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柒道友
-
2 # 佛說非身
這句話包含了如下的體悟:一、道是萬事萬物背景,道涵含萬事萬物,是一切現象生成的根本,空中生妙有。二、看似獨立的萬事萬物本質上是一體的,是緊密和合、相互依存的,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關係。三、揭示了意識和物質現象界的關係。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佛陀講十二緣起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修學之人,須從此句逆行體會空,萬物歸三,三歸二,二歸一,所謂萬法歸一,一消融於道(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可以從多個角度作出解釋。拋磚引玉,談談體會。
《道德經》第一章,其實已經初露端倪。老子說,道卻無名,強字之,卻把名與道一起放在了篇首。
一是名,即名相(概念),二是對立(相對),三是測量(轉化),萬物是可以測量、確定內涵的事物。
當人類沒有發明名相時,天地萬物無法區分,猶如混沌。人們也難以順暢交流,開發智慧。故說,無名,天地之始。天地之始,尚無天地之名。
盤古開天地,伏羲一畫開天,開的正是名相概念之天地!
聖人發明名相後,就如同母親有能力給孩子起名了。故說,有名,萬物之母。此即道生一,一者,名也。
有了名相,最重要的是如何設定名相的語境,就像數學的二維區間一樣,要有兩個相反的方向、兩個端點,於是相對的概念出現了,有了善惡、美醜、高下、乾坤等。此即一生二,二者,對立之名相也。
有了區間的兩個端點,就可以對處於區間中間的事物進行測量了,中間的事物其實就是兩個端點的轉化。此即二生三。三者,由對立的名相轉化而來的名相也。
以此類推,萬物都有了與其內涵相對應的名字。此即三生萬物。萬物者,依名相規則測定的事物也。
如此確定一二三萬物,合起來叫做德,德即是得,這是廣義的德。若沒有這個德,萬物就沒有相對清晰的邊界,世界就是混沌不可認識的,也就沒有了人類的文明。故,萬物(包括人類尤其是人類)尊道而貴德!
狹義的德,是人們在名相相對而生和對事物進行測量的基礎上,對自然之道不同程度的個人的認識、感悟、心得和要執意堅守的原則。
而至高的德,是大修行人(老子、佛陀等)於自然之道得無所得,隨緣應化,隨機應變,無招勝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