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資訊時代,我們為什麼還要用紙質筆記本?
1
回覆列表
  • 1 # 科技小木木

    很多人都問過我類似的問題,也很多人在關注類似的問題。報紙、紙質書、紙質筆記本、鉛筆還有存在的意義麼?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可能全新的資訊時代,手機成為了人們的靈魂級伴侶,很多人可能好久都沒看過報紙,沒用筆在紙上寫過東西了,沒再買過紙質書。甚至有些人覺得新時代的工業產物已經可以完全可以替代這些傳統的方式,但實際是這樣麼,我們一起來想這麼幾個問題。

    第一點:儲存與反覆性

    如果從安全性上來說,當然電子檔案會做的更好一點,但是從我們個人的儲存和反覆翻看的次數來看,紙質的明顯更好一點。最為明顯的就是我們從以前的紙質照片變到我們現在的數碼照片。以前的照片我們會放到相簿裡,閒來無事的時候就會拿出來翻兩次,甚至還會跟孩子去講自己的青春。現在呢,照片只是存在在硬盤裡,記憶也跟著一起塵封在裡面,繁雜的生活也讓我們無暇再去看這些照片。

    第二點:書香氣的匱乏

    我一直很反感用電子書或者手機去看書,其實也不是因為費眼睛或者有輻射。就是覺得缺少那麼一種儀式感。看紙質書的時候會覺得,開啟書的動作就是要去接受全新的只是餓,每一次的翻書都是對知識的一種朝拜。而數碼文字讓我覺得看書完全是一個任務,每天都需要給自己定一個目標否則都可能看不下去了。

    第三點:專注度欠佳

    以手機為例,手機其實本身是個很好的工具,功能也很全面,但是手機卻又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太容易讓使用者分心了。複雜的功能,華麗的內容,使用手機的時候很可能被一些其他的東西吸引走了。看書有的時候確實是一個枯燥且孤獨的過程,吸收知識也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順理。相比之下,低俗文化小影片的吸引力要大得多。但是這些小影片的營養卻與書籍根本無法比擬。

    紙質書,紙質筆記本不會被淘汰,傳統文字記載方式也不會被淘汰。確實這個時代更多的人會選擇透過數碼產品汲取速食文化,但是你也無法否認還有一批人在堅守著文化的底線,他們不理會速食文化的荒唐,也不會接受低俗文化的無知。如果有機會希望大家也可以放下手機重新拿起紙質書再看看,或許確實他們有自己的魅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子非良人,齊大非偶”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