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g20181006
-
2 # 看壯鄉
謝謝邀請!說到過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雖然大家都在唱“年味淡”,一年不如一年,沒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麼濃郁。其實不然,這些年的年味還是比較濃厚的。姑且先不說農村,就城裡的年味依然比較濃厚,置辦年貨街,掛紅燈籠,設定煙花炮竹點,紅包滿天飛……只是大家表現的方式不一樣了。以前是以現金的形式去表達,現在更多的是用便捷的方式與數字的形式,比如,微信紅包,搖一搖等等。雖然形式變了,但是,年味並沒有變。唯一變的,是二環路以內已聽不到噼哩啪啦的鞭炮聲,看不到家家戶戶燒香祭祖、一家人圍在電視機旁等待春晚的畫面。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拿著手機,搜尋支付寶“五福”、專心致志搶紅包。每次拜年,人們都在玩手機,手機已經成為了我們過年的新記憶,這些,相比於6、70年代出生的人感覺更鮮明。
至於過年和平時的過節差不多,小編不認同。過年(春節)早已成為一個回味的特殊時期,是大家尋找小時候年味的氣息,懷念那些年我們期待過年的心情和感受。春節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文化精華,遠古的祭祀,對來年的祈福……而平常的節日,只是按照傳統習俗,宰只雞,殺只鴨,弄上幾道小菜,一家人團聚,不用舉國同歡,普天同慶。因此,不能與過年相提並論。
綜上所述,不管你認為年味怎麼淡,工作多麼忙,都希望春節這幾天抽空回家看父母,不要讓親近你的人成為需要試探的陌生人。回家,是父母一年的期盼,是兒女一年的回饋,是責任也是擔當。那怕回去幾天,陪父母聊聊天,與父母逛逛街,和父母一起做頓飯,與家人拍一張全家福,都是平凡的幸福。每年春運,為何出現千軍萬馬,幾億人大遷徒?其實都是在回家,回家看媽!有媽才有家,年就是媽,年就是家,世界再大,也要回家,你同意嗎?
2019.1.30 春城昆明
-
3 # 柒灬銫
當然要回家過年了,過年就是為了回家看看親戚朋友,同學之間走動走動,如果感覺沒意思就不走了,那不就把自己的親戚全給疏遠了嗎?
回覆列表
以前是"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美味佳餚,靚麗衣裝不需要等到過年就能隨時得到,回家看望爸爸媽媽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有一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成了很多人心中揮之不去的悔恨記憶。"
家有一老,猶有一寶",漂泊在外的你,還等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