較高層次的理解了。
說通俗點,以他們當時的文化能力,可能真的理解不了李商隱。不理解,當然就不愛了。
感覺大唐就是四大名校文科尖子班,裡面轉了幾個一般的去普通中學,讓那些學生吃了一驚,原來還有這種層次,然後發現了白居易、張繼這些即使尖子班裡也算是上層的學生,就一下子膜拜了。至於李白、杜甫這些學神是並不討學渣喜歡的,因為根本就不懂。
當然,這只是個當時狀況的比方,不代表後來,也不代表現在。現在不很多人說,中華文化在扶桑嘛。無所謂,文化能傳承,其實在哪裡都一樣。
再說回來,這首《楓橋夜泊》的孤寂,蕭條之美非常契合日本人“菊花與刀”的性格,他們面對死亡,荒涼,寂寞的那種熱愛,能在這首平靜、孤獨的詩中得到紓解。這種民族根性,寒山的間接推動,文化皈依感的崇古等許多因素集合起來,形成了日本人對這首詩的熱愛。
其實,私以為最合理的還是華人小孩通背《靜夜思》一樣的原因,就是簡單。
近代學者俞陛雲《詩境淺說續編》:
作者不過夜行記事之詩,隨手寫來,得自然趣味。詩非不佳,然唐人七絕佳作如林,獨此詩流傳日本,幾婦稚皆習誦之。詩之傳與不傳,亦有幸有不幸耶!
就好比大家都知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但你知道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嗎?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大概也就是這意思。
順便說一句,雍正皇帝封寒山為"和聖",拾得為"合聖",也就是後來我們常說的"和合二仙"。以後幾百年來新人結婚的時候掛著祝福婚姻美滿的繡像卻是二位唐朝的詩僧,說起來也有些意思。
-
15 # 藤樹先生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由於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國家,便成為了周邊國家學習的物件,特別是日本,日本文化如今都還有十分明顯的唐文化。而唐文化最出名的詩作為中國偉大的文化作品之一,不僅影響了中國的文化發展,也對周邊國家產生了很大影響。日本人特別喜歡唐詩,而在中國這麼多唐詩中,日本人獨愛張繼《楓橋夜泊》,這首詩到底在日本有多火?
楓橋夜泊,全詩意境為靜,動中也顯靜,靜的深沉,靜的悠遠,彷彿把人帶入了天邊。這首著名的唐詩的作者張繼深感唐朝的動盪不安,而自己一人卻客居他鄉,由此寫了這首羈旅詩。
而這首詩本來在燦爛的唐詩中並沒有什麼特色,在中國算的上好,但是卻還未到達頂端。但是在日本,它卻火得一塌糊塗,幾乎家喻戶曉,還被編入了日本教材。從日本首相,到市井小民,都能夠背誦熟讀這首唐詩。
清代國學大師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記》中說:“凡日本文墨之士鹹造廬來見,見則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國三尺之童,無不能誦是詩者。”可見這首詩在日本的火爆程度。
日本版《楓橋夜泊》:
楓橋夜泊(張継)
月落ち烏啼いて霜天に満つ
江楓漁火秋眠に対す
姑蘇城外の寒山寺
夜半の鐘聲客船に到る
2006年5月,日本前首相森喜朗曾經到訪蘇州,說過“蘇州和蘇州寒山寺是我向往的地方”。蘇州也贈與了日本復刻版的“寒山寺詩碑”,據說這個石碑是張繼寫了這首詩出名以後,唐朝皇帝在寒山寺立了一塊碑以紀念這位詩人。
至於為什麼日本人獨愛這首詩,其實很簡單。它符合日本人胃口。
為什麼日本人最喜歡白居易呢?那是因為白居易的詩簡單,明瞭不用花很多精力就能明白。而日本人對漢字的理解初期比較淺,那李白杜甫等人的詩傳到日本去,很多人都看不懂,而白居易的詩簡單易懂,由此受到了日本人的追崇。
而這首《楓橋夜泊》也是如此,這首詩簡潔明瞭,日本人的漢語水平能夠理解這首詩。所以也就成為了日本人最喜愛的唐詩。
寒山寺的影響這首《楓橋夜泊》讓當時不出名的寒山寺一躍成為了名寺。而日本人跟寒山寺的淵源卻十分深。據說方面蘇州寒山寺剛建成的時候還叫“妙利普明塔院”。後來由於兩個和尚的到來才改名為寒山寺。這兩個和尚一個叫“拾得”,一個叫“寒山”。當時兩人是得道高僧,讓寒山寺名氣大增。
▲寒山和拾得
而關於他們兩人最出名的便是“寒山拾得問”: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過十年後,你且看他!”
