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江畢竟東去
-
2 # 悠然布衣
酒文化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的文人騷客為美酒留下了各種華麗的篇章。古人在高興的時候“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在悲傷的時候“不堪身外悲前事,強向杯中覓舊春。”在得意的時候“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在失意的時候“心斷新豐酒,銷愁鬥幾千。”分在別的時候“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在重逢的時候“十載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見便開顏。”可以說酒貫穿了中國古人文人墨客的方方面面,是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
3 # 陳健4396
古代一罈酒也以二斤、五斤裝的為多,所以一個酒量大的人,能喝下三四斤花雕,也就是兩壇。如果四五個朋友一起喝酒,兩斤裝的能喝好幾罈子。
而現代的白酒是到了元朝之後才有的。
-
4 # 足下三尺
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據文史中記載,古人飲酒不是論碗就是論壇,而且還能酒後吟詩作畫甚至殺人放火,要以現代人的眼光去看,古人的酒量確實很大,但實際上卻不是那麼回事。
這裡面原因有兩個,第一便是古人的酒量確是比現代人大一點,從古書上記載看,古人不僅酒量,還有飯量、力量逗比當代人大很多,這是由於古今飲食作息差別造成的,古代人生活條件差,優勝略汰的生存法則很殘酷,所以能活下來的體格自然要彪悍一些,而能被史書記載的體質肯定更佳。
第二,古人喝的酒度數一般較低,現代人飲的酒都是蒸餾酒,度數高出古代很多,而這種釀酒方法是元代才發明的,在這之前中國古代喝的都是發酵酒,一般純度只有三到五度,好一點釀酒師可能能提存到十度左右,所以古人經常論壇子飲酒就不足為怪了。
-
5 # 小Z影視剪輯
現在人喝都是實實在在的全都喝了,拿一個杯子一滴都不漏
古代人直接拿罈子喝,看的是一罈挺多,大部分都漏到外面了。
-
6 # 關河南望
古代人喝酒的時候一般都會說這酒好香,那是因為古代的酒都是純手工釀造的,喝這種酒有一股米香的味道,米酒是以糧食穀物為原料發酵的,那個時候還沒有蒸餾技術,所以純度並不高,甚至還有一些糧食殘渣在裡面。但是這種糧食酒確實對身體比較好的,不像現在有些酒摻雜了其他物質,喝多了十分傷害身體。
元朝以前很多人都是海量,像唐宋時期,李白有很多詩篇,都是描述斗酒的場景。元朝以後,北方的少數民族,往往都是喝酒來禦寒,他們喝的都是高濃度的酒,這些遊牧民族釀酒的方式,用的是所謂的“蒸餾法”的方式,後來才傳到了中原。之後就很少出現一個人可以喝十大碗的情況了。
-
7 # 紅纓先生
紅纓來答。
我們在古裝電視劇中經常聽到劇中的豪傑們大喊一聲:小二,來壇酒解解渴。
其實就是這麼個道理,但是這一般都是宋代前後左右發生的事,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提煉高度酒的技術,人們喝碗酒,也就解解渴,喝多了才會醉。
蒸餾技術的引進其實接近於現在酒的高度酒,基本是元代時候出現的,那時候遊牧民族引進了蒸餾技術以及蒸餾器具,將酒醪高溫蒸,然後會蒸出比較高純度的酒氣,然後氣態液化後,收集起來,就是液態的酒了,度數就相對高一些了,大概有個30-50度左右,可能有的會做到60度。
-
8 # 帶頭套的胡樓娃
古時候的酒畢竟都是濁酒,沒有現代很好的提純技術,都是用糧食發酵出來的。有句話說的好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還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這幾句詩都代表了古時候的飲酒誦詩,可見他們也沒很醉,度數也不是很高,很高的度數直接醉了也不會做出來詩了。
-
9 # 大國長廊
我們現在的酒,清澈透亮。年份長遠的酒有一種淡黃色。古人的酒成為濁酒,又稱色酒,多為果酒或者米酒。
那時都是以果實,糧食蒸煮,加曲發酵,壓榨之後出的酒。特點就是渾濁,帶點淡綠色或者黃色。白居易:“綠蟻新醅酒”有所描述,酒的顏色就綠色。
我覺得古代的酒更想我們現在的果啤,帶有甜味。只不過比果啤度數偏高一些,但比不上古代酒的香醇濃郁。
自元代以後,蒸餾提純酒興起,就是我們現在的酒,入口辛辣,渾身發熱。滿清入關以後,這種蒸餾酒大興,而原始的發酵酒開始沒落,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
10 # 九九戲說歷史
由於釀造工藝和技術不同,古代的酒跟我們現在的高純度酒完全不同。酒精度數2-8度。
你現在吃的甜酒差不多也有這個度數。
