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現實中絕大多數動物,在不飢餓的情況下,都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不餓也會主動攻擊人類的,只有人類自己。
《紅與黑》裡說,【在與法律之前,合乎“自然的”只有獅子的力量,或者動物飢寒時的需要,更簡單地用一個字表示,便是“欲”。】
事實上,如果人不去招惹熊,熊又不餓時,它並不兇殘。甚至說,熊比其他許多動物更懂得知恩圖報,如果不是因為食量大,再加上惹得它發狂時實在難以控制,人類倒是有心想把熊變成圈養的動物來著。
不知道誰讀過一篇叫《可愛的旅伴》的故事,故事裡主人公的原型,就是近代美國著名探險家吉姆·柏瑞哲。他曾獨自徒步穿越加拿大西部的羅布森山,與熊結伴,後來就有了《可愛的旅伴》這故事。他的經歷足以證明,其實熊並沒有大多數人想象中那麼兇。
古代中國也有類似的故事。明代野史記載,明中期時,在古北口外衛戍,就有一頭曾經活躍在內蒙草原和古北口之間的黑熊。只因當地人時常餵食,此熊感恩,還曾幫村人抵禦過狼群。時至今日,北方某些地區的人,提到熊還叫“老爺”,古人還是蠻懂得自然生物間的相處之道的。
《神秘島》裡說,【歷史喜愛英勇豪邁的事蹟,同時也譴責這種事跡所造成的後果。】
實際上,這就是人類搞的“雙標”,很多情況是為了突出人類的勇敢,故意把熊描述得殘暴不可親近。
至於童話,其實僅僅是還原了熊的本來面目,當然也有點誇張成分在內,可那畢竟是痛話,是給小孩子讀的,都寫成《閃靈》《生化危機》《寄生前夜》那樣,孩子就讀不得了。
這對孩子有好處。懷著對各種事物的敵意長大的孩子,人生註定是一場悲劇。
順便再說一下。本人曾親身接觸過活的熊。有句流傳光遠的謠言,說熊的舌頭生有倒刺,舔臉即傷人云雲,全部都是胡說八道。我見過不止一兩類熊,也曾被舔過,熊的舌頭光光溜溜的,根本沒有倒刺,就算它把舌頭舔抽筋了也傷不了人的。
人類這種動物才可怕呢,逮誰抹黑誰。
其實,現實中絕大多數動物,在不飢餓的情況下,都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不餓也會主動攻擊人類的,只有人類自己。
《紅與黑》裡說,【在與法律之前,合乎“自然的”只有獅子的力量,或者動物飢寒時的需要,更簡單地用一個字表示,便是“欲”。】
事實上,如果人不去招惹熊,熊又不餓時,它並不兇殘。甚至說,熊比其他許多動物更懂得知恩圖報,如果不是因為食量大,再加上惹得它發狂時實在難以控制,人類倒是有心想把熊變成圈養的動物來著。
不知道誰讀過一篇叫《可愛的旅伴》的故事,故事裡主人公的原型,就是近代美國著名探險家吉姆·柏瑞哲。他曾獨自徒步穿越加拿大西部的羅布森山,與熊結伴,後來就有了《可愛的旅伴》這故事。他的經歷足以證明,其實熊並沒有大多數人想象中那麼兇。
古代中國也有類似的故事。明代野史記載,明中期時,在古北口外衛戍,就有一頭曾經活躍在內蒙草原和古北口之間的黑熊。只因當地人時常餵食,此熊感恩,還曾幫村人抵禦過狼群。時至今日,北方某些地區的人,提到熊還叫“老爺”,古人還是蠻懂得自然生物間的相處之道的。
《神秘島》裡說,【歷史喜愛英勇豪邁的事蹟,同時也譴責這種事跡所造成的後果。】
實際上,這就是人類搞的“雙標”,很多情況是為了突出人類的勇敢,故意把熊描述得殘暴不可親近。
至於童話,其實僅僅是還原了熊的本來面目,當然也有點誇張成分在內,可那畢竟是痛話,是給小孩子讀的,都寫成《閃靈》《生化危機》《寄生前夜》那樣,孩子就讀不得了。
這對孩子有好處。懷著對各種事物的敵意長大的孩子,人生註定是一場悲劇。
順便再說一下。本人曾親身接觸過活的熊。有句流傳光遠的謠言,說熊的舌頭生有倒刺,舔臉即傷人云雲,全部都是胡說八道。我見過不止一兩類熊,也曾被舔過,熊的舌頭光光溜溜的,根本沒有倒刺,就算它把舌頭舔抽筋了也傷不了人的。
人類這種動物才可怕呢,逮誰抹黑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