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燕子愛釣魚
-
2 # 大黃蜂66463482
雨星星冒不吃鉤,首先要確定什麼泡泡。如果是大老黑,或者鯰魚來了。嗯。除非換蚯蚓大蚯蚓。不然,就出現只見泡泡不見咬鉤。
-
3 # 老王魚後生活記
出現這種現象很正常,一是可能你窩子打重了,魚進了窩子已經應接不暇,如何才能找到你那兩顆小小的釣餌呢;二是可能魚被窩子味引來過來,然後發現其實不怎麼餓,如是乎就在窩子裡遊蕩撒歡,順便保護一下它的美味,暫時不餓不代表明天不餓不是,所以第二天來的釣友能夠釣的爆護;三是可能你的釣餌味型不符合它的口味,所以它過來聞聞了就走開了,心裡還在罵人呢;四是可能它貼著水底在拱泥,你的鉤子卻懸空在那晃悠,碰到心情不好的魚才懶得上來吃呢;第五種可能就是那個泡根本就不是魚吐的,剛巧底下有一片沼氣。
-
4 # 一起漁樂
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減掉一點鉛皮釣離底十到二十公分,不出意外應該中魚,如不中那就是窩太大了,或者鏈庸進窩了
-
5 # 某某主義接班人
我最近也遇到了這個問題,老家河裡一直上鯉魚,口很好。可是最近,從某天開始,突然不開口了,也是跟你說的一樣,光有鯉魚泡,就是不開口。我們幾個釣友分析了下,可能有三:1可能是這幾天上游沖刷來大量淤泥,致使釣點底部醬層太厚,也就是淤泥太深,餌料下去後陷入淤泥,鯉魚怎麼找也找不到,所以只有魚星就是沒口;2可能是最近有人偷偷的電魚了,致使大魚不開口;3可能是因為最近天氣不那麼熱了,鯽魚從中間深水區出來了,鯽魚一攪合,鯉魚就不開口了。
-
6 # 17701267682
這個真的很難搞定,釣黑坑的朋友都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吧!使出渾身解數也難找到有效的辦法,還是換位子打個小窩試一下,但隔段時間要去老窩試一下
-
7 # 野釣陳老釣
通常這樣的情況多見與早上天剛剛亮,黑坑和野河魚資源相對集中,也不是魚兒不吃鉤,而是魚兒此時都比較活躍,無暇顧及魚餌所以成片的魚泡不停的轉移地方,所以這樣的魚不吃鉤也是正常的
-
8 # 工作之漁
野釣遇到水中有氣泡冒出的情況非常常見,每次看到這種情況,釣魚人都比較興奮,看到氣泡有一種看到魚的感覺,因為在多數人的認知裡面,水中氣泡就是魚星,氣泡越多說明水中魚的密度越大。但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嗎?在水面有氣泡的水域作釣就一定會有收穫嗎?其實不一定,而且這樣的水域作釣難度可能更大。
如何判斷氣泡的來源;看到魚星卻沒有魚咬鉤的原因分析;魚不咬鉤的解決辦法;釣魚有一個很重要的步驟,那就是釣點的選擇,從最初看到水就下竿,到現在來到水面總會先觀察情況,和其他釣友溝通了解後,再決定是否下竿。經歷的多了,深知釣點的魚情、水情的重要性。
