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明朝和日本大的戰役打了兩場,都勝了,日本也不服,這是為什麼?
3
回覆列表
  • 1 # 楊早講史

    【一句話答案】希臘化現象全世界都不少見。

    羅馬貴族站在希臘的一片焦土上盡情揮霍希臘的財富奴役希臘人時,卻心裡暗搓搓想像他們學習那高雅的姿態和談吐,希望他們為自己朗誦詩歌和悲劇。

    加藤週一在研究和論述日本歷史時,認為日本的歷史和文學是不可分的,日本的歷史就是日本的文學史,自從聖德太子訪隋後帶回仿照儒家制定的《十七條憲法》和佛家等諸多思想文化開始,日本與隋唐大陸不斷交往,隋唐文化對日本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白居易在平安時代是詩的至高無上,是貴族學習漢詩、文化教養的典範。《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納言在當中宮女官的時候,與藤原行成詩歌往來時就曾經使用白樂天詩歌中的梗和韻。並且清少納言之口說出,連白樂天的詩歌都不懂,怎麼配當中宮女官?不過很懷疑日本人對白居易的理解就是了,畢竟是主張文藝遠離政治的審美國度。

    ( 《超譯百人一首 歌之戀》中藤原實方和清少納言用白居易的詩歌應答)

  • 2 # 風惜山竹

    其實這類問題很好理解。大唐王朝和大明王朝對日本的戰爭和戰略就可以看去。

    大唐王朝對日本的戰爭,就比如白江口戰義,唐朝一方偏軍把高句麗、百濟和日本按在地上磨擦,打得日本好幾百年沒緩過勁,才會有日本努力學習唐朝文化。你不強大誰會學你。

    日本從隋朝就開端學習中國,大化改新後,日本國力增長了一些,就刻不容緩的與唐朝在北韓白江口打了一仗,成果日本慘敗,一萬多人戰死。

    而明朝萬曆皇帝時期的戰爭,雖然明朝勝力了,但之前明朝幾位皇帝時期,明朝可是一直忍讓,所以才會有戚繼光抗日,而且一直明朝都是內憂外患。雖然萬曆皇帝勝利,但國力明顯下降了。日本高層不會看不出來。

    最主要的是唐朝戰爭勝利了,還有餘力派軍進攻日本本土;而明朝戰爭雖然勝利,但國庫不足,而且還有境外強大的遊牧民族,明朝是不可能進攻日本本土的,日本高層也能看出這點的。所以有了底氣,態度就肯定不一樣了。

  • 3 # 山哥253669141

    日本從來就不真正服過中國。只是日本的文明啟蒙較遲。中國唐朝以前,日本還處在蠻荒時代。而中國唐朝盛世空前,軍事文化都遠遠優勝於日本。正是在唐朝,日本開始學習中國的文化,制度、宗教等。所以,現在日本的風俗、衣服都留有較深的大唐印跡。而佛教轉送到日本時即變化了很多。宗教獨立性較差。自從日本有了天皇,日本人只認天照大神,不認佛祖。由於日本自天皇以下的上層人物皆不滿足屈居於島國,地大物博的中國就成為了他們嚮往及侵略的目標,所以借天照大神教化人民,宣揚侵略和奴役其他民族的思想,大行武士道,以武術戰功立貴。一些在侵略與戰鬥中建立戰功的武士得以擠身上流杜會。所以,與中國的十年寒窗而求一朝高中升官進貴不同,日本人以武士道取人才,在戰功中濟身權貴。所以,日本的歷史充斥著侵略行徑。

    大唐盛世之後,中國進入五代、十國封建割踞的分裂時期。而日本進入冪府統冶向天皇統治時期,封建制度慢慢成熟,集權化後使日本更有能力向外侵略與擴張。所以,自宋朝以來都有日本侵擾中國邊疆.的大事。而明朝開始則越來越厲害,至晚清後成為入侵的頭號敵人,最終在二戰中演變成全面侵華戰爭。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曰本是老天安排給中國的宿敵!在天照大神侵略思想的教化下,日,本侵略是全民性的、歷史性的!改不了了。中國要和平和安寧就只是:打敗日本得百年安寧,滅掉日本得長久安宇!