這一問一答給我們展現的便是寬容,也可以說是佛家的寬容。世人總是浮躁的,你只需要寬容他,你會發現,自己又昇華了一步。關於這兩人,江浙一帶還有一個傳說:
傳說兩人是由天上兩位大仙轉化而來,被稱作為“和合二仙”。他們來到人間以後,便從小是好朋友。寒山的父母在寒山到了結婚年齡的時候,給他指了一門婚事,無奈,這名女子卻喜歡拾得。寒山由此陷入了十天的痛苦思慮期,最後他決定將這名女子讓給拾得,自己遁入空門,去“妙利普明塔院”出家。在臨行前他留了一封書信給拾得,沒曾想拾得看完信以後,也決定去“妙利普明塔院”出家。
他輾轉多地,在前往蘇州的時候,看到路旁池塘裡盛開著一片紅豔豔的美麗絕頂的荷花,便一掃多日來心中的煩悶,頓覺心曠神怡,就順手採摘了一支帶在身邊,以圖吉利。終於在到達蘇州寒山寺以後,他碰到了昔日好友寒山。寒山見到拾得,內心十分開心,急忙用雙手捧著盛有素齋的篦盒,迎接拾得。而拾得手中的荷花卻並沒有枯萎,依然那樣芬芳。後來兩人一起在寒山寺教化民眾,寒山寺也因為他們二人而改名。
▲和合二仙
這一段傳說在蘇州一帶的江南廣為傳唱,蘇州一帶的江南,舊時門神所貼上的便是拾得、寒山兩位“和合二仙”。
後來,據說拾得還曾經漂洋過海到了日本。日本由於原來的鑑真大師的影響,對佛法十分痴迷。而拾得的到來,更是激起了日本人的喜愛。拾得在日本不僅將佛法的廣闊都教給了日本人,還將寒山和尚的詩也帶來了,寒山和尚是有名的詩人。他的詩,最突出的特點也是簡明,深得日本人喜歡。日本人為了紀念兩位偉大的和尚,便在日本模仿蘇州寒山寺,建起了日本“寒山寺”。
▲日本寒山寺
現如今,寒山寺也成為中日之間友好的象徵。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日本人慕名來到寒山寺聽張繼詩中那縹緲顧忌的鐘聲。
-
16 # 東哥說文史
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主要原因是兩點。
第一點,《楓橋夜泊》這首詩表達的情緒和意境,高度契合日本的民族審美偏好;第二點,日本人對於這首詩中描述的蘇州寒山寺,擁有長達千年的歷史情感。
下面分別闡述這兩個原因。
第一點,《楓橋夜泊》這首詩表達的情緒和意境,高度契合日本的民族審美偏好;《楓橋夜泊》這首詩,是詩人張繼落第之後,路過蘇州寫下的一首傷感失意的詩歌,即使不是專業的文學評論家,我們也能從詩歌的字裡行間,體會到一種淡淡的傷感和哀愁。那漫天的秋霜,寂寞的漁火,蒼涼的烏啼,孤獨的鐘聲,無不在渲染作者那一唱三嘆的傷心況味。著名唐詩研究大家劉學鍇教授說這首詩幽寂清冷。
巧得很,日本民族就是喜歡這種哀傷清冷的味道。日本是一個喜歡哀傷的民族,雖然說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是你認真體會一下接觸到的日本文學藝術,便知道鐵錘所言不虛。別的不講,就拿日本的國歌《君之代》來說,幾乎是全世界國歌裡面,曲調最哀傷的歌曲。日本流傳最廣的33首歌曲裡面,24首歌曲裡面有“泣”,17首有“淚”。
更有代表性的是一位美華人在日本觀察到的現象,他說,美華人去看電影是為了笑,日本人去看電影是為了哭。好萊塢電影《魂斷藍橋》,到了日本的名字是《哀愁》。日本的確是一個多愁善感的民族。
說到唐詩,不僅僅是《楓橋夜泊》被選入日本的中學課本,還有另外兩首詩也是日本學生必須熟悉,也深受喜愛的詩歌。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還有一首詩,更加具有無邊的蒼涼與憂傷,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日本江戶時代的國學大師本居宣長有一部著作,中文翻譯為《日本物哀》,本居宣長認為,以物語與和歌為代表的日本文學的創作宗旨就是"物哀",尤其強調對思戀、哀怨、憂愁、悲傷等刻骨銘心的心理情緒有充分的共感力。
