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餘漁

    當然不是,“神片”和“爛片”是口碑兩個頂點區域的存在,也是大眾趨向於大多數選擇的價值取向。還有許多作品有著不同的受眾,甚至顯得小眾,就有可能存在口碑兩極化。不是所有的電影都要博得滿堂喝彩,也許,部分導演只是想表達他所表達的,給一部分懂他的人。而另一部分中庸作品,則是導演本身也沒打算怎麼用心去拍,但不至於稱為“爛片”。總之,電影是藝術,藝術有一定的獨特性,不可一概而論。

  • 2 # 貓說九道

    在一部分人眼裡,是的。

    因為這樣簡單明瞭的標籤化,給自己貼上標籤的同時,能最大化掩藏他們閱片極少,自身素養不足,方便他們抱團取暖針砭時弊,站在莫名其妙的立場上俯瞰世界等等。

    當藝術這種宏觀概念具現到某一現實之時,我們到底是以怎樣的眼光在進行觀測?

    美這種概念,到底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又或者是學說中主觀與客觀的統合?

    坦白講,能影響最終評價的因素太多了,修養、學識、經歷、當下心情、鑑賞能力、表達能力、目的性、受何等影響等等太多太多,而觀測的維度如時間、各種宗教、主義、民族等本身卻十分受限,遑論客觀;而作品本身呢?其實來自於更少數人乃至只是一個人的思考、描摹、天馬行空的幻想,而後才是表達,透過數個影視作品之中被稱為演員的媒介,有礙於現世的各種因素,或清晰或不清晰的傳達給你。

    沒有神作,也沒有爛片。

    某一部作品,與你觀測維度下的狀態大相徑庭,你完全聽不懂作者的表達或聽懂了更有可能是自以為聽懂了並認作者表達了一堆糟粕,你覺得稀爛,昭告天下將該作者該作品打入冷宮。

    更多的,則是隨著時光淡去的那些“還不錯”“尚可”。而其實他們也在努力表達著,反映著。你觀測過,並將其篩選,或無動於衷,或不入法眼,或人云亦云,他們啊,只是與觀測時你的主觀不那麼相符罷了。

    你想表達的到底是什麼?該作品與你相匹配或者不匹配?

    鑑賞門檻或有高低之分,藝術本身也有麼?

    無非是令你目眩心馳或棄如敝屣,而它存在的本身,只是記錄限定狀態的現象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吉他應該怎麼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