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湖邊的耕田人

    瞭解一下,清朝被割的土地。中俄不平等條約一覽表

    1. 一六八九年九月七日(康熙二十七年),興安嶺及額爾古那河以西約二十五

    萬平方公里國土,於《尼布楚條約》簽訂後喪失。

    2. 一七二七年十月二十一日(雍正五年),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十萬平方公

    裡國土,被迫簽訂《恰克圖條約》而喪失。

    3. 一七九零年(乾隆五十五年),約十萬平方公里之庫葉島,被俄帝暗中吞併。

    4. 一八四零年(道光二十年),原為我屬邦哈薩克,被俄帝侵併,該邦面積約

    百萬平方公里。

    5. 一八四零年(道光二十年),原為屬邦布魯特,約十萬平方公里面積土地,

    被俄帝併吞。

    6. 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咸豐八年),混同江以西,黑龍江以北,外興安

    嶺以南廣大地區,面積約四十六萬平方公里土地為俄帝侵佔,並逼清廷簽訂《璦琿條約》加以承認。

    7. 一八六零年十一月十四日(咸豐十年),混同江及烏蘇里江以東興凱湖附近,

    約四十三萬平方公里國土為俄帝侵佔,事後逼清廷訂《北京條約》加以承認。

    8. 一八六四年(同治三年)後,自沙漬達巴哈起,至蔥嶺止約四十三萬平方公

    裡國土,俄帝逼清廷訂立塔城界約等多次界約,加以承認。

    9. 一八六八年(同治七年),約百萬平方公里面積之我屬邦布哈爾汗國,被俄

    帝侵併。

    10. 一八七六年(光緒二年),原為我屬邦浩罕國,約三十五萬平方公里面積土

    地,被俄帝吞併。

    11. 一八八一年(光緒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陰,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

    西北喀爾達止,約二萬平方公里國土,俄帝逼清廷訂立《伊犁條約》而喪失。

    12. 一八八三年(光緒九年),額爾齊思河及齋桑泊附近,約二萬平方公里土地,

    於俄帝逼訂《科布多塔爾巴哈臺界約》而喪失。

    13. 一八九五年(光緒二十一年),新疆省極西地區帕米爾地方,約一萬餘平方

    公里土地,被俄帝與英國瓜分。

    14. 一八九八年(光緒二十四年),俄帝強租旅行順大連,該兩港口面積約三千平方公里。

  • 2 # 米曹說事

    清朝入關之後,對於自己的統治並不信任,一直擔心中原地區守不住,就返回東北老家。清朝高層嚴禁中原地區的百姓進入東北地區,所以說,當時東北地區的人口非常少,多是一些少數民族。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東北地區沒有總督、巡撫這樣的行政官員,只有盛京將軍、吉林將軍和黑龍江將軍。這3位將軍是各自轄區的最高軍政長官。

    這三位將軍中盛京將軍管轄區域遠離外興安嶺,我們這裡就先不提了,我們著重來看看黑龍江將軍和吉林將軍,我們首先要注意的是,東北地區只有八旗兵,而沒有綠營兵,因為黑龍江地區的人口稀少,加之清朝中前期,東北外部壓力很小,自然也就不需要那麼多軍隊,所以黑龍江將軍手下只有4000多八旗兵,也有一種說法是有一萬兵力。而吉林將軍管轄的兵力也差不多。由於轄區遼闊,當時的黑龍江省比現在的黑龍江大兩倍以上。由此可見,清朝對黑龍江地區的管理是非常鬆散,由於沒有行政官員,有什麼事情根本無法及時反應,比如沙俄佔領雅克薩地區的情況,黑龍江將軍本身根本沒有足夠的兵力反擊。在雅克薩戰役中,清政府專門從福建調動了500名藤甲兵來幫助對付沙俄的火器。但是到了清朝的末期,這一現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觀,鑑於沙俄和日本都對東北虎視眈眈,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朝加強了東北地區的軍隊數量。在甲午戰爭爆發之前,黑龍江將軍和吉林將軍帳下都有將近2萬軍隊。

    雖然清朝一直在東北駐軍不多,但是從總體來看,相對於其他地區武裝力量而言,清前期東北地區官兵的戰鬥力較強。在對內外戰爭中,東北軍隊為清廷所倚重。如乾隆十三年(1748)黑龍江副都統黑雅圖所言“打牲索倫等處兵丁,人甚壯健,槍箭敏捷,慣走山林,頗耐勞苦……臨戰甚屬得力,且伊等行路甚屬簡便,曠野之地,插木為柵,隨便即可棲止”乾隆三十八年(1773)六月二十三日上諭“今進剿金川,綠營兵丁甚不得力,著寄信與富椿、傅玉等選派黑龍江兵一千名,索倫兵五百名,本城兵五百名,速行束裝,每五百名作為一起起程。 清廷對東北官兵的依賴可見一斑。 迨至嘉慶朝,東北官兵戰鬥力依然較強。如嘉慶四年(1799)清帝所言“滿洲及東三省官兵,素性趫健,勇於赴敵”。至於東北各省官兵戰鬥力狀況及其背後原因,嘉慶帝曾做如下剖析:“東三省旗人以弓馬為本務,每日勤加演習及捕打牲畜,兵力自臻驍健。設與漢人相處,必致沾染氣習,漸流懦弱。今黑龍江之兵勝於吉林,而吉林又較勝於奉天”。

