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上蓑衣客

    清朝時候,掌權人是慈禧。

    2康梁只注意到在位的皇帝,沒有向慈禧說明變法的好處,慈禧掌權20多年,已經品嚐到權利帶來的好處,如果光緒皇帝能夠以情理打動慈禧,說不定慈禧會同意變法。

    3光緒皇帝在短短几十天裡釋出了無數政令,有的緊緊只能在北京地方實行,或者完全傳不出皇宮。

    4槍桿子裡出政權,朝中無權,手中無兵,上面還有座大山叫慈禧,如何能變法成功。

  • 2 # 歷史與文化縱橫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變爆發,慈禧太后率光緒皇帝避禍西安。迴鑾之後,接受八國聯軍提出的《辛丑條約》在慈禧太后的默許下,清政府進行改革,比戊戌變法力度更大,是慈禧主動要求改革。

    背景是中國巨大的賠償壓力,對外國借款還戰爭債,又轉到百姓身上。馬關條約設廠,都是官辦,實際為帝國主義服務,危害民間資本發展。列強還要搶中國的鐵路修建權力,這是要滅亡中國。洋人不斷向中國輸入廉價工業品,中國經濟幾乎崩潰。不得不實行改革。這次改革力度很大,還廢除了科舉制度。

    學習日本,推行君主立憲制。8月20日,即西太后與光緒皇帝離開西安"迴鑾"前四天,以慈禧太后的名義再發文告,表示清政府立意"變法"的決心:

    "爾中外臣工,須知國勢至此,斷非苟且補苴所能挽回厄運,唯有變法自強,為國家安危之命脈,亦即中國民生之轉機。予與皇帝為宗廟計,為臣民計,舍此更無他策。"

    慈禧也不是木頭一個,在逃亡中不斷思考國運以及以後怎麼辦,還有八國聯軍的代表們也建議和威脅要怎麼樣的。慈禧只好咬緊牙關,決心改改。很多大臣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也寫信給慈禧,必須改了,否則國將不國。如實,慈禧有了上面的旨意。

    他命令李鴻章組織專門班子,設立政治參考處,派5個大臣出國考察洋人是怎麼管理國家的。很戲劇的是這五位大臣還沒有考察完回國,國內就發生了辛亥革命。

    慈禧在法律,經濟,文化,社會管理上也進行了全面改革,還成立了憲法起草小組,出臺了欽定憲法大綱,要實現君主立憲。廢除了科舉制度這力度很大。設立工廠是當時的最要緊的事情,因為只有兵工廠才能自己製造武器,製造武器又得有鋼鐵和煤炭,那就得開發礦山和挖煤,但這些都不讓私人辦,只能是朝廷辦,因為這些礦都是國家朝廷的。還要依賴外國技術和資本,就被外國所控制。還有要修鐵路,因為只有交通發達了,經濟才有活力,國防也才有保障。但是修鐵路第一要的就是錢,錢從哪裡來的,只有下壓攤派,各省攤派到縣,縣攤派到農民,讓老百姓日子更加難過,活不下去。還有就是技術,又得依賴外國,列強就要入股或者就是控制,被外國資本所控制。法律上面實行來看可以搞自由經濟,比如輕工業放開,民間自己搞棉花廠,自己織布等。

    工商業開始發展起來,也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工人這個階層出現,民族資本家出現了,出現了要求自己利益,自己發展的衝動,這些力量衝擊中國舊社會,一起成了清朝廷的掘墳人。這是清王朝想不到的。

    清朝廷還實行新兵制度,不搞八旗軍也不搞地方團練了,專門搞個地方,訓練新軍,最有成績的就是袁世凱小戰練兵。軍隊現在成了一個獨立的力量,朝廷也是不能完全掌控。因為這些士兵都是漢人,大多數又受新思想影響,很愛國,不久就在武昌起義了。這有事朝廷沒有想到的。也許是孫中山的口號,驅除韃虜,復興中華起了作用。

