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類之光Euclid
-
2 # 張加林11
老朽認為是一致的唯物辨證法!中醫的四診八綱四氣六味等等就拿四診望聞問切說:有諸內必形諸於外.1.從觀察人體的形態表情眼臉舌苔面色就能略知如何.2.從聽病人的痛苦呻吟呼吸氣息咳嗽聲音強弱急速就能知道狀況.3.從問知道病程長短何處不適治療經過效果如何?4.切脈浮沉遲速動力有無可知危急觸控病處知道腫痛瘤塊如何.都不是捕風捉影空穴來風.綜合分析辨證屬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等證?分別對證下藥用寒熱溫涼辛甘酸苦鹹淡之藥物配合處方治療自古如此!如今現代有醫療新科技更是如虎添翼更上一層樓了!
-
3 # 上神達街
而中醫的辨證,不能用哲學包含。它是樸素的唯物主義。為什麼說它是樸素的呢?因為他的目的不是為了生產力,而是為了人民的健康發展起來的,這樣說,可能大家覺得空洞。我舉個例子吧。在遠古時期,沒有醫療條件。也沒有合成的各種化學藥。但是人們生病就沒有嗎?不是,該生病還是要生病的。包括各種受傷。於是人們只能用觸手可及的東西,去解決這些問題。經過不斷的實驗和總結。逐漸總結出來哪一些東西能對應哪些症狀,記錄的多了,有規律了,慢慢就形成了中醫學。比如中醫痰飲的無形之痰。你也看不見,你也摸不到。但是用祛痰的藥去治療它就見效。隨著中醫的發展和中藥的理解。古人對他們進行了總結。把某一類有聯絡的病症,總結成一個病名,然後對應的有幾類藥。這裡邊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張仲景的傷寒論。因為有一些症狀,是有很多種病都可以有的。所以需要有經驗的,或者是學醫的人,把他們辨別出來,確定是哪一個病,然後採取對應的藥方,或者中藥。來治療人們的病痛。這就是中醫的辨證。
中醫的理論基礎是樸素唯物主義,這在世界哲學史上明確講過。
陰陽五行天圓地方是人類在認識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對自然的樸素思考,其中充滿了現代看來幼稚的邏輯和錯誤的假設。
樸素唯物主義後又有機械唯物主義、形而上學,而後發展成辯證唯物主義。
哲學是方法論和世界觀的統一,可以指導認知世界的方式(比如形式邏輯之於科學),但是不是像一些中醫粉宣稱那樣哲學高科學一等,至少樸素唯物主義不會那麼高階,哲學也無法直接用於實用學科,比如馬哲無法指導發明iphone,陰陽五行也離治病相差十萬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