    綜上,我們不難看出,清朝早中期在外興安嶺邊境上的駐軍一直不多,兵力最也就維持在一千至兩千人左右,到清末期才有所增加。

  • 3 # 六菠蘿說歷史

    清朝在外興安嶺基本沒有成建制的駐軍。原因主要有兩個。

    1 離龍興之地很近。清朝一向視東北為祖宗之地,嚴禁移民。是皇帝們祭祀祖宗的地方,也是關押犯人的地區。所以沒有特別多的軍事存在,設了一個黑龍江將軍,但也就1500人左右的兵力。

    2 國土觀念模糊。清朝建立後,在處理邊境領土時,大部分是以習俗、地形等大致劃分一下。不僅僅外東北,包括巴爾克什湖、中亞的邊境都是如此。所以在《尼布楚條約》和《布連斯奇條約》都是大概劃了一下,讓俄國佔盡了便宜。

  • 4 # 奇妙的歷史

    黑龍江將軍轄下大概有一萬兵力可以調動,除分佈在各地區的兵力之外,清朝對東北的管理並不重視,我認為外興安嶺以南的駐防兵力大概2000人員,不喜勿噴。

  • 5 # 龍先生165438931

    大約在1638年,俄國以在鄂畢河流域建立的雅庫茨克為基地,開始向東南方擴張,不久,到達了黑龍江流域。在這裡,中俄兩個國家第一次接觸了。

    當時,生活在這裡的東北的少數民族。他們都受歸滿清王朝管轄。不過,當時清王朝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對中原內地的征服上,整個北方人煙稀少,實際上是有邊無防。

    俄中國人四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逐步向黑龍江以東以南蠶食。清朝在黑龍江一帶沒有駐軍,,因此對俄軍的侵擾鞭長莫及。這樣的局面持續了三十多年。到了康熙二十年以後,整個中原都已平定,三藩削平,臺灣收復,中國的國勢日益昌盛。這時,康熙帝終於下決心解決北方邊境的問題。

    從1683年到1686年,清朝出動大軍連續發起了兩次雅克薩之戰,終於擊潰了侵入東北的俄軍主力。當時俄軍人數最多時不過1000人,清軍一線兵力則達5000人以上,加上運輸及後備部隊,多達數萬,在力量上佔有明顯的優勢綜合整個戰爭情況,俄軍之敗是必然的。清軍當時完全有實力全殲俄軍,甚至可以宜將剩勇追窮寇,將勢力擴張到西伯利亞地區。然而,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康熙帝決定適可而止,以收復失土為目標,並無如俄國一樣的擴張之心。而俄國因為力量所限,終於無法擴大戰爭,強行佔有黑龍江流域。在這樣的情況下,雙方開始坐下來談判。

    1689年9月7日,中俄雙方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條約規定:中俄兩國以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及外興安嶺為界,以北以西屬俄國,以東以南歸中國。額爾古納河以西原屬中國的尼布楚地區歸屬為俄國領土。雅克薩城歸中國所有,俄國修建的城池拆毀,居民遣回俄國。雙方定約之後,准許互通貿易。俄方為了贏回一些面子,故意在外興安嶺以東至海的烏第河流域歸屬上胡攪蠻纏,終於使清方同意此處先不定界,留待以後再議。

  • 6 # 世界人文通史

    外興安嶺在清朝黑龍江將軍的轄區內,而黑龍江將軍的管轄範圍非常大。黑龍江將軍兵力最多時,是在咸豐年間,總兵力才有約一萬多人,其中也包括滿族八旗軍與鄂溫克族(索倫族)、錫伯族、赫哲族、達斡爾族等民族的壯年獵戶入伍。

    外興安嶺處於清朝與沙皇俄國的交界之處,氣候寒冷,原本是沒有軍隊駐守的。經過雅克薩之戰後,清王朝深感北部邊境的壓力,所以效仿漢朝屯田的制度在此處紮根,一併交由黑龍江將軍管轄。

    在清朝入關的過程中,洞悉東北虛實的沙皇俄國不斷入侵黑龍江流域。俄國的哥薩克騎兵甚至深入東北,沿路燒殺搶掠,而清軍主力忙於在關內作戰,所以很長時間沒有反應過來。

    清朝康熙年間,經過兩次雅克薩之戰才把沙俄土匪驅逐出去。為了防止沙俄軍隊捲土重來,所以清政府在黑龍江境內佈置了八旗兵力,由黑龍江將軍管轄,最初只有區區數千兵馬。在嘉慶年間,清政府增加了黑龍江駐軍。到了咸豐年間(當時清朝已經遭到列強入侵),又一次增加了黑龍江駐軍。

    在偌大的清朝黑龍江將軍轄區內,八旗兵力最多時也就是清文宗咸豐年間,僅有一萬餘人,而佈置在邊境外興安嶺的人數不詳,但肯定會遠遠少於一萬這個數字。

    據清人自己的資料記載,黑龍江將軍有前鋒兵146人,領催兵748仁,披甲兵9213人,匠役兵152人,屯田兵800人。

    1858年太平天國起義期間,清王朝被沙俄逼迫簽訂了屈辱的《璦琿條約》,將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土地割讓給俄國。此後,黑龍江將軍的轄區喪失了大半,駐紮的清軍也被迫南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喜劇電影好看?推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