水底淤泥層中腐爛的動植物產生的沼氣。這種情況多見於肥水水域,水中的富營養化嚴重,導致水中植物生長茂盛,水底淤泥層較厚,各種動植物的屍體沉積到水底後在時間的催化下,產生了沼氣,這種氣泡的特點是氣泡非常大,而且單次冒出的數量多,速度快,沒有規律性可言,而且這種氣泡往往一到水面就破掉了。蝦、貝殼、蟹等水生動物吐出的氣泡。其實除了魚以外,水底其他生物同樣也需要呼吸,那麼只要有呼吸的過程,就會吐出氣泡,只是它們對氧氣的需求量不同罷了,所以吐出氣泡的量和頻率並不高。判斷它們產生氣泡的依據比較簡單,那就是氣泡小而且密,到水面後會很快破掉,不會停留較長時間。總結:排除了以上兩種氣泡情況,那到底哪一種才是魚星呢?魚星的特點比較鮮明,很好判斷,由於魚的呼吸很有節奏,魚嘴的張合存在規律,所以氣泡冒出比較緩慢且有節奏,基本上保持在一秒左右一個,還有一個特點是冒出水面的氣泡不容易破掉,原因在於魚身體表面有粘液,魚嘴吐出會攜帶粘液,對氣泡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一般到水面可以保持兩到三秒的時間。
1、肥水作釣,魚對食物的需求小或者餌不對口。
上文說到氣泡多產生於肥水之中,在肥水裡釣魚的難度是比較大的,主要是因為肥水中食物比較充足,魚不缺吃的,對餌的興趣不大。還有一個原因是肥水中魚的食慾比較差,就像天天大魚大肉人會覺得油膩,沒有胃口一樣,在肥水中釣魚對魚餌選擇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2、魚在水中感到不適,無心吃餌。
當氣壓較低時,例如雨前,或者夏季高溫天氣,水中的氧氣含量下降,魚在水底感覺不適,沒有進食的慾望,就不會吃餌了。那氣泡說明什麼呢?其實只有在魚進行大量的呼吸交換或者進食的時候才會連續吐泡泡,這正好是魚缺氧的表現,因此在這些天氣情況下,選擇釣有氣泡的水域並不會有明顯的效果。
解決辦法:破解肥水中有魚星卻不咬鉤最好的辦法是在雨後出釣,這樣的時間段因為新鮮的水加入,可以淡化肥水富營養化的狀態,換句話說就是把肥水稀釋掉了。魚的環境受到進化,相對比較舒適,就像把一個一直生活在大都市的人置於大山中一樣,立刻有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
-
9 # 野釣分享
相比黑坑、養殖魚塘,野釣環境複雜多變,釣魚人需要面對各種水情、魚情。正如釣友問題中提到的“野釣時候,窩子裡有一大串魚泡,但魚卻並不吃餌,是怎麼回事”為更準確、更全面回答這個問題,筆者結合野釣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展開描述,具體如下。
1、野釣,窩子裡有魚星,不吃餌問題分析
2、窩料魚星氾濫,魚不吃餌幾個可能原因
1、窩點有醬層,魚難發現餌料
野釣的河流、湖泊,水底常有許多落葉、藻類、瓜果、淤泥的堆積,長時間處於缺氧狀態,這些沉沒物逐漸腐爛、發酵,在水底形成層一層軟軟的醬層,醬層上方也會有一層輕質薄薄的浮層。所以當鉤餌入水沉底,很可能被這些浮層掩蓋,魚難發現餌料的位置,自然無法吞食。
應對方法:魚餌被掩蓋,導致魚不吃餌,那麼將鉤餌置入顯眼的位置,方面魚的發現。可在餌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輕麩或雪花粉,使餌料蓬鬆、質輕,建議加入適量粘粉,提高附鉤性。鉤餌輕觸水底,而不至於陷入浮層,體積大醒目方便魚的發現。
絕大部分的淡水魚都是雜食性的,比如常見的鯽魚、鯉魚、鯿魚,包括草魚,攝食物件眾多。窩料投擲窩點後,能將附件的魚誘集過來。但到底能否快速、準確發現餌料,餌料的味型很重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餌料的味型、適口性要強於窩料,更吸引魚的注意,否則窩料喧賓奪主,魚只吃窩料,忽略餌料,自然難上魚;二是魚都有食性偏好,比如鯽魚冬季偏好腥味,鯉魚夏季更喜歡谷香、略帶甜味的食物,因此餌料味型不對,或餌料選擇錯誤,都有可能引起魚的不攝食。