  • 4 # 聽牛嘮叨

    謝邀,公元563年,日本第一次侵北韓,被新羅打敗,老實了100年。公元630年,第一次派遣唐使來唐學習,學了三十多年;在公元663年,又開始第二次侵朝,唐朝出兵抗倭援朝,在白江口海戰打敗了日本,從此老實了1000年,從此派遣來唐學習的次數達十多次。可見小日本當年來學習是因為被唐朝打怕了才放下身段學的,可不是真正仰慕你,等到這些東西消化好了。在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公元1592又發動了第三次侵朝,明朝出兵抗倭援朝,打敗日本,又老實了300年。到十九世紀末,第四侵朝成功,佔領北韓,不久發動甲午戰爭,又割了臺灣……後面大家就很清楚。

    從這件事來看,日本服的不是你的文化,而是服你的拳頭。唐朝把他打疼了,打到了他痛處,就老實。就像日本被美國扔了原子彈;二戰結束,蘇聯俘虜日寇60萬,回去就只有40萬(自己想象下);而對於澳洲來說,處理日軍戰犯時,只要落入他們手中沒有活的回去。所以日本直到現在還怕著他們。

    可見日本人是個“只崇尚強者為尊的世界,弱者活該被奴役的世界”,還停留在自然界中動物生存法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地步,對於牲畜我們跟他講人話肯定不聽的,它們只認大棒跟拳頭,誰叫這兩樣東西能把它打疼,甚至打死。當年明軍雖然打敗了日本,只能說沒打到他的痛處,要是當年打到它本土的話,老實時間就久一點;二戰的時候登入日本是中國的話,也會承認被中國打敗以及,就不會出現現在這情況了。而我覺得儒家思想阻礙了我們的尚武精神跟血性,我不怎麼覺得,因為每到亂世的時候這種尚武精神跟血性就會被展示淋漓盡致的。而最大問題則是:把個人道德問題,也強加到國家上面,出現的“王化思想”,造就對外都是軟弱可欺的現象,磨擦頻發。儒家思想有益於國家的統一,以及民族凝聚力是它的優點;對外就不敢恭維了。

    僅個人觀點勿噴。

  • 5 # 小萬扒拉扒拉

    誰說明朝打日本,日本不服?一仗打的日本兩百年不敢過河,你說它不服,從哪裡說起啊,最多說現在的日本不服而已,當時他不服行嘛。如果非說現在認同唐朝比明朝強,就只能歸於政策了,唐朝文化包容度大於明朝,唐朝一直和倭國有聯絡,前期明朝和唐朝也差不多,又航海又軍演的,而明朝自己後期都十幾年不上朝了,何談往外聯絡。明朝對外態度強硬,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在現在看來是很牛的,在當時可能打過日本就沒有采取安撫手段,造成日本恨上了明朝吧。

    明太祖朱元璋

  • 6 # 鄭國柱

    589年隋朝統一中國後,日本攝政的聖德太子,四次派出遣隋使來學習中國文化。唐朝時期,從630—895年間,日本朝廷任命了19次遣唐使,其中名副其實的遣唐使12次。中國文化滲透到日本的思想、文學、藝術、風俗習慣等各方面,對日本封建社會上層產生很大影響。

    經過200多年的吸引移植唐代文化,日本基本上完成社會制度的改革,萌生出日本的國風文化,其曆法、節令、習俗、服飾等多仿效中國。日本武士道倡導的義、勇、仁、禮、誠、名、忠、克八字精神,就有中國儒學文化變異的內容。

    期間的663年八月,唐軍與日軍的白村江戰役,百濟滅亡。668年,唐朝和新羅聯軍攻陷平壤,高句麗滅亡。白村江之戰,日本退守本土,日本深知不是唐朝的對手,屈服求和,連派“遣唐使”,以後臥薪嚐膽了900年。

    豐臣秀吉

    1592年四月,日本突襲北韓,佔領北韓全境。明軍首戰失敗,後以4萬遼東軍入朝,一舉攻克平壤,史稱平壤大捷。隨後在龍山會戰中,摧毀日本的糧食基地,迫使日本遣使求和。日本在談判期間積蓄力量,1596年九月再次閃擊北韓,明軍接連失利,北韓大半國土淪陷。