《楓橋夜泊》無疑是非常對日本人口味的一首唐詩。
第二點,日本人對於這首詩中描述的蘇州寒山寺,擁有長達千年的歷史情感。這要從寒山寺裡面的和合二仙說起,和合二仙,一個叫寒山,一個叫拾得。關於他們倆的身世有很多不同的版本,這裡只說一個吧。寒山,據說曾經是個富二代,後來淪落為窮,“前度是富兒,今度成貧士”。雖然才華出眾,可以長相醜陋,無緣做官仕途,最後剃度為僧。因為人生坎坷,所以經常口出瘋癲言語;拾得和尚呢,原本是個孤兒,被和尚收養長大,一個無父無母的可憐人。這二位後來一同在寒山寺的廚房裡面做廚師,由此成為一對好基友。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寒山拾得的這段著名的對話錄:
寒山問拾得:“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看了剛才對寒山拾得身世的描述,你會覺得寒山問這個問題很自然,拾得如此回答也很自然。
但是就是這段自然而然的對話,不但打動了無數失意華人的心,也讓日本人大為欣賞,這種精神狀態非常對他們的胃口。
這還不算完。後來拾得和尚漂洋過海去了日本,在日本弘法傳道,現在日本還有拾得寺。
這還不算完,後來日本人也建立了一個寒山寺。他們的寒山寺裡面就有一塊石碑,上面就鐫刻著張繼的《楓橋夜泊》。所以說日本人對於《楓橋夜泊》這首詩歌的熟悉程度和喜愛程度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據說但凡有一點文化品位的日本人家裡面都會有一張《楓橋夜泊》石碑拓片。我鐵錘看過一篇華人寫的散文,說的是他到一個普通日本人家裡面做客,他們家熱情招待了中國客人,還拿出了一張從中國蘇州寒山寺買回來的《楓橋夜泊》書法拓片,用錄音機請求中國客人用漢語誦讀一遍《楓橋夜泊》,因為日文翻譯過去的詩歌不押韻,少了很多唐詩的味道。
總之:《楓橋夜泊》這首唐詩之所以在日本廣為傳頌,首先是它的意境符合日本人的審美,第二點是因為,詩歌裡面出現的寒山寺,和日本人的淵源特別深厚。 -
17 # 亭林文學
這與日本獨特的文化審美傾向有關。
一、詩歌本身的魅力先來看一下這首詩《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一個漂泊在外的遊子,在晚秋時節,獨自躺在江中孤舟上,耳旁傳來寒山寺的鐘聲,襯得這夜晚格外寂靜,陪伴詩人的只有濃濃哀愁。
這是張繼的一首羈旅詩,此詩精確而細膩地描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
此外,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如果說全詩撲面而來的究竟是什麼,那自然是“愁”和“寂”。
這就是詩歌所說的意境,而這種意境,恰恰和日本獨特的文化審美傾向有關。
二、日本獨特的文化審美傾向(一)殘缺美
日本是一個很獨特的民族,關於日本文化形成原因的研究幾大本書也說不完,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殘缺”是日本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意象。飄落的秋葉、櫻花,即將消失的晚霞,殘荷……都是日本的審美偏好,甚至我們可以據此瞭解到日本的恐怖片為什麼是那種“殘缺”的風格,像短腿斷手啊等等……而《楓橋夜泊》這種晚秋天,不圓滿的孤眠之夜,就很符合日本人的審美。
