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秦始皇有偉大的功績,所謂: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但也有焚書坑儒,實施酷刑等滔天罪行。該如何具體評價?

回覆列表
  • 1 # 如是蟬聞

    蟬聞答題。

    中國歷史上,以功業論,能稱得上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一人而已。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真可謂站在了中國歷史的大轉折點上,就影響而言,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點兒也不過分。當時的贏政便有了睥睨百代的豪氣,因此直接把三皇五帝的稱號都按到了自己頭上,稱始皇帝!

    緊接著巡遊全國各地,刻石立碑,彰顯其赫赫功業。以至於最後死在了巡遊途中,也算是死得其所了。可嘆的是,死後與臭魚混雜,一路腐爛著被偷運回咸陽,遺詔淪為廢紙,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國竟然二世而亡,貽笑天下!

    然而,始皇的功業不廢,後來者都繼承了他的遺業,終於使中華帝國立兩千年而不亡,獨立於世界古老文明的廢墟中,巍然至今!

    始皇稱千古一帝,名副其實!

    那麼,秦始皇算不算一個暴君?

    假如把耗費民力,窮奢極欲,殺人如麻,作為暴君的標籤,始皇的確不能辯解。

    換言之,能作為千古一帝,以古代的社會政治狀況,可以說,非暴君不能為!

    我們說始皇是暴君,大概把以下幾點作為證據。

    首先是耗費民力修長城,建陵墓。

    如今長城幾乎與始皇繫結,這是個極大的誤解,其實始皇之前就已經有燕趙等國的先例,都是為了阻止北方遊牧民族的進犯,可以算作國防工程。始皇統一中國,不過是把各國修築的長城連為一體,作為北方的完整屏障。後來明朝也有此大工程,今日所見,即是明朝遺留。

    那麼修築驪山帝陵呢,這也有先例。古來帝王無不重視陵墓的修建,始皇功業赫赫,自然要把陵墓修得更加巨集偉,以合他的身份。司馬遷記載說用民工七十餘萬,即便是實情,也是分批而作,至於勞累至死甚眾,恐怕也有添油加醋的成分。如把這算作暴行,帝王們誰能無罪?

    其次是臭名昭著的焚書坑儒。

    始皇焚書有其目的。當時天下初定,六國遺民無不痛恨秦國,而思念故國,焚書便是要斬斷各國文化的傳承,統一思想,以實現帝國穩定。從政治層面講,這是所有統治者都會著力做的事,即便是到了近現代,我們也可以找出近似的例項啊!

    至於坑儒,怕又是一場誤解。司馬遷其實記載的相當明確,始皇當年為求長生,招募了大批方士尋找長生之法,但是最終受了方士的欺騙,大怒之下,把四五百名方士盡皆活埋。這裡似乎跟儒家毫不相關,但一個儒字,讓後世的儒士們一提到秦始皇,無不恨得咬牙切齒,自然視始皇為鉅奸大惡,著書為文盡情鞭撻。這是始皇給後人留下暴君形象的最大原因。

    始皇殘暴應該是有的,但作為帝王,草菅人命基本可算做一種常態,尤其是功業昭著的明星皇帝們。

    說到窮奢極欲,除了幾處大工程,歷史記載中,在始皇身上還真不太好找。要知道,始皇統一天下後,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巡遊各地的途中,這是他在六國建立威望的重要手段,可算是在兢兢業業的工作。咱們看看後世的帝王們,守在宮牆內,三千麗人相伴,醉生夢死。暴是暴不了,但慾壑難填,豈不更醜陋不堪嘛!

    所以說,始皇作為千古一帝沒有任何置疑,作為暴君,雖有許多誤會,但也名副其實吧,與後世的帝王們相比,也殘暴不到哪裡去。

    就這樣。

  • 2 # 史歷曉有話說

    你想一下,在那個混亂的時代,秦始皇能夠憑藉秦國一己之力一掃四合,這是多麼了不起,歷史上的秦始皇也是任人唯賢的,不然怎麼會重用丞相李斯、大將軍蒙恬等人呢?還赦免六國的貴族。所以說此人還是十分懂得治國之道的。