    從慈禧太后1900年開始新政,到1911年,中間不過11年,清朝就完蛋了,當然它的變法也就壽終正寢了。但是這些要改的東西為後面的袁世凱、北洋軍閥、蔣介石等繼續。變法本身不能說是失敗的,是變法的最早者失敗完蛋了。後面如果有逆潮流而動,不再繼續變法,搞復辟就會失敗。例如袁世凱後來又想做皇帝,結果不到100天也完蛋了。

    那麼我們可以說慈禧在被8國聯軍打怕的情況下實現改革還是有所貢獻的。雖然是不很徹底,但總算是順應了潮流。如果慈禧等為首的清朝一直跟老百姓關係很好,堅決站在老百姓一方,是可以贏得民心的。但是,慈禧的個人操作失誤,讓清朝退出歷史舞臺。中國也由此經歷了一個又一個波折才走到今天。

  • 3 # 明月明朗明空明天

    清末的變法為什麼會失敗,簡而言之,就是清朝的最高統治者慈禧不會把權力真正交出去,以慈禧為首的八旗勢力掌握最高權力。由經濟改革入手的變法最終會過渡到政治,法津等社會方面的改革,動了慈禧的蛋糕是萬萬不行的。

    清代早期從1644年開始到1735年,歷經順治,康熙,雍正三帝,清代中期從1736年開始到1850年,歷經乾隆,嘉慶,道光三帝。

    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發生,1895年,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事後簽訂了《馬關條約》,割讓了臺灣給日本。

    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是在光緒皇帝的大力支援下進行的一場變法,主要策劃者為康有為梁啟超,但最終因袁世凱叛變光緒帝告密慈禧變法失敗,戊戌六君子為變法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其變法雖然也為了清朝的經濟發展,但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就等於要了老佛爺慈禧的親命,動她的權力勝過要了她命。

    1908年11月14日,年僅38歲的光緒在中南海的囚禁地瀛臺涵元殿去世,僅隔了一天,慈禧在故宮紫禁城儀鸞殿去世。臨終前,慈禧搬出3歲的傅儀繼位,載灃為攝政王,非常巧,清朝開始時也出了個攝政王多爾滾,四年後,清帝退位。

    清朝晚期的三次改革也落下帷幕。沒有強有力的實權派並且真心改革,註定不會取得實質性的成功。

  • 4 # 真君解歷史

    我是真君,我來詳細回答。

    1898年6月,在光緒皇帝的幫助下,維新派發動了一場巨大的變法,被稱為戊戌變法。這本是一個出發點非常好的變法,但是,這場浩浩蕩蕩的運動卻並沒有能夠持續多長時間,僅僅進行了一百零三天就被迫終止了。也正是因為如此,這場變法也被稱為""百日維新""。他們進行了一系列活動向西方學習,這本是一次非常值得提倡的行為,但是最後卻走向了失敗,但是這場變法走向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

    根據記載,這場變法涵蓋的範圍非常廣泛,其中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這場變法是一次充滿愛國情懷的變法維新運動,同時也是一次中國歷史上萬分重要的思想變革。但是很快,在1898年9月,慈禧中午按耐不住,就開始對這場變法進行了干預,樑、康分別逃往國外,光緒帝被囚禁,最後終是無法成功。

    看起來似乎是在慈禧的干預下直接導致了這場變法的失敗,但是如果慈禧沒有對這場變法進行阻撓,這場百日維新又會最終取得成功嗎?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在政治方面,該變法提出要大力培養提拔新人,這一舉動就已經大大的和舊官僚產生了不可磨滅的矛盾與衝突。他們雖然說著要效法""明治維新"",但做法卻和日本的又有不同。日本撤掉的大名基本依然過著富翁的生活,但這場變法只是把舊官僚給撤了,卻並沒有管官僚後來的生活,這就大大得罪了舊官僚主義。

    在經濟方面,該變法鼓勵發展商業,尤其是民辦企業,但這一舉動就和原本壟斷的官辦企業產生了巨大的矛盾與衝突。維新派人士過於激進的舉動,也不受官商的支援。

    在軍事方面,該變法提出削減軍餉,並且還要訓練新的海路軍隊,這其中需要的錢就又只得從舊式的綠營兵中苛扣。這一舉動生生讓原本過著豐衣足食生活的無數官兵失業。因此這一變法也與軍隊產生了矛盾與衝突,因此軍隊當然也對這場維新變法不予以支援。

