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燕妮的心理成長札記
-
2 # 瑞佳讀書
首先要接受自己有拖延的習慣。原諒自己過去的拖延行為,並與自己講和。因為接納是一切成長和改變的根本。所以要客觀的看待和認識自己!
事在人為,我們依然有著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機會,從此刻開始改變別人做到的事情,你也能做到這種積極自信是可以發生的,從現在就開始行動。
增強意志力把生活當中重要的事羅列下來並加以完成,減少誘惑。從小事做起,確定一些目標慢慢改變,增強信心,日積月累就可改變。慢慢地在做一些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終身目標當前面有了信仰有了明燈指路,知道往哪兒奔跑,自然就不會原地跑步。
有的人僅有拖延行為心理負擔較輕,而有的人有拖延症,是因為有拖延行為產生比較嚴重的心理困擾了,比如焦慮強烈的愧疚感和自卑這個時候就要重視了。當你的原生家庭和你的成長過程當中有許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不會自行消失而言,演化出來的拖延行為,又會帶來更多的問題的時候,應當重視起來,並尋求專業和匹配的心理諮詢師一起面對踏上成長之路。
拖延的心理根源其實是壓力,這個在心理學裡已經算是共識了。可以說,拖延現象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有,只是嚴重程度不一而已。所以,如果自己拖延,首先要知道這很普遍,不用太自責,要 “permit to be human”,這很重要。
那回到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拖延是因為你的神經系統還處於“娛樂”模式。
心理學上,其實可以引入一種干預機制,來打破這種惡性的下行螺旋。這種干預類似於,一種行動啟動的心理預熱。
這個機制,我記得是之前看到浙大心理學博士陳海賢老師講過的。那就是,當你想啟動一項比較重要的專案但又遲遲難以行動時,比如明天有一個重大的專案要彙報,但只到今晚,你卻在巨大的心理壓力面前沉迷於刷微博和娛樂八卦,遲遲無法開啟電腦,開始寫出第一頁PPT。
這時,其實可以引入兩個小小的心理干預技巧,來打破心理拖延。
一個叫討價還價。比如,這時,你可以在內心跟自己談判,對自己說,我知道你現在還想刷一會微博不想寫PPT,但你看這樣行不行?咱們可以再刷15分鐘,刷完十五分鐘,就開啟電腦去試著寫下PPT;如果你做到了,就獎勵自己一顆巧克力(Whatever,只要是你喜歡的)。透過這種自我談判,一般可以打破心理上的拖延模式,開啟第一步的行動。
還有一個小技巧,就是積蓄行動動能。比如,去拖拖地,洗洗碗,或者做點別的你願意做的小家務,只要不繼續延續之前葛優躺的空想和逃避模式。引入一點小小的簡易改變,注入一點非嚴肅的行動動能,你會發現,當你拖完地洗好碗,很快就打破了行動癱瘓,開啟電腦開始寫PPT就變得So Easy了。
這個小技巧,我曾親測,真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