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運營老先生

    孟夫子曾說過人生有三樂,其中一樂就是「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無愧於心,誠實守信,是人生一件樂事。言而有信,也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說到做到,不欺騙別人,這樣的人自然會得到社會大眾的支援和幫助。

    為人父母更要講誠信。春秋時候,曾參的太太有一天要出門買菜,孩子吵著要跟去,他太太就說:「你不要吵,不要跟,媽媽回來殺豬給你吃。」孩子就不吵了,也不跟了。曾參的太太從市場回來,看到曾參正在磨刀,太太很緊張,就跑過來說:「我跟孩子開玩笑的,哄哄他,你還當真?」曾參對他太太說:「假如你騙孩子一次,可能你這一輩子講的話,他都不會相信,所以還是得按照你的承諾去做。」

      人往往在高興的時候都會隨口承諾,或者很多大人在打麻將時,無論孩子要什麼,都是「好,給你,拿去。」以後孩子就知道了,當父母在打麻將的時候,是他要東西最好的時候。這些一定要注意,不然孩子學到的不是老實,而是察言觀色。

      《弟子規》中說:「凡出言,信為先,」我們對自己講出來的話,絕對要放在心上去履行。古人非常信守承諾,周代的季札,是吳國國君的公子。有一次,季札出使魯國時經過徐國,於是就去拜會徐君。徐君一見到季札,就被他的氣質涵養所打動。徐君默視著季札端莊得體的儀容與著裝,突然,被他腰間一把祥光閃動的佩劍,深深地吸引住了。季札看到國君的眼神,就知道他很喜愛這把寶劍。但是按照禮儀來講,代表國家的使者都必須佩戴寶劍,所以季札就在心裡想,等我完成任務以後,再將這把劍送給徐國國君。

      怎料世事無常,等到季札出使返回的時候,徐君已經過世了。季札就到他的墓前給他行禮,並把寶劍掛在墓旁邊的樹上。季札的隨從非常疑惑地問他:「徐君已經過世了,您將這把劍懸在這裡,又有什麼用呢?」季札說:「雖然徐君已經走了,但我的內心對他曾經有過承諾。回來之後,一定要將劍送給他。君子講求的是誠信與道義,怎麼能夠因為他的過世,而背棄為人應有的信與義,違棄原本的初衷呢?」在這落落而言、擲地有聲的三言兩語中,正是信的體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心蘿蔔包餃子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