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鈺文話歷史
-
2 # 箭矢灬
簡單點說,朱家王朝養了一大批親戚,他們沒有太多人身自由,久而久之,養了一大批皇親國戚,他們中間倒是有精通琴棋書畫的,但畢竟是少數,大部分每天尋歡作樂,這是明末最大的蛀蟲之一,還有就是眾所周知的官員腐敗,舉個例子,明末,皇親們的孩子起名要花錢找有關部門起,有個皇親沒啥錢,孩子被起了個特難聽的名,皇親都被欺負成這樣,老百姓和普通士兵的處境可想而知,軍餉更是少之又少啊。你再看看明末那幾個皇帝,宋徽宗文藝範但是荒廢朝政,還出了個木匠皇帝....末帝的吝嗇也是令人咋舌,本來治理的就不好,連年戰事更是拖垮經濟,而且還老輸,皇帝對這沒啥信心,一直保守,軍餉,甭提了。
明末時期,軍餉剋扣是由於大明王朝的財政奔潰。
明朝,其實一直執行的是閉關鎖國的政策,直到隆慶帝,才出現改變,他下令開放海關,允許貿易,史稱“隆慶開關”,隨著貿易的增加,大明的財政收入有所增加,而且,隨著,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改革,讓國家財政有所好轉,可惜,張居正死後,變法失敗,萬曆年間的三大徵後,基本耗盡了大明的財政,讓大明財政開始惡化。
而且災荒十分嚴重,在災荒嚴重而且土地兼併十分嚴重的情況下,政府還大力征稅,根據《明史·崇禎本紀》記載:春閏正月乙酉,振真定飢。戊子,振京師饑民。癸卯,振山東飢……戊寅,以久旱求直言。三月甲申,禱雨。戊戌,振畿內飢。丁未,免河北三府逋賦……秋七月庚辰朔,畿內捕蝗。己丑,發帑振被蝗州縣……八月甲戌,振江北飢。
大量的徵稅,失去土地的農民,自然災害的條件下,地方官員的極度腐敗,終於,農民起義爆發,與此同時,後金也逐漸崛起,大明兩線作戰,財政收入早就入不敷出,國庫空空如也,剋扣軍餉也是常有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