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十三區小霸王

    我們支援言論自由,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總要學會去透過別人學習到東西,且改變自身不好的東西

  • 2 # 笑傲漿湖

    一晚上看了幾期《奇葩說》,最後突然覺得很感謝馬東辦這個節目,他一直希望的是能讓更多人建立起多元的價值觀。

    我覺得節目做到了,反正對我來說影響很大。我開始接受不同,甚至接受與主流相悖的看法,接受那些奇特的觀點,儘管有的甚至挑戰了我的認知。

    我開始理解存在即合理,開始理解那些和我們不同的人,開始覺得世界有更多的可能性。透過辯論這個方式拋給大家一些問題,讓你不由自主的去思考。在這個過程裡,你可能會得到些什麼甚至會做出你意想不到的改變。

    我想節目的意義就在這裡吧~這也是我始終覺得《奇葩說》是一個好節目,而不僅僅是一檔綜藝。

  • 3 # 娛評新鮮事

    作為《奇葩說》的骨灰級觀眾吧,從第一季開始,幾乎一期不落的看到了第五季,個人覺得,對於回答題主的這個問題,還是有些心得體會的。

    首先表達我的觀點,這個節目傳遞出來的價值觀,分為兩種,一種是辯題之外的價值觀,一種是辯題內的價值觀。

    辯題內的價值觀:

    大家應該知道,《奇葩說》不能說是一個嚴肅的辯論節目,但是它又確實是以辯論為主體。既然是辯論,那麼對於同一件事情,就會產生兩個完全對立的看法,這是必然的,因為它是辯論啊!

    而選手們在辯論的時候,代表的只是“本方的觀點”,而不一定代表的是自己的觀點。為了贏,大家會用盡一切辦法,無論是陳銘,還是黃執中,他們的辯論總會讓大家自然而然的認同,這其實不是他們的觀點有多麼正確,而是他們的辯論技巧和辯論能力十分高超。

    所以,對於辯題內產生的價值觀,大家看是當做一種娛樂消遣吧,最多帶給你一些思考。至於去吸收什麼,我覺得就不必要了。

    辯題外的價值觀:

    而辯題外的價值觀,指的就是這個節目中的選手們,導師們,從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其實是值得我們去吸收的。

    比如導師們,無論是高曉松、馬東,還是蔡康永、薛兆豐等,他們都是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的,而且也都是成功的。他們的一些個人經歷分享,還是很有價值的。

    然後還有選手們,他們身上也有我們值得吸收的。比如邱晨,熟悉他的人應該知道,他得過癌症,脖子上動過手術,現在都能看到明顯的傷口痕跡。他的這種病,已經開始講“幾年生存率”了。但他還是很樂觀的面對一切。

    我覺得《奇葩說》真的是一個很好的節目,至少能讓我們認識一群活生生的人,他們並不偉大,有些很是平凡,但卻活出了自己的人生。

  • 4 # 麻花藤影視

    我是第二季的時候開始看的,那個時候可能是因為新鮮熱鬧,很有意思,節目中也會有一些不錯的段子,特別是現在人的工作壓力越來越來,就喜歡看這類的綜藝節目來放鬆心情,我還把第一季補全了還追到了現在。第三季到第四季感覺廣告的植入越來越多,整個節目效果不是很好,但是還是值得看的節目。

  • 5 # 美嘞大菇涼

    其實大多數人的價值觀都是外界的影響加上對自身的認知而形成的,你覺得那是對的就可以吸收。而“奇葩說”裡面勝出的一方價值觀都是被大多觀眾所認可,是可以吸收的。

  • 6 # 史娛善終

    憑心而論,奇葩說的作用就是使你更加篤信了自己原本相信的東西,所以信服了奇葩說的價值觀就是更好的接受你自己。

    奇葩說有很多辯手,有很多金句。但他們為什麼能夠打動你,那是因為他們打動你的心房,說出了你自己原本就相信但又無法描述的東西,這個時候你才會覺得他說的話無比正確。如果你不信,你只會把他方段子聽聽的,所以奇葩說只是讓你堅持自己堅持的,擯棄自己擯棄的。再者說,如果奇葩說不符合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觀,它能播出嗎?所以,信信沒什麼問題。

    通用羅老師的話說:‘你得是非觀,價值觀在出學校之前已經全部建成’。你指望奇葩說改變你的價值觀?相信奇葩說就是信服你自己,信服自己內心的聲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同意讓老人去養老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