應對方法:根據垂釣的目標魚,及時更換餌料味型,直至有魚吃餌為止。值得注意的是,過程中不僅要調整餌料味型,還要注意餌料的狀態,比如利用餌料的霧化刺激魚的視覺,提高魚的攝食積極性。
釣魚人知道,儘管投擲的窩料是針對特定目標魚,依然會有其他魚進入窩點,特別是個別大體型。比如黑魚,黑魚是掠食性魚,像白條、小鯽魚、小麥穗都是它的美味,所以這些小雜魚出沒的地方常有它的身影。窩點裡有窩料或餌料碎屑的原因,會吸引大量小魚過來,黑魚也會尾隨進窩,黑魚在吞食小雜魚後,會吐出量碎屑的魚星,成片的出現在水面,但也常伴隨魚群的逃離。如果此時用的餌料不是這些掠食魚喜歡的,也就不會開口。
應對方法:一是更換釣餌,換成黑魚等掠食魚喜歡的肉餌,像雞肝、雞腸或者小麥穗、白條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二是不再揚竿,等魚星減少,大魚離開後,再揚竿或調整餌料。
冬末、早春時分水溫,特別是中午時分回升顯著,這時魚多用上浮的可能;夏季陰雨天氣,中下層水體溶氧量不足,魚也會上浮。投擲的窩料通常會有粉末狀的成分,鉤餌入水過程中不斷散落霧化,兩者都會致使一部分微量分子瀰漫在中上各個泳層,加之魚上浮,在攝食過程中生成大量魚星。鉤餌著底或離地,與魚不再一個泳層,自然不會有魚的吃口出現。
應對方法:魚上浮,那麼鉤餌也需要調整。所以及時改釣底為釣浮,但到底釣多深,難以直接確定,需要不斷下拉浮漂嘗試,直至最後出現魚口為止。值得注意的是,這時的鉤餌儘量做到蓬鬆、霧化,充分利用餌料的動態效果,吸引魚到注意。
-
10 # 石頭釣魚記
承解答問題,儘量細緻,明瞭的宗旨為釣友解惑。釣魚“留大放小”,“垃圾帶走,分類放置”。
野釣的時候,窩子裡有一大串魚泡,但是就是不吃鉤,大神們這是怎麼回事兒?求解?對於這個問題,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分析找原因:
判斷“魚泡”是否為真實魚星
從餌料方面找原因
從窩料方面找原因
從魚層方面找原因
遇到問題中的情景,所謂的“魚泡”能夠判斷為真實魚星的話,那就恭喜你了,你的窩子裡已經打成了。這個時候,出現魚兒不咬鉤,只要找出原因針對性的調整,很大機率上可以避免“空軍”的。
判斷“魚泡”是否為真實魚星魚不是通過肺呼吸的,是通過口腔不斷地吸水,當水流經過鰓絲,由鰓小片上的毛細血管來攝取水中的氧氣,並把體內的二氧化碳通過鰓小片排入水中,從而完成呼吸過程。當魚兒發現食物並準備攝食時,它必須把鰓蓋關閉後再張開嘴,在張嘴時,口腔內就形成一個含碳氣體的空間,由於這種碳氣比水輕,在水的壓力下,從口中釋放出來後就會形成氣泡,緩緩地浮上水面,並自行破滅。這種氣泡就是魚星。
從上面對於魚星的敘述得知,魚星是魚兒在進食的時候產生的。也就是說窩子裡出現了魚星,就代表窩子裡已經聚來魚了。但是,還有一種氣泡和魚星類似,但並不是魚兒覓食產生的。是因為水底的腐爛物在高溫的情況下發酵產生的一種氣體,這個也是我們常說的“沼氣泡”。所以,判斷所謂的“魚泡”是否為魚星是很重要的。
實際上,沼氣泡和魚星雖然類似,但還是有區別的。依據下面幾點就可以識別的:
魚星是活動的,沼氣泡是固定的。
由於魚兒的個體不一,魚星的大小也是有所區別的,而沼氣泡一般是大小比較統一的。
魚星受到外界的聲響會消失,而沼氣泡則不會。
小結:
