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鍾銘聊科學

    我們知道,近親繁殖會給生物帶來非常嚴重的危害,為了避免這種傷害,動物們往往會自發地規避這種生育機制,其中一些群居的動物們在成年之後會走出自己的家族,選擇加入其它的大家庭。

    在人類家族中,是女性走出自己的家庭,跟著丈夫一起生活在男性大家庭中。但獅子則是雌性終身不離開家族,而雄性則通過武力角逐的方式加入雌性大家庭。

    獅子家庭結構

    一般情況下,獅群是由1-3只雄獅,再加上4-12個具有彼此之間具有血緣關係的母獅以及若干個小獅子組成。一個獅群通常有17頭獅子,但成員數量不固定,小一些的獅群大約只有8個左右,大型獅群也可以多達30頭。

    雖然我們常常把雄獅當成獅群的領袖,但其實母獅才是這個家族的核心,捕食活動基本上是由母獅擔任,而雄獅非但不捕獵,反而會搶先吃掉獵物。

    在獅群中,所有的母獅繁殖權都歸獅王所有。但也正是如此,一些雄獅會挑戰獅王的位置,企圖獲得母獅的繁殖權。

    母獅沒有固定的發情期,一般情況下同一個獅群的母獅會集中發情,這樣做的好處是讓獅群中的小獅子都能夠在同一時間出生,有利於母獅們照顧幼崽。

    但當獅群中有小獅子的存在時,母獅一般不發情。

    如果此時有雄獅挑戰獅王的位置成功後,它們會選擇將獅群中所有6個月以內的幼崽咬死,讓母獅儘快發情。

    這樣做的原因是雄獅平均當獅王的時間只有2年左右,為了儘可能地留下自己的後代,並且讓自己的後代長大,他們會咬死6個月以內的幼崽,讓種群中的母獅發情。

    有些母獅會為了保護後代,帶領後代離開種群,但也有的母獅會選擇妥協,在剛經歷完喪子之痛時,又被迫與咬死孩子的雄獅繁衍後代。

    母獅的孕期一般是100天-119天左右,每次繁殖1-6個後代,在剛出生時小獅子需要通過母親的哺乳。

    等到斷奶之後,小獅子就可以嘗試吃媽媽回吐給它們半消化的肉食,並在此期間學習捕獵技巧。等到2歲左右,雌性幼崽將會性成熟,雄性則需要到5-6歲才能性成熟。但是在2歲左右,雄性幼崽將會離開家園,加入到別的獅群或者流浪。而雌性則留在家族中繼續生活。

    獅子的繁殖

    獅子在繁殖過程中,每天需要進行20-50次左右,通常情況下要持續4天左右。

    很多人認為獅群中的母獅只有獅王具有繁殖權,其實並不是,如果一個獅群中有2個或者2個以上的雄獅,那麼這些雄獅之間大概率具有血緣關係。

    從排序上看,雄獅具有絕對的繁殖權,但這不代表其他雄獅沒有機會,研究表明母獅生育的一胎中,幼崽可能有2個以上的父親。

    這樣的好處是可以使獅群中的雄性無法分辨誰才是孩子的真正父親,從而對每一個後代都格外照顧。對於母獅而言,不同的後代擁有不同的父親,有利於它們的基因多樣性,能夠提升後代的存活率。

    這一點不光在獅子身上會出現,就連一夫一妻制的鳥兒也會採取這樣的生殖策略。

    母獅要經歷多少喪子之痛

    野生環境下,老虎的平均壽命約10-15年,在人工養殖環境下獅子壽命可以達到20-30年。雌獅在2歲時可以達到性成熟,一般獅群中有小獅子出生的話,母獅會在2年內不繁殖下一代。所以野生環境下,母獅一生會繁殖4-7次左右。

    母獅幾乎每生育一胎都要經歷一次喪子之痛,這是因為母獅一般會生育1-6只後代,但這些後代並不會全部存活,只有極其幸運的1-2只能夠存活到成年。

    之所以小獅子的存活率非常低,其實是因為在野生環境下,小獅子很容易因食物不足、疾病、受傷甚至是雄獅的捕殺而死亡。

    曾經有一部紀錄片,記錄了一隻小獅子在跟隨母親捕獲野牛時,被奔騰的野牛踩傷了後腿,以至於無法正常奔跑、行走,最終獅群決定拋棄它,任由它自生自滅。

    科學家曾經統計過,在野生環境下大約有70%-80%左右的獅子幼崽都無法存活到兩歲,大多數獅子都因能量短缺、成年雄獅的威脅而死亡,其中雄性幼崽的死亡率最高。

    從這方面看,每一個母獅在繁殖後代時,不僅要承受懷孕、養育之苦,還要承受喪子之痛。

    總結

    獅子雖然是位於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但由於能量、病毒、疾病等原因,小獅子的存活率並不高,尤其是雄獅,由於它們經常與其他大型動物爆發爭鬥,以至於有80%左右的雄獅無法存活到成年。即使存活到成年,平均壽命相對於母獅而言也要短許多。

