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59800814593

      上古有位賢人叫許由,他品格端方,淡泊名利,贏得了帝堯的尊重,不僅多次向他請教處世為君之道,甚至想要把首領之位禪讓給他。許由不但不接受,而且逃到潁水之濱的箕山腳下隱居。後來,堯又想委任他做九州長,結果不等傳達的人說完,許由就忙不迭地跑到潁水邊去洗耳朵,表示不願意讓這種世俗的聲音玷汙了自己的清聽。此時,他的隱士朋友巢父正好牽牛經過,聞聽此事後,語帶譏誚地說:“你如果一直居於深山,不與世人交往,又有誰會來打擾你呢?現在你這樣做,只是故作清高,沽名釣譽罷了,我還怕這水被你汙染,牛喝了會害病呢!”說完便牽著牛到上游飲水去了。

      巢父的話揭示了隱士的"悖論:真正的隱士註定無名,早已湮滅在歷史中,留下名字的“隱士”大多隻是虛構或表演給世人看的。至於那些宣揚隱逸精神計程車人,多是將其視為處世策略,他們嚮往的還是“道隱則隱,道顯則顯”的瀟灑境界。

      許由洗耳的故事能夠被後世傳誦,關鍵在於它反映了文人對政治的複雜情感——既希望得到權力的眷顧,又不願意放棄獨立的人格。同時,還表明了一種姿態,即使是被儒家看作黃金時代的堯舜治世,也不能羈絆文人高潔的心靈,更遑論其他時代了。因此,“許由洗耳”為各種藝術作品廣泛引用,雖然表現手法各有不同,但都著重以“洗耳”表明文人的高潔和自愛。

    許由洗耳的歷史典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種把城市拍成出微縮模型的感覺的照片是怎麼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