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本知至
-
2 # 清水空流
就光緒的個人能力而言。光緒缺乏政治智慧以及經驗,更缺乏一個君主所必須具備的雄才偉略,說白了,能力不行。光緒缺乏足夠的政治資源,換句話說,當時滿清真正的缺乏的是真正具有開放思維和具有現代管理意識和科學理念的的基層官僚和讀書人。當滿清第一位駐外大事使郭嵩燾擔任駐英國大使的時候,得知所有英國的官員每月工資超過四百英鎊要繳稅的時候,他十分感慨,但這個政策能在滿清實行嗎?沒有政策的實施者。沒有這樣的土壤,和遵守者。一切都是白搭。
還是那句老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就這麼簡單,社會形態和政治形態已經死亡,沒有任何可以挽救的餘地。天時地利人都不在光緒或者說滿清這邊。光緒掌握實權,他要變法,面臨的是全階層既得利益士子和官員的反對,新的資產階級又沒有行成力量和規模。可以說,滿清除了被推翻之外,沒有任何方式可以挽救他的方式。更別說光緒的能力的缺乏和無能。覆滅是滿清唯一的結局。
-
3 # 李藝泓
不用如果了,光緒照樣挽救不了清朝。
首先,光緒是個熱血青年,但是有變革的激情,但是魄力和手腕都不足,這體現在他被慈禧在內政上吊打。他內部連慈禧都搞不定,那就別想將一幫滿漢重臣,以及各種流派錯綜複雜的勢力給擺平了。
慈禧對外不行,但是對內讓這些臣工對她盡忠甚至是死心塌地還是有一套的。光緒遠不如慈禧深厚,其政治才能不能說沒有,但是來不及施展,或者說施展了也成效不大。用人的眼光上,以依託康梁之類,實在是察人不準。長遠改革的魄力和策略上,顯然沒有達到那種壯士斷腕,又老成謀國的雄主氣概。顯得英雄氣短,馬瘦毛長。
其次,清政府早已經氣數將盡,日薄西山,只差臨門一腳就會轟然倒塌,非一個皇帝所能阻止。
這個是時代之趨勢,全球之趨勢,國家之大勢,不會因為一個皇帝的出現而徹底改觀,至多也就多維持幾年,吊著一個口氣活命而已。西方列強不希望中國出現一個強大的足以和他們抗衡的皇帝,革命黨人也不會希望皇帝繼續皇權專制,民間的力量也會越來越覺醒。清政府內部的分裂會越來越尖銳。在這樣的錯綜複雜中,清政府何能僅僅因為光緒的存在而自保?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不是簡單的改朝換代,皇帝輪流做的時代,而是社會深刻變革,技術深刻變革,全球化格局深刻變革的時代。要捲入這樣的大時代的潮頭,拖著一個日薄西山的清政府前行,幾乎是不能的事情。
-
4 # 青年史學家
假設一下,如果光緒帝不死的話,能夠挽救清朝嗎?
或許時間上能夠稍微延續清朝的生命,但是從根本上挽救清王朝是不太現實的。到了慈禧太后去世時的1908年,清王朝已經病入膏肓,整個國家像一個得了絕症的老人,已經拖不動了,元氣已經耗盡。政治上,清廷中央的權威已經喪失殆盡,財政上,清廷當時已經負債累累,不得不通過舉債的方式度日,軍事上,清王朝已經沒有賴以支撐的絕對可靠而又有戰鬥力的軍隊,因而清王朝被取代只是時間上的事情。
-
5 # 歷史上的那這事
當然不能,就算康熙皇帝在世,也無力挽回王朝覆滅,頂多會推遲十幾年退位。清國錯過了最佳的改革時間,本來清國可以和日本那樣,由君主專制過渡到君主立憲,可是時機已然飄逝,如今,共和成時代主流,浩浩蕩蕩,如果用四個字來評價光緒皇帝,那就是志大才疏。光緒皇帝是愛新覺羅載湉,是醇親王奕譞的第四子,醇親王奕譞本人可以說一生都是謹小慎微,頭腦精明,優柔寡斷,所以以至於後來的光緒皇帝和醇親王載灃也都是如此。
-
6 # 羽戈
這是一個十分常見的歷史假設。除了“如果光緒不死,大清國運如何”,還有“如果慈禧不死,大清國運如何”,其實後者更具詮釋空間。
說到國運,我們都該聽過一個詞:氣數。一朝或一國將亡,時人好言“氣數已盡”。聽起來,氣數虛無縹緲,玄之又玄,然而縱觀數千年國史,還是能覓得一些實證,如名器、如經濟、如人才、如人心。
大清的氣數,盛衰皆在乾隆朝。乾隆的子孫嘉慶、道光執政,雖有挽回的契機,卻無挽回的能力,道光朝已經進入名副其實的“衰世”。至咸豐朝,內憂外患,氣數跌至谷底,再無復興之餘地,天平天國終結之後的“同光中興”,不過是一場自欺欺人的政治春夢。等到光緒朝,中日甲午戰爭和義和團運動接連爆發,正可謂氣數已盡,無可救藥。此時即令康熙重生,雍正再世,都無法力挽狂瀾,至多隻能使大清遲上幾年覆亡而已。
假如慈禧不死,當然可避免“皇族內閣”這樣的鬧劇,不過立憲運動依然會舉步維艱,無以前進,因為她所推行的改革,早早止步於政治體制改革;武昌首義照樣會發生,也許換一個地方,立憲派的響應自然不至那麼激烈,不過革命大勢已成,如東流之水,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則亡。在此,請記住美國曆史學者路康樂的話:對於中國這樣一個超級大國而言,革命形勢遠比革命黨的起義重要。
假如光緒不死,除了知識構成,他的才具遠不如慈禧。慈禧領導的庚子新政,比他領導的戊戌變法,無論力度還是深度,都有過之而無不及。慈禧能辦的事,他辦不了,慈禧不能辦的事,他更辦不了。慈禧能讓大清苟延殘喘這些年,倘若在他手上,只可能更快迎來滅亡的命運。
光緒的一生,不論作為人,還是作為皇帝,都是一大悲劇。因此他博得了當世的美化與後世的同情。然而這無法改變一點殘酷的事實,光緒僅具中人之才,如果說翁同龢只能作太平宰相,其弟子光緒則只能作太平皇帝。生於亂世,其結局早已註定。
-
7 # 吳老156510062
不可能。康有為,梁啟超路線不符合潮流。人心思變,被滿清韃虜奴役,當了300年亡國奴的漢族人民覺醒了,滅亡滿清佔領和奴役是主流。康有為一介舊書生,為了繼得利益,甘願繼續當亡國奴令人不恥。大廈將傾,他扶得住。
回覆列表
不能 清末最大的社會矛盾是權勢利益集團對下層百姓的漠視,這是每一個封建王朝滅亡前的徵兆,康梁等維新派和慈禧的鬥爭,更多的表現為權利之爭,其不過是東漢末年 權臣之間權臣宦官之間的鬥爭,誰得勢老百姓都是一樣,再拿中興名臣來說,他們也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其根本目的也不過是為帝王服務。只有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以及後來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人才能根本上改變清末時中國那種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