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談史說事

    安祿山叛亂從來就沒有成功的機會,他是嚴重高估了自身的實力,而低估了唐朝。安祿山正確的認識到了唐朝中央軍的不堪一擊,內地的空虛,認為憑藉自身強大的軍事實力能夠取代唐朝,但是當時的唐朝還遠遠沒有到腐朽不堪的時候,安祿山並沒有可能滅亡唐朝,取而代之。

    首先,從安祿山叛亂的具體過程看,如果不是唐朝應對失誤,叛亂有可能很快平息。安祿山雖然身兼三鎮節度使,但是真正能完全控制的只有范陽鎮,河東和平盧兩鎮的很多軍隊他都控制不了,而唐朝集中西北河西、隴右、朔方、安西、北庭五鎮的兵馬,實力顯然在安祿山之上,並且唐朝還可以向回鶻借兵,安祿山則沒有外援。此外唐朝還有潼關天險可以依靠。如果不是唐玄宗亂殺大將和瞎指揮,安史叛軍不可能攻入長安。

    其二,即使是唐玄宗和之後的唐肅宗都連續犯下致命錯誤,安史叛軍仍然無法消滅唐朝。這一方面是唐朝的綜合實力還遠遠超過叛軍,叛軍在除了河北部分地區以外的地方,都極其不得人心。另一方面是叛軍本身矛盾重重,它是一個由眾多民族組成的大雜燴,並非穩固的團體,內部有著粟特人與其他民族之間的激烈矛盾,不可避免的要爆發。

    叛軍內部持續發生不同民族間的激烈火併。史思明殺死安慶緒後,擔心得不到粟特人的擁護,於是對其進行屠殺。安慶緒剩下的胡人衛隊有“官健六千餘人”,史思明下令“數內三千三百人是隨從慶緒者,亦殺之,食後方移入城。自是祿山之種類殲矣。”安氏的嫡系遭到沉重打擊。

    史朝義殺死史思明後,對叛軍內部的粟特人勢力發起了進一步的清洗行動。叛軍老巢范陽陷入大動亂。“城中相攻殺凡四五,死者數千,戰鬥皆在坊市閭巷間。”

    最後一場激烈的火併發生在以阿史那承慶和高鞫仁為首的兩派之間。“承慶入東軍,與偽尚書康孝忠招集蕃、羯。”阿史那承慶一派以突厥和昭武九姓胡為主力,並裹挾了部分漢軍;而高鞫仁則召集了由奚、契丹、高麗、靺鞨、室韋等族組成的“城傍少年”反擊,其部隊“驍勇勁捷,馳射如飛”,阿史那承慶雖然兵多,但交戰之際其部下漢軍萬人臨陣倒戈,結果阿史那承慶軍大敗,被“殺傷甚眾,積屍成丘”。高鞫仁又下令城中殺胡者重賞,“於是羯、胡盡殪,小兒擲於空中,以戈承之,高鼻類胡而濫死者甚眾”。阿史那軍敗走河北後,其軍中胡人又被史朝義“不擇少長盡誅之”。

    粟特胡人是安史叛亂的核心力量,他們被殺光,意味著叛亂必定要失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減肥過程中,最應該減哪個地方才能得到人體最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