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014179932460
-
2 # 浙江中式合院王文發
第一:日本人干預
第二:馮玉祥未出兵
第三:張學良對郭軍進行心理戰。原本郭軍都是拿老張家的軍餉。自己人打自己人。郭軍中的大部分士兵軍官都是東北的,家屬也都在東北。打這種丈不會拼命。
第四: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郭低估了奉軍,低估了老張家在東北的實力。
-
3 # 晨峰學習日記
軍心
首先我們先了解下當時郭鬆齡帶領的這支部隊,這是東北軍最精銳的一支勁旅是老張傾盡全力為張學良打造的一支保駕護航的部隊,擁有當時整個東北軍中最精良的武器和最優秀的士兵,同時也是身經百戰戰功赫赫的一支部隊,他們在東北軍中的地位更是崇高的。雖然張學良平時不管,全權交給了郭鬆齡帶領,但是無論從名義上還是從根本上講這支部隊是老張家的,張家對這支部隊是不薄的。東北人歷來是講義氣的,所以在一開始郭鬆齡只能打出清君側,擁護張學良的口號,但是隨著後來戰局的發展,特別是在巨流河張學良的出現,讓部下認清了事實。作為當時一個有血性的東北軍人,是不會做出“吃張家飯,打張家人”的事情的,這從最後部隊大量跑到河對岸投奔張學良就可以看出,而且最後張學良傾盡全力的保住了他們。
-
4 # 這個歷史很正
其實郭鬆齡的反奉,幾乎是註定的失敗的。
本來是馮玉祥聯合了直係軍閥,郭松林和李景林等人起兵反奉,但是當馮玉祥控制了北京熱河的時候,就把李景林和郭鬆齡買了,最後的結果就是郭鬆齡肚子一人硬剛張作霖,所以很顯然由日本人支援的張作霖,郭鬆齡基本是沒有勝算的。
因為當時的孤鬆齡是張學良的老師,所以取得了軍權,但是在張作霖的親情攻勢下,很多人基本上都每怎麼抵抗就投降了。
有這樣的兩個基礎,在戰爭一開始的時候郭鬆齡就落入了下風,結局幾乎是毫無懸念的。
-
5 # 口袋歷史聽堂
郭鬆齡手裡面雖然握著奉軍主力七萬人,但是奉軍仍然還有將近二十萬的兵力,而且這二十萬奉軍是忠於張作霖的。
當時東北軍分為幾個派系,有郭鬆齡為首的陸大派,楊宇霆為首的“士官派”,張作霖和他把兄弟“老派”。除郭鬆齡這一派反叛,其他兩派均服從於張作霖,相對於穩定。而且奉軍以外的實力,俄國、日本、直係軍閥等勢力也沒有對張作霖有任何動作,所以幾乎就是郭鬆齡自己這七萬人在反奉,時機很不成熟。
東北早晚是張學良的,他若能一路忠心扶持張學良,還愁自身才能無用武之地?況且他對張學良影響很大,張學良已經對郭鬆齡言聽計從,他若能沉得住氣,等到張學良上臺,東北勢必發生極大變化,他的個人理想也有了施展平臺,何必選擇這種極端,而且還消耗奉軍力量的做法呢?
-
6 # 代康
失敗自然是有道理的,Sunny下並沒有新鮮事
郭鬆齡7萬兵力,是精銳。郭也很有指揮才能。那為什麼會失敗呢?
根本問題在於時間!
郭鬆齡天津發兵,一路打到奉天城下。張作霖都已經準備下野,逃離奉天,可見成功已經很近了。
劇情怎麼反轉了?
關鍵在日本人。日本人先找的是郭鬆齡,只要答應日本人要求,就可以一旁幫助郭鬆齡,張作霖必然完蛋。但郭鬆齡段然拒絕,中國領土上的事不需要日本人!
