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飛184319650
-
2 # 有緣則來1
謝謝邀請!前一段時間我們河北棗強707高分考入北大的女孩,就可以稱得是寒門貴子了!很是為她驕傲!她家境貧寒但母親很注重家庭教育,寒門也能出貴子。我們夫妻定居城市,但都出身於農村,透過考學出來的,都深知教育的重要性。這些年往返於城市和農村之間,就談一下我個人的感受。(不喜勿噴)
首先,寒門難在出貴子,肯定有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原因,但是每年還是有不少農村大學生,其重要因素就是家庭情況,好多孩子都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即便在城市老人帶孩子渴不著餓不著就可以了,指著他們去管孩子的學習有點不切實際。有的孩子是不用做留守兒童,可由於父母貪戀城市生活,不願意回家管孩子,孩子叔叔家就是這種情況,他叔叔掙錢足以養家,家裡前幾年就買上了車,可嬸嬸即使不工作也不願意回家照顧孩子,甚至連孩子用的課本都不知道是哪個版本的,孩子已經小學畢業了,回家買堆吃的,丟給孩子一臺電腦和一部手機,就去玩了,孩子在學校有事給她打電話就嫌麻煩,他爸回來少,即使回來也和孩子很少溝通,這樣長大的孩子以後會怎樣可想而知!
其次,即使父母在身邊,農村孩子受到溺愛也相對比較多,昨天和一位清華博士後的母親聊天,她也是農村的不認識字,但是那個年代沒有哪個孩子是不用去地裡幹活,我們親眼和親身感受農村的辛苦,父母的付出,耳科趙醫生說小時候最討厭摘棉花,他們老師說:不好好學習摘一輩子棉花。這可能我們那代人努力學習的動力之一吧。可現在農村孩子,用我孃的話說:連自己家地頭都找不到。感謝父輩的“狠心”和老師的“恐嚇”。
最後,說經濟條件好也不一定出貴子,確實有可能。家庭教育在農村和城市都一樣重要,最近這幾年職高出現很多,一朋友家庭經濟很多,孩子在七八歲離家出走,大一點孩子職高都讀不了,孩子和老師動手是家常便飯,哪個學校敢要。溺愛就是毒藥,不僅會毀了孩子,父母也會深受其害!
-
3 # 溪邊住
論語中,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古代的人做學問,是為了美化自己的心靈。用宋代哲學家張載的話說,就是讀書在自求變化氣質。而現代的人做學問是為了在市場上賣牛馬,好賣個好價錢。這個真的是太形象了。
回覆列表
應該說是的,“貴子(暫且這麼稱謂)”的形成要兩大條件:一是家裡經濟條件較好。因為我們知道:讀書、生活都是要花錢的,從出生到小學到大學甚至研究生,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是支撐不了的。二是父母要有一定文化、有一定的眼光(或說是視野吧),而“寒門”恰恰缺少的是這兩樣——一沒錢,二沒知識,所以“寒門難出貴子”這一論點基本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