從魚星的產生就可以知道,魚星是由於魚兒覓食是產生的(追星釣就是依據這個的)。也就是說,如果不能正確的判斷出是否為真正的魚星,很有可能是調整是徒勞的。
餌料是否對路,一直以來是釣友們比較熱衷討論的問題。實際上,魚兒的味型是隨著季節和氣溫的變化而變化的。最為明顯的是草魚。我們知道草魚是植食性魚類。但是它們在春秋兩季也照樣進食蚯蚓,昆蟲之類的葷餌。
關於餌料味型的選擇上,釣魚界不是有“春香,夏淡,秋濃,冬腥”這一句話嘛!實際上這個就是可以作為一年四季釣魚餌料選擇的整體思路。事實上,這句話也和魚諺一樣,只要按照這個選餌思路,漁獲上多少還是會有一定保障的。所以說,餌料味型對路的問題也是很重要的。
雖然是野釣,魚兒對於餌料的味型不是很挑剔,但這個大的方向還是要遵循的好。在實際作釣的過程中,如果常常出現蹭線,浮漂有動作,但就是不是正經的魚兒吃口(沒有明顯的頓口),就要考慮是不是餌料對路的問題了。
如果這個時候選擇的以香為主的餌料,就可以考慮下是不是可以加點腥味了。如果是以腥味為主的餌料,就可以考慮是不是可以加點香味了等等。
魚兒是不是找不到餌料
如果水底有水草,雜物之類的障礙物,鉤餌陷進裡面,魚兒中找不到餌料,同樣也會出現魚兒不咬鉤的情況。
一般來講,水底的情況,我們在在調漂找底的時候,基本上是可以判斷出來的。這也是為啥找底的時候,建議在釣點周圍多拋幾竿的原因所在。
小結:
綜上所述,餌料的問題同樣是魚兒不咬鉤的重要原因。而餌料問題中的味型和鉤餌狀態是最為關鍵的兩點。還是那句話,如果更好地迎合它們的喜好和給它們創造方便的就餌環境才是釣好魚的關鍵。
“釣魚打窩越釣越多”,這句魚諺說的一點也不錯,我也是有親身體會的。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窩量就會出現窩量打的多,魚兒容易吃飽,降低咬鉤的機率食物現象。你想呀!如果窩料過多的話,兩顆小小不起眼的餌料,魚兒找到確實也是不容易的。況且,野外的魚兒對於餌料的選擇並不嚴格,哪還會刻意的去選擇鉤上的兩個餌呀!除非是餌料誘惑力很大。
窩料好於餌料造成魚兒不咬鉤
個人認為:在窩料和餌料的選擇上是需要有所區別的。如果窩料和餌料區別不大或者窩料在適口性和味型還要好於餌料的話,魚兒出現不咬鉤的機率增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小結:
窩量的多少和狀態同樣也是導致魚兒不咬鉤的原因。打窩雖然很重要,但是進食餌料才是能夠釣魚上岸的根本。所以窩料不管是在味型,還是在狀態上要稍遜餌料才合適。
釣底層魚
底層魚最為代表的鯽魚和鯉魚。它們一般情況下是在水底棲息和覓食的(特定條件下也會上浮)。如果作釣的線組調的是釣離底(釣浮),魚兒找不到鉤餌,同樣也不會咬鉤的。
釣中上,中下層魚種
這些魚種雖然活動於水域的中下或者中上層,但具體的水層並不是一定的(和水溫和食物,溶氧量有關)。也就是說你想要釣獲它們就要找到它們當時所處的水層才行。如果水層不對(或者選擇釣底),魚兒同樣也是找不到餌料的,當然會出現不咬鉤的現象。特別是釣草魚和鯿魚此類的中下層魚種時特別要注意(它們水域中下層魚種,有時還會才水底覓食)。
小結:
在實際作釣的過程中,線組的調釣一定要和作釣的魚種相匹配才行的。如果選擇的水層不對,魚兒就是進窩,也不會出現咬鉤的訊號的。除非是你的餌料霧化很好(狀態和味型很好),誘使魚兒上浮或者下潛到你鉤餌所處的水層。
