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97200146972

    從劇作角度來說,當劇本上標註Off-Screen(縮寫為O.S.)時,是指聲源不在畫面內,觀眾此時並不能在畫面內看到發出聲音的物體或講話的人,但聲音是在銀幕內的世界裡客觀存在的。比如電話那一頭的人,窗外傳來的爆炸,門外的另一個對話者等。

    從電影敘事來說,這是一個【客觀視角】,觀眾和角色接收到的資訊量是一樣多的,有助於觀眾融入故事和代入情感。

    而當劇本上標註Voice-Over(縮寫為 V.O.)時,一般就是提問裡說的「內心獨白」(很少情況下會是「旁白」)。此時出現的聲音,是角色本人或其他角色後期錄製,或是其他場景出現過的對白。電影中的其他角色在銀幕內的世界是聽不到這個聲音的。

    從電影敘事來說,這是一個【主觀視角】,也就是此時觀眾看到和聽到的,是一個完全私人化的情緒和氛圍,此時角色已經在直接和觀眾交流了。這種表現手法的風險在於,如果觀眾還沒有在內心情感高度認同這個角色,此時出現的V.O.就相當於編劇或導演從銀幕後直接跳出來對著你念詩……

    順便說一下,「內心獨白」和「旁白」也有不同。劇情電影中很少出現「旁白」,而紀錄電影中則大量使用「旁白」。區別在於「內心獨白」一般是角色在敘事達到情感高潮時直接和觀眾完成情感共鳴,屬於走鋼絲繩,走過去你牛逼,掉下來你就傻逼了……

    而念「旁白」的這個人物通常是不會出現在劇情中的。但「旁白」也不是完全的【客觀視角】,如果我們看過BBC的《脈動地球》或《大貓》這樣的紀錄片,就會知道,那個旁白說的那些話,簡直說到你心坎裡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橫式計算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