    在文化方面,該變法提出要廢除科舉制度,並且要讓他們開始去學西方的文化。想想這些讀書人,這麼多年,寒窗苦讀四書五經,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考取功名出人頭地。但是變法的內容就是在告訴全天下的讀書人,這麼多年來學的東西都是一團廢墨水,這誰能接受?因此變法的這個舉動也是一下子就得罪了所有的讀書人,讀書人對於這場變法自然也不會給予自己的支援。

    如果變法能夠長時間的得以推行,那麼歷史可能會重寫了。但是,變法卻過於激進過於猛烈,只是想要一味的學習西方,想要一股腦兒把舊的思想舊的東西一下子全都扔掉。因此一下子把舊官僚主義、官商、軍隊甚至廣大的讀書學子都給得罪了,沒有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想要成功很難很難。

    因此,雖然慈禧干預這這場變法,看起來似乎是因為慈禧導致這場變法的失敗。但其實如果沒有慈禧的阻撓,這場變法又一定會成功嗎?失去了人們群眾的支援,即使出發點再好,計劃得再周密,也是很難得到成功的。

  • 5 #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日暮江山的滿清統治,在政權末期,依然奮力掙扎,力圖挽回頹勢,但是,深入骨子裡的惡疾,已經積重難返。因為種種因素的合力作用,原本希望可以療疾的藥方,到了後來,都成了讓病情快速惡化的催化劑,結果卻加速了覆亡的速度。

    在歷史的長河中,滿清統治末期的做法,並不可笑。所有掌握權力的集團,都想做到既要緊緊把權力捏在手中,面對權力的痼疾,卻又一分一毫也不願意對本階層的利益作出讓步和犧牲,結果往往是,權力丟了,利益也隨之衰減至消失了。

    歷史是往復迴圈,還是上升進步,就規律的實質層面看,有時候,很難讓人弄得清楚。

    在歷史的程序中,工具的確在進步,這是不容質疑的事實。

    如果,工具的進步強化了對作為社會主體的人的束縛與禁錮,那麼,試問:這究竟算不算是歷史的倒退呢?

    莊生曉夢迷蝴蝶,想不清楚的事情,只能留給智者了。

    歷史上的變法很多,有成功,也有失敗。

    成功者當借鑑,失敗者當教訓。

    時至清末,面對內憂外患,滿清的統治階層也進行了一些主動或被動的變法。但是,就最終結果看,各類變法還是以失敗收場。

    那麼,清廷變法失敗的原因何在呢?

    僅僅是內憂外患的問題?

    僅僅是人的問題?

    或者還有別的什麼問題?

    下面,就看看時人是怎麼看待清末變法失敗的。

    清人胡思敬《國聞備乘》卷四《主持新法罪魁》中,對清末變法失敗有他的看法。

    胡思敬認為,自古及今的變法,必須有一位獨攬大權、行事專斷、強悍有力的人來主持,他還列舉了歷史上變法的例子:

    一是秦國的衛鞅;

    二是漢朝的王莽;

    三是宋代的王安石。

    先不論以上三人變法的成效如何,僅就胡思敬提出的變法主持者的條件看,這三人的確是符合的。

    當然,以上三人雖然都符合胡思敬所說的條件,但是,他們還是略有不同:

    衛鞅與王安石背後,有掌握實權的主政者的強力支援;王莽可以篡漢建立“新”朝,他自己一直就大權在握。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時期的變法,情況似乎有所不同,且較為複雜。

