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科大科學與人文

    這種問題本身似乎有那麼點不太符合科學精神的味道,為什麼?就因為有算命的意味在裡面。雖然對很多事情進行某種預測,是人們經常喜歡做的事,也有一定的實際需要和好處,比如可以據此做出某種規劃或計劃。但正如波普爾在《歷史決定論的貧困》一書中所說的,如果對於相對簡單和短時間內的事物發展趨勢進行預測,還有一定邏輯推理、機率或外推性方面依據的話,則試圖對於任何複雜的事物發展全過程都能做出決定論式的預言,就是完全錯誤的。屬於拉普拉斯機械決定論式的、把理論模型與現實世界完全混淆的認識與方法論上的雙重錯誤。所以波普爾認為最基本的科學認識與方法論就是猜測與反駁,這不僅適用於具體科學領域,也應該適用於整體上的科學發展。

    另一個相關的方面是,科學、哪怕是純粹的自然科學,也不是僅僅與自然世界有關的事物,而是與人、人的社會密切聯絡在一起。自然界本身已經足夠複雜,再加上人與社會的複雜性,就構成了雙重、甚至三重的複雜性。這就從根本上排斥了任何對於科學發展進行精確預言的可能性,或者說任何預言、特別是長期和重大的預言,從本質上說,都是不可能的,如果有的話,那也不過是個主觀猜測罷了,其正確性有待於未來現實的檢驗。

    說了這麼多開場白,那麼最後的正文其實反而沒有多少要說的了,因為對於科學發展問題的預測,不論是誰說的,本質上都一樣,都不過是個人猜測而已。之所以有的人所說被認為更加權威和公認,往往只是出於一個簡單的經驗論推理,牛掰者恆牛,並非有什麼真實可靠的理論和實際依據。未來面前,應該是人人平等。那麼,根據歷史的經驗,筆者以為,在近代突破了最原始積累的閾值之後,科學發展一直呈現一浪接一浪、加速發展的趨勢,但浪與浪之間的間隙起來越小,浪的高度卻越來越低。依此類推,似乎科學的發展遲早會碰到天花板、瓶頸期。個人以為,其中最大的,就是人類本身的智慧極限。但人工智慧的出現,導致這種瓶頸問題出現轉機。所以,人工智慧就成了科學未來發展的最大變數、最大懸念。自然創造了智慧人,人創造了智慧機器,智慧機器將會創造出什麼?這應該交由它們自己去回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參加工作後,你們多久回家看一次媽媽?最近一次說“媽媽我愛你”是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