日本人掉頭找了張作霖,危機時刻張是一個務實的人。一口答應日本人所有要求。(張作霖後面全部反悔,張作霖的死也是因為這個)
-
7 # 千難萬險不能擋2
其實郭松林太急了,張作霖能安排兒子在他身邊學習,這就是對他信任,張作霖豈能不知他才能大,給的封賞小,故意給小的,想讓兒子給郭平凡,讓郭死心塌地孝忠心張學良,郭不想想,他隊伍裡能沒有張作霖的耳目嗎?郭雖然指揮才能不錯,但後勤保障沒有解決好,外交問題也不行,郭終究是一介武夫,勇有餘而謀不足。
-
8 # 遼北老代
還有很大的原因就是部鬆齡要打到奉天,得經過南滿鐵路,日本的關東軍出來干預,這也是他失敗的原因。最後,郭鬆齡夫婦逃到遼中的一個村莊,藏到地窖裡,被人舉報抓了出來,他們夫婦都被槍斃,暴屍奉天的小河沿七天,供人觀賞。
-
9 # 畫素說
說起郭鬆齡這個奉系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可以說是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的左膀右臂。
第二點、張作霖忽悠日本人給予了更優厚的條件。一開始日本人對郭鬆齡開出了條件,郭鬆齡也答應了日本人在東北的利益,這也是郭鬆齡敢反叛的先決條件。不過郭鬆齡沒想到的是,張作霖向日本人開出了更高的條件,最終日本毀約,轉而出兵幫助張作霖平叛,最終在日本人的干預之下郭鬆齡兵敗。
第三點、郭鬆齡其主要依仗的還是第三軍團,雖說這7萬的精銳部隊,是郭鬆齡帶出來的,但說到底還是張學良的直系部隊,所以這其中有很多人本就不願意跟著郭鬆齡一起反奉。
所以在郭鬆齡反奉的過程中,這七萬人就已經在主和、主戰之間鬧分歧,所以在張學良用飛機在巨流河撒傳單的時候,就有很多人脫離了郭鬆齡,回到張學良的身邊,特別是這一點瓦解了郭鬆齡的勢力。
-
10 # 繽揚
1925年11月22日,郭鬆齡於灤州統帥7萬精銳奉軍倒戈,反奉。
郭鬆齡軍一路克山海關,佔錦州,下新民,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張作霖巢穴奉天城(今瀋陽市)近在咫尺。攻下奉天城,推翻張作霖舊軍閥窮兵黷武的暴政,實現早年參加同盟會跟隨孫中山先生就有的民主思想。
嚴寒的東北,缺衣少食的郭鬆齡叛軍,在張學良的宣傳招降下,倒戈大半。郭鬆齡苦苦期盼的馮玉祥國民革命軍的聯合出兵遙遙無期。在被郭鬆齡拒絕合作的日本關東軍換上東北軍的軍裝炮火攻擊下,郭鬆齡軍兵敗巨流河。
郭鬆齡夫婦被俘,於奉天小河沿遇害。
-
11 # Cplahj
郭鬆齡太急了!最起碼你先要把自己麾下張家的兵變成自己的兵吧!然後你也不能找馮玉祥這種隊友吧!他媽的拉著張家的兵去打張家,然後拉著馮玉祥這種隊友幹事,別說7萬,就是17萬也是找死!
-
12 # 東亞土著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東北人不打東北人,這種反賊不得人心,註定要失敗的。他叛變的結果就是削弱了東北軍的實力,讓日本人鑽了空子。郭鬆陵算得上近代東北的第二罪人。第一張學良。
-
13 # 燕歸來a
郭鬆齡是以教官的身份短期進入軍界。無論是在人脈還是威望各方面,都不足以完全掌控整個軍隊。所以在關鍵和困難時期,他的7萬大軍都選擇了站在張家人方面。
-
14 # 六一說事
郭鬆齡格局沒有那麼大,所謀的事情太大!他開始的目的只是利益之爭而打仗,他本人和這些老牌軍閥比能力還是有差距的!就算他本人有點軍事才華也是無濟於事的!
回覆列表
郭鬆齡失敗的原因是不肯賣國,不和日本人合作,不答應日本的條件。日本跟郭鬆齡沒談成就找張作霖談,而張作霖答應了日本提出的全部條件,日本軍隊就參戰了,郭鬆齡怎麼也打不過日軍,郭鬆齡失敗後張作霖又反悔和日本人達成的協議,張作霖用拖延戰術應對日本人,最後關東軍氣急敗壞把張作霖炸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