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都是閨女富養,彩禮越來越重,男方結完婚基本都是一堆債,婚後生活肯定比較拮据,然後女的就會覺得不如以前,爭吵,出言不遜,最後離婚。我身邊發生的真事。是我們不相信愛情嗎?是愛情不再是人心而是金錢。
-
1 # 崢嶸哥情感分析
-
2 # 給生活多加點甜
沒有什麼合適不合適,就看雙方滿意不滿意。
商量好了,都滿意就是最合適的。
處於什麼地域,雙方本身家境如何,雙方職業如何,發展前景如何……影響因素太多了。
還有一點就是彩禮這事是由父母決定還是小兩口自己說了算。如果小兩口自己有決定權那根據兩個人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如果父母要參與那就難說一點。
我們這裡彩禮沒有統一標準,各家情況不同所以彩禮不盡相同。這個也沒什麼可比較的,你出的彩禮對方滿意你也不為難就好。這個說來說去都是看雙方自己,建議不要和別人家比較,因為各家情況不同沒有可比性。
-
3 # 川容雄州客家公益人胡
三千九百元,這是我二OO三年的彩禮另加其他實物半邊豬肉,相當於我一年多收入那時五六百一月,老丈人與舅哥送一大紅木櫃,麻將桌子和洗衣機打發幾百元,叫一面包車和一農用車迎親,老丈人全隊擺十桌,我全隊十八桌,花費一萬多,在當時農村已引領擺酒迎親潮流了,以前步行迎親也多年不擺婚酒了。十六歲打工二十一結婚,存的錢都不夠結婚靠父母。總結男人得準備兩年收入作彩禮,三年以上收入做婚禮,無此責任擔當和計劃,那該不婚。
-
4 # 使用者2500898220314
這個要看人家的條件怎麼樣,條件好的多一點無所謂,條件差的不行了量力而行,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划不來了
-
5 # 平常心128032165
我的看法是,彩禮多少合適可以商量,另外還要加上一份擬定好的結婚合同或協議,內容涵蓋婚外和婚內事宜,回婆家次數,帶什麼等等,自己根據實際情況擬訂合同或協議內容,甲方乙方簽字按手印後找公證處公證,這樣的婚姻才有價值,才牢靠。
-
6 # 偽座
婚姻從來不是兩個人的事,是兩個家庭乃至兩個家族的事,彩禮的多少當然要看家庭條件,窮多出,富少出,對你沒看錯窮多出,富少出。
-
7 # 大米子
這個問題我覺得因人而異吧愛情不是可以用錢來衡量的。但是自古以來嫁娶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所以結合自己的情況,根據當地風俗習慣,去適當的給出合適的彩禮表達自己的誠意就可以了
-
8 # 人民的聲音123456
要多少彩禮不僅取決於你們的關係,而且取決於你的實力。你有錢給的彩禮不會太多,沒錢給的彩禮不會少。沒錢比有錢花的彩禮要多。
-
9 # 大王哈哈哼
首先,可以參考下新娘、新郎雙方的風俗,盡力不要做的讓女方太跌面。都是本著以後一家人的態度,所以男方也不要想著坑女方什麼的。根據雙方的風俗習慣進行商量是上計;其次,要參考男方的經濟條件,女方也不能要求的範圍超過男方的經濟承擔範圍,要是去貸款、借錢幹啥就沒意思了;最後,彩禮雖然只是一種形式,但是也是本著安慰雙方家長的心理去的,所以該有的一定要有,結婚這件事不是誰套路誰,互相給面子,為對方考慮才是明智的舉措。
-
10 # Rachel林鹿
彩禮這事兒因人而異,也看雙方所在地的風俗。南北差異也很大。
我覺得結婚這事兒主要是看兩口子的感情基礎,彩禮並不是賣身,否則失去彩禮的意義了。父母給彩禮更多的是變相給與小兩口的財力支援。那就看每家的情況了,有錢的多給,沒錢的少給。千萬別是結婚感覺像是全家人賣血賣命這種,那這婚還是別結了,單身不好嗎?
-
11 # 蘭陵小徐在臨沂
我覺得娶個媳婦兒一分錢都不用花。這是誰定的規矩?娶媳婦兒非得花錢。對於男士太不公平了。越是這樣越女方是變本加厲。這山看了那山高。得寸進尺。現在很多男生都不考慮結婚,因為錢太難掙了。
-
12 # 沙漠沙漠521
每個地方不一樣,多少算個多,多少算個少呢?意思意思就行啦,如果要是讓父母借一屁股債,是風風光光娶到家啦,然後小兩口日後在慢慢還,圖什麼呀!現在的女孩比較現實,還是圖個喜慶,少拿點彩禮,多為婚後考慮吧!
-
13 # 王少小敏
我那會兒是10 萬,唉沒辦法,我是16年結的
前幾天五一假期我舅家的哥也訂了,24萬吶老天爺啊!今年這個疫情把這個價兒也抬起來了~~~~
-
14 # Mk299
NND 想當年一分錢的彩禮沒有,沒婚禮,沒宴請,扯了個證,就算作結婚,後來,還是變故。我開始覺得,男人願意為你花多少錢,是你在他心中的份量了,付出越多越捨不得放手的話,沒毛病!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結婚當然就會提到彩禮,因為彩禮是中國遺留下的一種婚嫁風俗,也有的地方稱它為聘禮,而且彩禮是男方要娶他家女子為妻的時候,男方應當向女方家下聘禮這樣的一個禮節。結婚作為頭等大事,因此給付彩禮的現象還是比較普遍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其實彩禮也只是一個禮節,給多少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給個心意,畢竟彩禮是一直以來的婚假習俗,任何人結婚都是會涉及到這塊的,重點還是看新人雙方之間的安排和協商。
彩禮錢給多少合適的問題,可以讓兩位新人自己協商,但是新人不能太過於糾結在這個問題上,否則有可能會出現婚禮無法正常進行下去的情況。主要還是看新人討論後的結果以及雙方的經濟條件來決定給多少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