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鳳舞陽
-
2 # 南充程霖的VLog
首先能主動走出“舒適區”的人,都是勇敢的人,他們為了突破自己、挑戰自己,選擇主動去做一些自己不熟悉,之前沒有做過的事,真的很有勇氣。
至於這種做法對不對,其實真的沒有對錯之分。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選擇,你當然可以留在舒適區過著一成不變或者熟悉的生活,也可以選擇跳出去看看,是不是可以發揮自己更大的潛能。有的人就喜歡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著平淡的小日子,也有人願意嘗試新的生活,獲得新的體驗,都沒有什麼問題,只要能承擔選擇的結果就好。
不過聽說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研究發現,如果長期從事讓人感覺無聊的工作,“謀殺”的不僅是時間,還可能是腦細胞。研究證明工作性質和環境會影響大腦的認知能力,如果長期從事枯燥無聊的工作,大腦會因為缺乏刺激和挑戰,大大增加退化的機率,導致大腦會早衰。
這麼看來,跳出舒適區是有好處的。
不管怎麼樣,人活在世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如果能突破自我,跳出舒適區或拓展舒適區,都能讓自己收穫許多以往沒有的體驗,這些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
3 # 冷眼觀世666
那要看是因為什麼原因走出去?
如若是純粹的去體驗生活,那除了違法之事,你做什麼都行。因你有強大的經濟後盾做依靠,大不了就回家。
相反,若是因意外而被迫走出去,那與前種情況就大相徑庭了。
首先,為了生存你必須要工作。先幹力所能及的,努力去適應。然後,再一步步去嘗試其它的、薪酬高的工作。這個過程對你是很痛苦的,更甚於破繭成蝶的痛!可你得忍,因你別無選擇。
人生目標可以設計,可人生不可以預測。
只有腳踏實地的去幹,你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生活舒適區。
說真心話,我目前的生活是比較舒心快樂的。
紛紛擾擾的城市,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寂靜、歡喜。
如果能夠走出舒適區,我最願意做的事情是去貧困山區支教,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
我的家族裡,有眾多的教育工作者。
我年輕時,當過幼兒園教師,也做過小學代課老師,後來,因為身體原因,放棄了教育事業。
今天,看到這個話題,又勾起了我的回憶。
如果有可能,我願意把愛撒播,哪怕只是教那些孩子彈琴唱歌也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