(二)寒意
日本對寒也是很情有獨鍾的,寒代表著蕭瑟、靜寂,我們看日本電影的時候常常會感受到這種情緒,像《情書》,欲言未言的沉默的魅力就是這種文化審美的體現。
而《楓橋夜泊》最不缺的就是寒意。
三、淺顯易懂對的,《楓橋夜泊》就是淺顯易懂,甚至與中國其他名作相比,它簡直就是大白話。這也是中國流傳到國外的許多詩作並非我們認為的精品,而是在中國浩瀚詩海中僅能稱得上尚可的作品的原因之一。
畢竟中國是詩的國度,我們早已浸潤其中,隨口一吟就是千古名作,光李白一人就足夠照耀整個大唐,而最好的詩詞,也早已被我們的祖輩們所說盡了,因此對於中國詩的文學修養,華人當之無愧是居於各國第一的。因此其他國家的選擇和我們不同,也不是什麼特別值得驚訝的事。
四、寒山對於日本人的吸引力寒山是一個華人,寒山詩是中國那麼多詩派中,對日本影響最大的一派。敦煌文學的發現使得學界對寒山的研究更近了一步,而寒山為日本人所喜愛的原因有兩個——
(一)白話詩
是的,寒山詩是唐代白話詩的代表。而白話詩的魅力,上文已說明。
(二)禪意
寒山是詩僧,他的詩雖然語言淺顯,但是由於佛教哲理的思辨,他的詩也是具有韻味的。正如其詩所寫:“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
而日本的佛教是發展得比較好的,日本對於佛是比較尊崇的,因此對於寒山詩這樣的詩作,很容易在日本風靡起來。
結語:每個民族對於文化的選取是不同的,各有各的歷史機緣。《楓橋夜泊》的確是首好詩,但和中國無數頂峰詩作相比,終究遜色了些。
-
18 # 鏡鑑青年
作為一個深愛唐朝的國家,日本人喜愛的唐詩很多。但要論一千多年來,叫日本人愛得持久,甚至愛到瘋狂的一首唐詩,當屬中唐詩人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在群星燦爛的唐代詩人中,一生坎坷的張繼,只是其中小人物一枚。有關他的史料記載,至今十分寥寥。一首《楓橋夜泊》,也是他後來入選《唐詩三百首》的唯一代表作。但就是這麼一首“普通作品”,卻在鄰國日本,實現了完美逆襲,自從漂洋過海“登陸”後,就是火熱躥紅,甚至遠遠反超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等“唐詩明星”們,至今大紅大紫。《楓橋夜泊》在日本,究竟紅到什麼地步?以清朝學者俞樾的形容說:“其國三尺之童,無不能誦是詩者。”自從該詩誕生一千多年來,日本列島歷經戰火更迭,但這首《楓橋夜泊》,卻在日本口耳相傳,代代深受青睞。甚至在今天的日本中小學教科書裡,《楓橋夜泊》也是重點必考詩篇。不會《楓橋夜泊》?上學都沒臉見人。
而且痴愛此詩的日本人,更對此詩充滿了深深的情懷。詩句中提到的“楓橋”與“寒山寺”,都成了日本粉絲心中的聖地。甚至上世紀初,好些日本人跑來中國看還看不夠,乾脆又在日本東京都青梅市郊,有樣學樣造了“楓橋”與“寒山寺”。蘇州寒山寺的巨鍾,亦是1905年,日本工匠們鑄好後贈送而來。某位日本前首相更是直言不諱:“蘇州和蘇州寒山寺是我向往的地方。”
甚至,只要瞧瞧每年12月31日,那些扶老攜幼,蜂擁跑來蘇州聆聽寒山寺鐘聲的日本人,就可至一千多年裡,這一首《楓橋夜泊》,在日本有著怎樣震撼的影響。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日本人會對這首唐詩,愛到如此之深?直接一個原因,就是張繼的這首詩,寫得太過虐心。作為一位半生歷經挫折的落魄詩人,一首《楓橋夜泊》,是途徑蘇州的張繼,滿心傷懷的詠歎。先是“月落烏啼”,然後“江楓漁火”,涼薄的環境籠罩而來,然後城外的寒山寺裡,“夜半鐘聲”遙遙而來,直達客船之中。悽苦中的一聲鐘鳴,空靈清遠的效果,自然直穿人心。
