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像窮秀才至少還有洪秀全這樣的天王,農民也有朱元璋這樣的帝王,但是古代的狀元好像沒有當上全國一把手的
3
回覆列表
  • 1 # 小蟲讀史

    這個問題乍一看,還挺離譜的,似乎沒有人注意到這方面的問題。其實不然!

    在五代時期王定保的《唐摭言》卷一中有這樣一段“(唐太宗)嘗私幸端門,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翻譯成現代漢語大意如下:“李世民私自去視察御史府,看到許多新考取的進士魚貫而出,便得意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也就是說,這些忙著科舉的人,已經進入了我的圈套中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瞭解一下中國古代這一重要的選官制度——科舉制度。

    所謂科舉制度,就是國家統一設科,定期分科考試,考取者授予官職,即所謂的“開科取士”。此制度由隋文帝創立,公元587年,隋文帝規定每州每年貢士3人,各州透過考試擇其文字華美者推薦。第二年,隋文帝又下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刺史按照“志形修謹、清平於濟”的標準兩科取士。公元607年,隋煬帝規定十科舉人,其中進士科成為常例。唐朝沿襲隋朝繼續實行科舉選官制度,並且又有所發展,使科舉制更加完善。唐朝的科舉分為常科和制科。每年分科舉行的為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為制科。武則天還於702年設立武舉科。宋代在科舉方面,放寬了錄取人數,簡化了考試手續,而且科舉考試錄取後即可做官。這一時期,殿試第一二三名已經有了狀元、榜眼、探花的稱謂。為了防止科場作弊,宋代還實行“糊名”和“謄錄”的辦法。到了明清時期,科舉考試製度基本已達到頂峰。洪武十七年(1384年),由禮部頒行的“科舉成式”,科舉階梯是科舉預備性考試——童試合格以後,依次透過鄉試、會試和殿試三級考試,才能達到士人夢寐以求的“金榜題名”的目標。這一程式為明清兩代科舉制莫定了基礎,此後500多年沒有發生重大變化,成為名副其實的“永制”。

    科舉制度是採用嚴格的考試作為選官方式,體現了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原則,有利於打破特權階層的壟斷、為不具備貴族身份的人提供了參政機會,擴大了統治的社會基礎。也就是說,在科舉制度實行的中國,人們透過讀書科舉就可以改變自己的身份狀態,這和造反相比,還是最安全的方式。所以才有本文開頭唐太宗的那句話“天下英雄入吾彀矣!”

    洪秀全貌似是考了四次都沒能考中秀才,而朱元璋可以說是生逢亂世,而且元朝統治者也不怎麼重視科舉。所以,最終他們都走上了農民起義的道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命和木命是否相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