    對於母獅而言,雖然壽命更長,但幾乎每一胎都有許多後代無法存活到成年,以至於它們每生育一次,都需要經歷一次喪子之痛。

  • 2 # 真正鱷魚不哭

    這沒法準確說,各個獅群具體情況不同。

    一般獅子壽命20至30年,2歲後便進入青春期。一般獅群首領更替多在5-10年,多數能夠活到壽終正寢的雌獅一生會經歷三到四次首領更替。

  • 3 # 疫情早日過去

    雄獅統治獅群的平均年齡為三年,雌獅的壽命十七年,有效生殖年齡為三到十二歲共9年,所以平均每頭雌獅要面臨獅王更替五到七屆,其中有三到四屆要面臨自己的骨肉補新獅王屠殺!

  • 4 # 楊朱學派

    獅群的自然法則,對雄性很殘忍。

    雄獅年老力衰後,會被年輕的流浪雄獅打敗。老雄獅被趕走之後,流浪雄獅成為新獅王。

    老獅王留下的雄性幼崽。會被新獅王殺死。雌獅會遭受喪子之痛。

    即使雄性幼崽能夠在獅群的庇護下成長。待到幼崽逐漸成長。能夠獨立捕食之時,獅王就會把兒子趕走。逼迫其離開獅群。被趕走的半成年雄獅就成為流浪雄獅。

    總之,獅群的雌獅要不斷遭受喪子之痛。或者兒子被獅王趕走,或者兒子被入侵者殺死。

    其實,這才是獅群得以繁衍生息之道。

    其二、只有大量雄獅幼崽被殺。才能保證雄獅數量不過剩。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獅群和雌獅是鐵打的營盤。雄獅是流水的兵。雌獅才是獅群真正的主人。

    若在沒有流浪獅群入侵的情況下,雌獅幼崽成年後,也會與獅王父親交配。貓科動物近親導致一兩代,不會出現嚴重退化。長期近親繁殖,會導致後世獅子免疫能力下降。直至大量死亡、滅絕。曾經有一個獅群,由於人為的開發,使其活動地域被隔離。流浪雄獅無法進入該區域。導致獅群長期近親導致。獅群所有獅子免疫能力下降,或者病死,或者力量、速度嚴重不足。這個獅群的末日不遠了。

    正因為有流浪雄獅入侵,有雄獅幼崽被殺。獅子才能繁衍生息。否則早就滅絕了。物競天擇,優勝劣汰。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萬物皆不能免。何況雄獅幼崽!

  • 5 # 轂程

    雄獅會和所有發情雌獅交配,就算這個雌獅是雄獅的母親、阿姨、姐妹還是女兒。雄獅都會去進行交配。如果獅群地主是前任地主留下來的兒子,可能他的部分不接受他的阿姨和姐妹會離開獅群,另組獅群。雄獅碰到發情的女兒也會毫不猶豫去交配的,一般近親交配活下來的野生獅子應該不會存在明顯缺陷,有明顯缺陷的小獅子恐怕活不到成年。

    一隻野外生存的雌獅,一般情況下4歲左右開始生育,大部分雌獅4歲左右可以假髮情(只發情不排卵)來保護自己,免受新地主攻擊。假設活到15歲,也就是說可以有10年生育期,一般2-3年生育一批,10年時間可以生育3-5批,第一次可能排卵較少,5-10歲排卵較多,10歲之後排卵又減少。理論上,只要上一批有一隻幼崽還存活,雌獅就不會發情,這也是新地主入侵之後會殺死或趕走前任後代的原因。失去幼崽之後的雌獅會進入與新地主的磨合期,失去幼崽一段時間之後才會發情。這個時間段根據不同獅子,時間段也不同。有些只需要1-2個月,有些可能需要半年到一年。遇到狀態比較好的地主,雌獅會養大第一批之後,與地主生育第二批。大獅群一般會趕走上一批的兒子和女兒,讓他們出去流浪。對於小獅群,女兒可能會留在獅群,4歲之後發情,與父親生育後代。