由於有魚在窩子裡,所以在實際作釣的過程中,在調整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提竿和拋竿的動作的幅度不能過大,特別是在釣淺水的時候。如果通過各方面的調整還是不能達到預期目的的話,不防試試逗釣的方式,畢竟魚兒都有追逐活餌的習性,我們可以利用這點讓它們咬鉤。
寫在最後:綜上所述,出現問題中的情況時,判斷“魚泡”是很關鍵的第一步,因為這是後面從窩料,餌料和魚兒當時所處的水層,這三個方面調整的基礎。還是那句話,只有餌料的味型,狀態及就餌的環境適宜了,魚兒才有可能大機率的咬鉤。
-
11 # 筏釣觀雲
我以前玩手杆和大家一樣,能看到魚泡,但畢竟是遠看,好多隻是看個大概,這幾年玩筏釣比較多,筏釣就是坐水中間直上直下釣魚,這樣看到魚泡的機會就很多,而且看的更清晰更直觀。第一次是去養魚排上筏釣,以前漁民養網箱的多,釣魚的少,網箱下野魚藏的多,上去就發現各種泡,大泡小泡都是泡,直接就迷糊了,咱這釣魚人都愛學習就向養魚人求教,時間長了,大概瞭解到魚泡的原因。
二、魚泡的各種形態1、鯉魚一般都是成團出現,而且慢慢移動,成一個個一條線分佈,魚泡到水面短暫一個停留,然後炸開。
2、鯽魚比鯉魚泡小,大多大小均勻,單數居多,位置不勻,沒規律,其餘和鯉魚一樣。
3、草魚一般泡比較大,一冒一串。
4、翹嘴泡單個單個出,泡到水面能停留很久不炸。
5、紅尾魚泡比翹嘴小的多,呈密佈冒出,到水面能夠停留一會不炸。
6、鯧魚魚泡單個出現,這個魚我看到的因為都是藏網箱下,兩網箱之間來回遊動吃餌,造成這邊一個,那邊一個,泡到水面停留2秒炸開。
瞭解了魚泡形成特點還有與沼氣泡的區別,我們就可以針對魚施釣,根據魚泡大小,判斷魚的大小,根據魚泡特點,判斷魚的品種,這樣我們就可以選擇不同的釣具釣法。
水深有水流情況要考慮,有時候出泡位置並不是魚的位置,由於水流推到水面位置,這時候要把水流方向算上。
注意魚鉤位置,水下有魚而釣不到有時候是魚吃不到你的餌料,比如餌料掉在水下石頭縫中,水下草中,水下障礙物下,這時候我們應該輕輕往上提提魚餌,加強活動性,吸引魚的注意。
-
12 # 羊總帶你去釣魚
有一魚泡,但就是不吃,可能原因有這麼幾個:
1.魚餌問題。用來釣魚的餌料不對路,魚不喜歡吃。比如說釣鯉魚,用老玉米打窩,可以用新鮮玉米或者商品玉米釣。
2.魚層問題。每種魚都有自己的泳層,魚層沒有找準,魚看不到你的餌料,自然也就吃不到餌料了。比如說釣草魚,草魚屬於中下層魚,釣浮或者一畏釣底,就有可能釣不到。
3.釣法問題。釣魚要靈活變通,這種方法一直不吃,換一種方法。比如說釣草魚,釣半水沒口,就慢慢釣深一些。或者是,每隔幾分鐘就拋竿一次,讓魚能看到你的餌料在動,就有可能會有截口!
回覆列表
我也是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魚星好多,每次打了窩以後,就會在窩子周圍出現許多魚泡,有時候還連成了線。可是就是不吃口,我想可能是鯉魚,鯉魚習慣玩泥,水底泥很深,打窩以後窩料就會沉底,這樣鯽魚鯉魚就會在水底覓食,然後就可能形成魚泡多而不吃口的情況。
有魚吃口也都是鯽魚,但是從魚泡來看是很像大魚的魚星哦。我也是真的不太明白,就不知道是什麼魚,會不會是黑魚呢?黑魚也喜歡玩泥作魚泡。
不知道大師們是不是也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可以肯定的是不是沼氣,因為是打窩以後才形成的魚星。肯定是魚就是不知道是什麼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