    明朝派遣6萬中央軍入朝,取得漢江保衛戰勝利,最後將沿海幾處堡壘中的日軍包圍,日本敗局以定。期間,豐臣秀吉因病死去。在露梁海域的海戰中,日軍幾乎全軍覆沒,中國水師取得完勝。這次戰役史稱“慶長之役”。

    明軍兩次戰敗日軍,日本不服,為什麼?因為日本沒有徹底被擊垮,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由於工作的關係,鳴久多次參與接見日本地方的政府和議會訪問團,也曾被接見,參過過日本的城市排洪、水庫大壩安全和垃圾焚燒等設施,對日本人的堅韌、絕對服從權威、危機意識、謀劃長遠等都有所感悟。

    總的感覺就是我們研究日本很不夠,對日本人的民族意識、民族性格、心理特點、日本人的非智力因素等骨子裡的東西認識不夠,缺乏深入細緻的研究。相反,日本對中國各方面的研究是比較深入的,有些方面的研究恐怕比我們自己的研究還要透,這些是我們應該引起重視的問題,做到知己知彼。

  • 7 # 睿智生生不息

    日本是一個很奇葩的民族!如果不能熟知日本的全部歷史,很難讀懂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民族!如,她尊重強者而又有很強烈的自卑感、危機感,她性格剛毅、永不服輸!但還表現在對生命的漠視、冷酷!而在另一個極端又有許多優秀的品質,如勤奮學習、做事情總是做到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極致等等!

    日本人最早的崛起是在唐代開始的。此時,日本孝德天皇在位。由於看到了大唐帝國鼎盛,於是決定效仿大唐帝國,進行全方位改革。名為“大化改新”。具體做法是:引入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調製,落實戶籍和記賬制度,參考《唐令》寫成《大寶令》法典。日本先後派遣了數十次經濟訪問團到訪唐朝,每次團隊規模數百人。由於日本大量的派遣留學生以及中國的技術大量流入日本,由於與唐朝的密切來往,日本的經濟開始繁榮發展,政治進一步成熟。“大化改新”的實施,使得日本國力達到鼎盛。除了經濟改革以外,佛教文化人士來往密切。鑑真和尚應日本僧人之邀,曾經六次東渡回日,最後終於成功。他帶去了佛經,促進了中國文化在日本的流傳。

    日本人之所以對唐朝尊重、服氣、服從,得益於唐朝對日本人的狂妄、不自量力、挑戰唐朝的行為,實施了行之有效的“教育”。

    當年在大唐帝國在征討北韓半島的時候派出一支偏師由蘇定方和劉仁軌統帥,進攻百濟。最後將百濟納為大唐帝國領土。大唐帝國在百濟故地設立熊津都督府來進行管轄。而日本孝德天皇為實現爭雄大陸的野心,自恃國力“強大”傾國而出,出動數百艘戰船和數萬大軍進攻唐朝船隊。唐朝船隊在蘇定方和劉仁軌統帥下,利用唐朝大船的高大堅固,居高臨下、利於進攻的優勢,在與日本戰船戰鬥中強力碰撞敵船,致使敵船大亂,最後將日本唯一的遠洋船隊全軍殲滅。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對付像日本這種不安守本分的狼性民族,只有時刻保持警惕,高舉大棒,不斷“教育”,才能使它順從、老實!

  • 8 # 使用者6902383508

    這個提問,有相當的誤導性。實際上,日本在大一統王朝中,只認漢朝為宗主國,而非唐朝。日本最先臣服於中華,是在天漢時期,而非殘唐時期。漢光武帝劉秀曾冊封日本為漢倭奴國,並有出土文物——漢倭奴國王金印和正史記錄佐證。從未有出土文物證明,殘唐冊封日本,但確有,日本不接受殘唐冊封的正史記載。雖然日本曾經派過很多批遣唐使,到唐朝學習,但也只是學習,並未向殘唐稱臣。綜上所述,不難判斷,日本把天漢當父母,把殘唐當老師。豈有老師重過父母之禮,因此高下立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馬上四年級了,但還分不清翹舌音和平舌音,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