    先是張之洞提倡設立報館;極力主張廢除科舉、創辦新式學堂、派學生出洋留學。

    張之洞之後,張百熙繼之。

    後來,擁護推行變法的新黨,大都出自張百熙門下。

    新黨出來擁護並參與變法時,曾經炙手可熱、傾動一時。但是,此時,變法的主持人物、精神領袖張之洞、張百熙二位已經去世了。

    清廷預備立憲一事,主持最力者,是袁世凱和託忒克·端方。

    當時,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袁世凱曾參與倡議。

    但是這一時期的丙午年〔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袁世凱提兵進入京師,之後,他隨心而為,使得清廷的官制大亂;端方則專注於搜刮民財,肆意鋪張浪費。這二位通過學堂、報館、警察、新軍等名目,靡費的國家財政不知道有多少。

    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底,光緒帝與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相繼去世,監國攝政王愛新覺羅·載灃主政,新任伊始,他便以“足疾”為名將袁世凱開缺。

    清遜帝(愛新覺羅·溥儀)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十月,曾多次承辦過皇室婚喪慶典及陵墓工程的端方被命籌辦慈禧太后梓宮移陵及相關事宜,但是在慈禧出殯之時,因拍照驚擾隆裕皇太后(葉赫那拉氏),被罷官。

    至此,袁世凱與端方二位,便退出了變法的舞臺。

    隨後的宣統初期,清廷在朝的官員中,沒有一位貴幸大臣能夠以掌握實際權力來主持變法的。

    這一時期,像李家駒、汪榮寶、吳廷燮、曹汝霖、董康等人,雖然也曾號稱是變法者,但是,實質上,他們都是些阿附權貴、諂諛取容的人。這些人一旦失勢,也就如同失群的孤鳥一般。

    變法所及的新政中,一些政策措施未享其利,弊端已經廣泛流佈。這樣一來,變法在形勢上已經趨弱。

    變法之中的利好大家還沒有認識到,變法之中的弊端眾人倒是瞭如指掌。

    變法形勢的黯淡與新政之中的缺失,總督、巡撫心知肚明,政府全然掌握,監國攝政王也十分清楚。

    那時的情況是,京師的朝中官員,三五人雜坐時,沒有不搓著手叱罵新政府的。

    其實,仔細觀察,那些肆意謾罵新政府的人,沒有一個不是參與操辦新政的人。這些人,也沒有一個不曾享過新政的利好:

    那些從東洋遊學歸來的人,口口聲聲謾罵的,都是留學生;他們一邊罵別的留學生不檢點,一邊自己四處鑽營、尋求美差;就這樣,他們還罵得悠然自若。

    那些在清廷學部當差的人員,口口聲聲謾罵的,都是新學堂的制度章程;但是,這些制度章程,都是他們親自擬定、籤批、呈進並監督執行的;就這樣,他們也可以罵得泰然自若。

    那些在新設法部做事的人員,口口聲聲謾罵的,都是新制定的法律;但是,在具體辦理案件時,他們卻從無異議,對新制定的法律照本援引不斷、仍然按照新制定法律的依章判決;就這樣,他們仍可以罵得坦然自若。

    當日,舉國之人,大約都是如此這般,像蟬兒一樣竭力鳴叫,像沸水一樣喧騰翻滾,真所謂妖由人興。這也是末世社會的一大怪象。

    袁世凱去職時,幕僚代他草擬的謝恩奏疏中有這樣的句子:

    “屬當憲政垂成之時,正值兩宮升遐之日”

    據說,袁世凱看完之後,驚懼異常,他馬上拿起筆,將“憲政垂成”四個字塗抹掉。

    經過再三斟酌,在塗抹掉的地方添了“庶政待理”。

    這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細節,但是,也可以從中得知,當日的預備立憲一事,大約也不是袁世凱真心實意的本初。想來,他也就是想要藉助預備立憲來翻弄手段、攪亂朝政、影響時局罷了。

    己被罷黜之後,為了預防再起後禍,袁世凱一定要與預備立憲一事全然撇清,唯恐有朝一日因為自己這般書寫而讓自己坐罪。

    胡思敬的看法大體如上。

    不過,細細想來,人事的確重要,但是,人事肯定不是最根本的問題。關於變法,即便是有獨攬大權、行事專斷、強悍有力人來主持,但是,也只是變得一時,無法持久。不說別的,王安石便是最明顯的例子。

    所以,最根本的還是在體制……

    (全文結束)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米酒酒麴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