這樣的“虐心”風格,不但在唐詩中獨一號,更對了日本人的審美胃口。日本的文學作品,最為推崇的,就是這種悽苦孤冷裡的詠歎風格。包括日本文學史上那些膾炙人口的作品,甚至日本經典的電影,都往往充滿著這類相似的意境。而將這種風格做到極致的《楓橋夜泊》,自然也就觸動了一代代日本人的心絃,引來多少感同身受的仰慕。
而更重要的原因,則是長期以來,日本人對中國唐代文化,一種濃厚的“寒山”情懷。
其實,整個《楓橋夜泊》,打動日本人的,不止是那孤獨的憂傷,更有詩中的“寒山寺”三個字。這叫日本人無比仰慕,不惜隔空山寨的寒山寺裡,也藏著一個在中國相對低調,卻在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寒山。
寒山,出身官宦世家的唐代一代詩僧。這位寒山寺的創立者,《全唐詩》裡存詩312首的牛人,一生倡導詩歌的白話風格,卻不為當時人所理解。他的朗朗上口的詩歌,曾被同時代唐朝詩人的光輝所遮蓋,卻隨著時間的流逝,越發綻放出異彩,那通俗易懂的風格,同情民間疾苦的主題,越發受到後人的尊崇。其獨特魅力,正如寒山本人生前所說: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大約在中國元朝年間,寒山的作品傳入到日本,然後就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推崇。比起唐代其他詩人來,寒山在日本,更成了另一種“紅人”。不但詩作一版再版,甚至日本小說家森鷗外,更“加工”寒山的履歷,寫成小說《寒山拾得》,更成了20世紀日本的火熱暢銷書。對“寒山寺”的情結,自然就成了日本人心中,一種越發深深紮根的情懷。
因此,作為一首詠歎寒山寺的詩,《楓橋夜泊》也就“人氣”持續飆升,成為了日本人心中,中國詩歌的不朽經典。熱愛如此之深,雖說也叫好些華人咋舌稱奇,卻也證明了另一個硬道理:博大精深的中國詩歌文化,就是擁有這樣恆久的包容力。參考資料:《東瀛的“楓橋夜泊”情》、《寒山拾得》
-
19 # 兩把刀X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本來是張繼留給睡不著覺後人的禮物,結果唐以來這麼久還是好多人沒收到。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搞得越來越面目全非。今人也覺得意境好,居然放在小學五年級課本里。偶然看到,我便問我兒子意思,我兒子字面解釋倒是挺快,翻翻書和百度,居然都是這個說法。鬧心的是詩中的意境孩子沒經歷,是不會懂的,最妙處用當代文字也沒辦法再更準確釋義,難重現當時的意境。
烏啼。書上解釋是烏鴉叫,還說因烏啼把全詩搞得有聲有色什麼的。我見識短,沒聽過後半夜烏鴉叫,那麼安靜夜烏鴉也不可能受驚,要是“日落”還或許,關鍵是“月落”,都後半夜了。但我見過月落後水邊的山,還真是灑了霜似的灰白。烏啼應該是個地方,找了找,附近還真有烏啼鎮,而且出現在張繼那個時代以前。
江楓漁火對愁眠,解釋的更是笑話。想想一個上火的人,不知道下步該咋辦,這個愁呀,躺在岸邊船上,都後半夜了還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看啥也都是愁,身子翻到這面是江楓,翻到另一面是漁火,都是愁,就這麼點事,課本上非說是江楓對漁火,而且還強調這個對愁眠是本詩的靈魂,整哪去了。