    第一個原因是一個朝代的建立之後,天下需要統一、需要大治,而這個前提是什麼?統一思想、控制思想,特別是秦朝還是一個以法治國的國家,所以沒的說,就一定要排除一些異己,特別是由於有了李斯等人的進言,因此就有了後來的坑殺儒生。從後來的漢朝獨尊儒術也可以看出。當然出於人道主義考慮,秦始皇是殘暴的,所以被後人稱之為暴君。

    第二個原因是秦始皇所要坑殺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儒生,而是想殺術士,秦始皇本身是很尊重知識分子的,只是因為秦始皇這個人啊,一心想長生不老,於是就派徐福這樣的術士去尋找仙藥,可沒想後來這些術士都給跑了。秦始皇惱羞成怒啊,就下令將這些術士坑殺,而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思想開放,很多的儒生這也學那也學,有不少的儒生也學方術,於是就摻雜著些儒生被一起給坑殺了。從一些實用書籍、醫書、農業、算命的什麼書都傳下來了可見焚書的力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而且他還統一了文字,有了器物的統一標準,由此看出秦始皇的功績還是很好的。

    當然也有可能以上兩個可能都雜糅在了一起,因此才有了焚書坑儒事件的產生,所以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可以看出不同的秦始皇!

  • 3 # 巴扎嘿love1949

    秦王朝經過六代的努力,完成了天下一統,建立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專制國家,此後千百年來,歷代皆行秦制,對中國政治進城產生了深遠影響。

    從文化方面來說,秦王朝確立了中華民族對中華文化的共同認同感,這對此後大一統王朝大有裨益。車同軌,書同文,貨幣統一,這些影響都是空前的。

  • 4 # 魔山道人

    事物的分析都是兩面的人尤其如此,從人性的觀點來說,人都是自私的,始皇帝更是個性分明,說他的功:他敢於打破七國平衡橫掃六國的氣魄令人佩服,他統一全國文字、錢幣、度量衡等功績更是對今後幾千年歷史的發展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過:他為鞏固自己的統治使大秦傳承萬萬年,修長城、鑄十二銅人搞得民不聊生,焚書坑儒使秦前的許多文化思想斷了傳承。

  • 5 # 燕國術士虎胤空

    秦始皇毫無疑問是千古一帝。

    我這麼說有三個原因。

    一,六王畢、四海一,始皇帝統一天下(雖然還留了一個衛國),結束了紛紛亂亂的群雄爭霸,結束了一個亂世。

    二,書同文、車同軌,為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統一貨幣、度量衡,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比以往更為廣闊的空間。

    僅以此三件事,足以讓秦始皇稱作一代雄主。

  • 6 # 憶往昔崢嶸歲月

    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千古一帝是肯定的,所謂的暴君要放到那個年代去看,帝國的很多制度在統一後都沒能及時轉變,這是一箇中央朝廷的問題,制度的建立絕對那麼簡單就出來的,秦始皇雄才大略,不是一個死板的人,像阿房宮後期就叫停了,秦始皇主要是死的太突然,不然秦帝國很難說會怎麼樣

  • 7 # 咕咚8260

    這是一個價值判斷的問題,價值判斷取決於你的價值觀,從來見仁見智,主流的說法對應的也是主流的價值觀,主流的價值觀其實也是會有變化的,所以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會隨著時代而變化。

    價值判斷的基礎是事實判斷,根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幹了很多大事,統一六國,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建立郡縣制,修長城,修阿房宮,焚書坑儒,對秦始皇的判斷自然就是建立在對這些事情的判斷之上,諸子百家各有各的立場,各有各的觀點,比如儒家主張要與民生息,在儒家看來大興土木就不好,大興土木為了皇帝個人享受就更不好,但是法家的觀點則不同,法家主張弘揚君權,比如修阿房宮,在法家看來就是弘揚君權的手段,並不僅僅是為了皇帝享受。

    秦始皇乾的那些大事其實也是決策問題,決策問題除了有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的問題,還有個最優解的問題,也就是說,就算這樣做是好的,那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比如抵禦北方少數民族,就一定要修長城嗎,是秦始皇的方法好還是漢武帝的方法好,這就是一個決策問題,當然這受制於當時的客觀條件,需要史料支撐。

    如何評價秦始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明星認為自己很紅卻被現實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