在我們湖南有一種酒叫冬酒,就是度數極低的米酒,你隨便喝幾桶也不會醉,這應該就跟是古時候的酒一樣的。
這種甜酒一樣的酒,無論男女老少,都是用大碗喝酒,豪氣沖天。所以古人那麼能喝,不是沒理由的。
如果是喝這種酒,你也會跟古人一樣。甚至比他們更誇張。
-
11 # 葛大小姐
1、酒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中國釀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戰國策魏策二》說酒的創始人是夏禹時代的儀狄;《說文》除了說儀狄之外,還說是周人杜康。因此古人又常把“杜康”稱為酒的代名詞。曹操詩云:“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酒在中國也被認同為一種特殊的文化活動,深深鑲嵌在華人的心中。窮人可以喝它,“日日有酒當湯飲”,“無酒待客主人愧”,“家家扶得醉人歸”;富人也可以喝它,喝到“酒池肉林”“朱門酒肉臭”的地步。從壯士出征到慶功祝捷,從婚壽喜宴到締結盟約,一系列重大的活動無不有它。清明掃墓,墳前供之以酒,墳頭灑之以酒。遠古時期古人占卜問卦,農耕時代古人求雨祭典,民俗活動時的迎神送鬼,叩拜神靈,無不施之以酒,彷彿無酒不成敬意。酒便是這樣以茶所不能替代的身份,貫穿在這一系列莊嚴神聖的場合,甚至對於對待即將開刀問斬的囚犯,都有祭酒以顯送他上天的寬宏大量。中國民眾對於酒的特殊情感和集體認同,就可見一斑了。
2、酒的種類繁多。按所釀之時來分類,可分為春酒、百曰紹興黃酒酒、一宿酒等。按所用原料分,則有米酒、麥酒、椒酒、葡萄酒、菊花酒、梅花酒、桂花酒、榆酒、馬乳酒等。米酒、麥酒的原料是稻米、麥、稷、高粱等。椒酒是用椒實泡製的酒。葡萄酒是鮮葡萄或幹葡萄釀成,此酒從西域傳來。菊花酒是釆菊花及其莖、葉與黍米混合釀成。梅花酒、桂花酒的釀製基本與菊花酒相似。榆酒用榆莢釀成。馬乳酒由馬奶釀成。不同地域的人對酒的偏愛也不一樣。
南方主要喝黃酒。黃酒是中華民族獨有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種之一,始於夏商時期,又稱老酒。中國的黃酒,以浙江紹興黃酒最為有名。而在北方則是白酒的天下,白酒是中國的傳統曲種,按發酵型別分固態發酵白酒、液態發酵白酒和半固態發酵白酒,按用曲分有大麴白酒、小曲白酒和麩曲白酒,按香型分有清香型白酒、濃香型白酒、醬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和其他香型白酒。高粱酒是北方人的最愛,它已成為北方壯士豪情壯志與激情滿懷的象徵。
這些酒的共同特徵就是酒精度都不高,根據唐代的記述,唐代濾酒主要使用的還是壓榨法,可見還沒有出現蒸餾術,而在沒有蒸餾條件下的自然發酵酒,由於酵母菌在酒精濃度達到20%後,就很難繼續發酵,所以釀造酒精度大約是在0度至18度之間。
3、古代酒的度數。古代的酒大都是釀造酒、發酵酒,一般最多十幾度或者為10度以下的米酒,直到宋代,酒的度數才提升了一點,但也沒有達到現代白酒的度數。其實不然,我只看到了古人喝很多酒,沒注意古人喝的酒的度數,其實古代的酒和我們現在的啤酒度數差不多。古代的酒大都是釀造酒、發酵酒,一般最多十幾度或者為10度以下的米酒,直到宋代,酒的度數才提升了一點,但也沒有達到現代白酒的度數。古代酒的濃度大幅提高是在北宋以後,遼、金、元等政權時期出現了蒸餾酒,因為他們世代居住在北方草原,氣候寒冷,必須喝高濃度的酒才能保暖,自此中國酒的度數得到了提高,因此在元、明、清的影視劇和文學作品中就沒有像水滸那樣一口酒喝十幾碗的場景了。
4、古代酒和現代酒的區別一是種類上的差別。現在各式各樣的酒數不勝數,籠統的來講就有白酒和啤酒,還有紅酒這三大類,還有各種水果酒。而中國古代的酒的種類比較單一,一般都是糧食釀造而成的白酒。中國開始種植的是米穀,所以喝的最早的酒也就是米酒。
二是酒的度數的差別。古代的酒的度數和現在的酒的度數有著很大的差別。現在的酒動不動就是50度左右的,一般酒量的人,喝不了幾杯,被放倒也是經常的事。而中國古代的酒因為釀造水平的差異還有原料的單一,所釀造出來的酒的度數並不高。而且色澤也沒有現在的透徹。古詩中常常見到“濁酒”一詞,就是指酒中有很多渣滓的原因。古代的酒也就是10度左右,相當於現在的啤酒的度數。古代人之所以喝酒用罈子,並不是因為他們的酒量有多好,而是釀出來的酒實在度數太低,質量不足就用數量來代替。
三是酒的質量的差別。隨著時代的發展,酒的質量也是越來越好。釀酒技術的不斷髮展,方式也是多樣化,所釀造出來的酒的質量也是千差萬別。就古代人的體質來說,並不一定比現代人的酒量好。酒的純度就是一個方面。像武松,在古代喝三大碗,還能打虎。要是喝現在的50度白酒三大碗,估計就不行了。
回覆列表
一、喝好幾壇不醉的酒屬於釀造酒。
二、古代的釀酒技術的限制。
三、藝術需要
我們經常讀到古詩中對於飲酒的描寫,其實是一種誇張手法,為的是渲染氛圍,進而抒發感情。試想如果你抿一口或者悶了一口,完事兒了,結束了,直接趴桌子上睡著了,還如何抒發感情呢?所以,從喝酒,到抒情一定是有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