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夢Meng
-
2 # 朝陽之晨
可為的空間很小,大明的滅亡,看似是軍事的失敗,實則是更深層次的原因。大明王朝末年,官員腐敗,武將驕橫,文官和皇權對立,經濟財政入不敷出,貴族集團土地兼併極其嚴重,軍事上皇帝毫無戰略眼光,有戰略眼光的官員又迫於各方原因,沒辦法真的做主。可以說是一團亂。如果崇禎換成朱元璋朱棣這樣的猛人,或許可以力挽狂瀾。但是以崇禎的性格和政治智慧,還是很難的。其實以崇禎和趙構對比著來看,就知道崇禎比趙構差很遠,也就明白為什麼趙構必須殺了岳飛。
當然如果崇禎能果斷遷都到南京,是很有可能多苟延殘息很多年的。
如果崇禎南渡金陵,還是能苟延殘喘一段時間的,但前提必須是主動南遷。
南遷有點像南宋政權,也不是長久之計,不過歷史總有變數,變數是要用時間來支援的,主動南遷後可以使戰略集中收縮,困擾明軍作戰的後勤能夠得到保障。
北方遊牧民族的作戰特點是不注重後勤,打到那裡搶到那裡,也就是所謂的“以戰養戰”。
南方的地形還能限制後金軍的騎兵優勢,當時明朝的主力主要集中在寧錦防線以及山海關等燕山防線,大同、張家口等地。這些防線若能按照張承宗的戰略布制固守下去還是可以的。
但只守不攻顯然需要龐大的軍需,明朝的財政實在是支撐不了這麼大的消耗。主動權完全掌握在清軍手裡,這條防線很長,只要清軍撕開任何一個口子就會長驅直入。
崇禎南遷後,把後勤這個大包袱就會甩給清軍,隨著戰線拉大,清軍想一口吃掉明軍主力就沒那麼容易了,南方的地形多山多水,又有長江天塹,騎兵部隊的優勢就會大打折扣,一個草寇李自成尚能與清軍一博,正規的明軍戰鬥力那可是絕對優於李自成的。
而像盧象升、史可法這樣的南方忠烈之士也會得到更多的支援,戰爭的形式會由被動防守變成攻防兼備,這裡可以參考北宋南宋的模式。
清軍入關後必然要鞏固後方政權,這與當時清軍打草谷的戰略就顯然不一樣了,當時後金軍根本就沒有吃掉整個大明的戰略,也沒那個實力,所以就是搶了就跑,填飽肚子再說,若一下擁有了北方大片土地就不會輕易放棄了,如何經營好這些土地就成了他們當務之急,一個遊牧民族怎能輕易消化這麼大的耕地。這裡面關鍵是人口不足。
在北宋時,幽雲十六州一直掌控在契丹手裡,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尚不能吞併北宋。很簡單,以騎兵為主的部隊兵源不足,既要守城又要攻城,哪來這麼多軍隊和糧草。
若崇禎固守金陵,在長江以北的洛陽、襄陽、秦嶺、大別山一代布制一線防守,以長江布制第二道防線,退可守,進可攻,說不定還真能扭轉乾坤。
然而歷史不會重演,這僅僅是軍事上的臆想,一個沒有雄才大略的守家奴皇帝和一群愚蠢的官員才是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縱然諸葛在世又能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