後兩句,詞面的意思比較直接,孩子們都能直譯,但貌似與前兩句顯得格格不入,是鐘聲入船?哪呀,那個寒山寺“無常鍾”還能敲出什麼聲音?是“空”,解愁第一的“空”,鐘聲入船,無所住心。這兩句,把張繼的前愁全收。這一聲,比“是非成敗轉頭空”的“空”解“空”不知生動多少倍。
楓橋夜泊放在小學五年級課本里,也真難為孩子們了,也委屈了張繼。
這首詩,是唐人在唐地寫的唐時唐景,日本比較尊崇我們的唐文化,本詩從表達方式以及描述意境,都有日本文化起源根基的痕跡,所以喜歡,甚至莫名的。
以上是我的主觀臆斷。
與小花聊天后整理。留念。
-
20 # 有書共讀
說起日本人獨愛《楓橋夜泊》,就不得不說日本前首相森喜郎。他於2006年參觀寒山寺時,曾說:“蘇州和蘇州寒山寺是我向往的地方”。後來,蘇州便把復刻版的“寒山寺詩碑”,贈與了日本。這讓日本人欣喜若狂,因為他們早就渴慕這塊碑了。
原碑是張繼寫了《楓橋夜泊》出名後,唐朝皇帝於寒山寺立此碑以紀念詩人的。唐朝的詩,不僅影響了中國文化的發展,也對周邊國家產生了極大影響。然而唐詩數以萬計,為什麼日本人獨愛張繼的《楓橋夜泊》,還把其寫入日本教科書中,幾乎人人都會背呢?
要知其中原由,且聽有書君為您解說。
1.日本人愛寒山這個人,愛屋及烏,也愛上了這首詩。
日本非常尊崇寒山和尚,蘇州寒山寺也因寒山和尚而把楓橋寺改為此名。張繼的《楓橋夜泊》,恰好寫的就是寒山寺。日本人怎能不愛此詩!
那麼,寒山是誰?日本人為什麼會尊崇寒山?寒山不是山,而是人。寒山不僅在日本是神一樣的存在,就是在美國,也被嬉皮士們奉為先鋒。
寒山是唐代長安人,也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富二代。可他除了富之外,既不高也不帥。他考上秀才後,卻怎麼都考不中進士,就像《知否》裡的孫秀才。可孫秀才走哪橫到哪,寒山卻覺得沒臉見人,只得流浪街頭。
寒山流浪到江南天台山附近,一個叫寒巖的地方。說是要歸隱山林,實際上是自我放逐。他衣不遮體,形容枯槁,瘋言瘋語。很像當年佛祖在山林修行,也有點像當今的犀利哥、沈魏。
沈魏成為今天的大師,而寒山卻成為了詩僧,他出家了。他像濟公一樣,雲遊四海,四處化緣,可謂詩與遠方兼得。
在國清寺,寒山結識了刷碗和尚拾得。他們一問一答,留下了千古哲學名言,也化解了寒山心中的困惑。寒山問拾得: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之乎?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如何?
寒山告別拾得,繼續流浪,最後死在了蘇州楓橋鎮的楓橋寺。後人為了紀念他,就將楓橋寺改成了寒山寺。他所寫的詩也被他的好友,台州刺史閭丘胤整理成《寒山詩》。
拾得帶著寒山的詩,走向了更遠更遠的遠方__東瀛。在拾得的宣傳和推廣下,寒山的詩在日本引起了共鳴,引發了追捧。
日本建起了拾得寺、寒山寺,還把兩人的詩統稱為《寒山詩》。兩人在日本是神一樣的存在。
雍正皇帝追封寒山為和聖,拾得為合聖,統稱和合二仙,寓意歡天喜地。在日本,寒山是大聖,拾得是二聖,“和合二仙”主掌愛情婚姻,是東方的丘位元。
寒山在今天還深深地影響著日本人。在日本,像傢俱、美酒、飯店、文房四寶,甚至技術學校都會命名為寒山。各行各業都對寒山非常推崇,日本人也常來國內“朝聖”。“寒山詩”,成為日本文化的一座高峰,對日本後世產生了全方位的影響。
《楓橋夜泊》裡寫到了寒山,恰好入了日本人的眼。而這首詩的意境,也非常契合日本人的性格。
