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136336474079

    池塘養魚的合理放養密度

    1、池塘的選擇 選擇水源充足,無汙染源,交通較便利的地方修建池塘,面積應有2畝以上,保持水位1.5~2.5米,池埂最好用石塊砌成。主養草食性魚類的,最好是有一定栽種牧草的地方。

    2、魚種的選擇與放養

    (1)混養 混養是提高靜水池塘魚產量及效益的重要措施。選擇搭配品種時應考慮利用不同水層,又要避免相近食性及習性的魚類相互爭食和爭搶棲息水層。如當地草料來源豐富,可考慮以草魚及團頭魴為主養魚,配養魚為鯉魚、鰱、鱅;如當地肥料較豐富,可考慮以鰱、鱅、羅非魚等魚類為主養魚。如單一投餵配合飼料,最好只有兩個品種混養,主養魚與配養魚的比例大約為80:20。

    (2)放養密度 合理的放養密度(或放養量),可以保證在適宜的飼養期間內,飼養出達到預期食用魚或魚種規格。放養密度(放養量)可以放養品種的尾數和重量兩種方式表達。在生產中,確定放養密度的方式有經驗法和計算法兩種。

    經驗法是指根據往年該池塘所養該種魚的成活率和實際養成規格,來確定今年的放養密度及規格,若去年的養成規格較小,今年應減少放養密度;反之應提高放養密度。

    計算法:一般池塘,如不考慮魚種重量,可按下列經驗公式計算放養量。

    每畝魚種放養量=估計每畝毛產量/(計劃成魚規格×估計成活率)

    魚種放養規格(千克/尾)=計劃成魚規格(千克/尾)/估計增重倍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軍令如山的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