2.《楓橋夜泊》非常契合日本人的性格,讓他們得到了精神上的慰籍。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詩中那種孤寂、蕭條的意境,非常契合日本人“菊花與刀”的性格。日本人在面對死亡時,那種既感荒涼、寂寞,又無比熱愛的情感,能在這首平靜、孤獨的詩中得到紓解。
這種民族性,得高僧拾得的間接推動,得寒山詩的精神儒養,得文化皈依感等多種因素集合,形成了日本人對這首詩的熱愛。
寒山和尚的詩,有佛法中的無常精神,隱逸的風度,以及對凋亡、破敗之美的欣賞。這些,都很符合日本人的胃口。
日本人非常崇敬寒山,歷史上也不乏日本僧人來中國,搜求寒山詩作,甚至最後,還在日本仿建了寒山寺。而蘇州寒山寺的《楓橋夜泊》詩碑,也好幾次險些被日本人拿走。
據說唐武宗御製了《楓橋夜泊》詩碑後,立於寒山寺內。後來,北宋的王珪重刻,明代文徵明又刻,清人俞樾再刻,而這三位,都在刻碑後不久去世。
離奇的是,民國也有一位張繼先生,當時受吳湖帆之邀,重新刻寫《楓橋夜泊》詩碑。可碑刻好的第二天,張繼先生就離世了。於是,人們傳言,詩碑被唐武宗下了詛咒。
抗戰時期,日本天皇因為極愛《楓橋夜泊》,也掂記上了寒山寺的詩碑。松井石根,就是那個甲級戰犯,製造南京大屠殺的松井,便想將碑運回日本,獻給天皇。
當時,寒山寺僧想保護詩碑。雖然知道唐武宗的詛咒,卻沒有更好的辦法,無奈之下只能找人制作仿品。不料,那人隨後也暴屍街頭。日本人聽說了這件事後,不敢再輕舉妄動,詩碑終於保住了。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日本人對《楓橋夜泊》的喜愛。
3.《楓橋夜泊》簡單明瞭,就像白居易的詩一樣,深得日本人的喜愛。
《楓橋夜泊》是一首極好的詩: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淺白曉暢而又意境深遠。日本雖然傾慕唐朝文化,但如果寫得太深奧,他們就不會喜歡。而像白居易寫的詩,婦孺白丁都能聽得懂,用詞簡單卻又能很好地表達出詩歌的內涵,讓人引起共鳴,這就是好詩。張繼這首詩,頗具白居易的風格,深得日本人喜愛。
作為外華人,自然喜歡簡單明瞭卻意味深長的詩。說得不好聽點,喜歡裝逼卻又沒什麼層次,就會迷戀這種比較淺顯,又看上去高逼格的文字。何況,張繼的詩真有內容,餘韻無窮。
因此,《楓橋夜泊》這首在燦爛的唐詩中雖算的上好,卻未到達頂端的詩,在日本火得一塌糊塗。幾乎家喻戶曉,還被編入了日本教材。從日本首相,到市井小民,都能夠背誦熟讀這首詩。
現如今,寒山寺是中日友好的象徵。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日本人,慕名來到寒山寺,聽張繼詩中那縹緲的鐘聲。
可見,只要坦然面對生活,心態好、樂觀向上,即使改變不了狀態也能改變心態。更何況,改變了心態,改變狀態也就不遠了。寒山這位唐朝的沈魏,雖然過得悲苦,但他卻活出了自我,他的影響也流傳至今。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回覆列表
`⺀天子呼耒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長安一見面,呼我滴仙人"。其本人也自稱是酒仙,朋友也稱其是滴仙人。滴:中底只要有幾滴酒都倒入口中"是一種諷刺語。而我們的文人卻喜歡李白的高傲狂放,將酒仙改作詩仙,穩座首位。其實他的詩遠不及杜甫。《楓橋夜泊》⺀江中魚火對愁眠"魚火對愁眠,對是對比,一個躺被窩中,一個霜天半夜還在打著火把捕魚,四個字的對比,反映出老百姓搵食艱難。這是一首好詩,看來日夲人雖是異邦但很識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