    母獅經歷喪子之痛的次數主要與雄獅狀態有過,雄獅頻繁更替,幼崽成活率低,雌獅可能會頻繁交配,生育新的後代。如果地主比較強大,一般幼崽養大到2-3歲,會再次發情。個別雌獅可能在幼崽1歲多的時候就會發情,生育新的後代。

  • 6 # 獵奇動物社

    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獅群的社會結構中,因為一個獅群成立之後,除非是遭遇了大的流行性瘟疫,不然這個獅群是一直存在的,維繫著這個獅群的核心就是母獅,而獅子的幼崽和雄獅則屬於“流水的兵”。那麼,母獅的一生需要經歷多少次雄獅更替和喪子之痛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在獅群中,母獅數量最多,它們負責整個獅群的食物供給,而且在捕獵完成後,它們是先享用美餐的,之後才會帶回領地給雄獅和小獅子。從人類社會的母系社會的狀態看,母獅的進食是有優先順序的,而且它們的活動是為了滿足族群的集體利益。

    其次,整個獅群的結構是由母獅主導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母獅終生待在獅群中,而雄獅是會更替的,但是無論怎麼更替,親一代和子一代的母獅都是有著血緣關係的。舉個簡單的例子,一頭雄獅和一群母獅組成了一個是獅群,生下了孩子,它們的後代是第一代雄獅和母獅生的,但是,當雄獅被其他年輕雄獅打敗並驅逐之後,第一代的生下的母獅就會與新的雄獅結合生下後代,它們產生的後代與第一代雄獅是沒有關係的,但是它們的後代是第一代母獅的“孫子、孫女”。因此,獅群是按照母獅的血統進行統計的,這同樣滿足人類母系社會的標準。

    因此,雖然從表面上看,雄獅風光無限,坐擁“佳麗三千”,實際上整個獅群的核心和主導者並不是雄獅,而是母獅。

    因此,小雄獅被驅逐時,母獅要面對一次“喪子之痛”,雖然驅逐不完全等於死亡,但是至少一半以上的小雄獅就死在了流浪的路上。

    第二個“喪子之痛”就是“獅王”更替後,新獅王的“殺戮”。當新獅王擁有了獅群的控制權後,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繁殖,但是如果獅群中有小獅子的話,母獅在2年內是沒有發情期的。所以,新獅王會通過殺死原獅群的幼崽的方式,來刺激母獅快速進入發情期。

    這是第二個“喪子之痛”。

    那麼,我們可以算一下,一個獅群中假設雄獅與母獅同歲,都是5歲,雄獅在3-7年之後就會被挑戰,此時的母獅在8-12歲之間,新獅王上去就是5歲左右,在3-7年後會被再次挑戰。也就是說,原始獅群中的成年母獅一生最多能夠經歷兩次雄獅更替。

    如果是原獅群中有2歲以上的雌獅,那麼,它至少還能活13年左右,在這個時間段內,它最多可以看到5次雄獅更替。其中包括2歲時一次,5歲時一次,8歲時一次,11歲時一次,14歲次一次(按照雄獅每3年被挑戰一次算).

    上面我們說過獅王的更替往往3-7年就有一次,也就是說雄獅更替的次數就是母獅經歷殺戮式“喪子之痛”的最大次數,也就是5次。

    因此,母獅一生經歷喪子之痛最多會經歷4+5=9次。

    總的來說,母獅確實很不容易啊。

  • 7 # 動物博覽

    獅群中的雄獅更替

    一群獅子由2~9只成年雌獅、外來的2~6只成年雄獅以及它們的幼仔組成。獅群有一片固定領地,在母女之間代代相傳,女兒可以直接繼承領地,兒子長大了必須離開母親的獅群,兄弟幾個結盟一起出去流浪,只有趕走別的獅群的當家雄獅,搶到新地盤,才能獲得繁殖機會。

    有的雄獅能佔有獅群很長時間,如壞男孩、保衛者聯盟都統治長達7年,這是因為它們的聯盟規模很大,有四隻以上雄獅,而且它們所在的薩比森保護區面積比較小,競爭不那麼激烈。

    雌獅為什麼會經歷喪子之痛?

    雌獅在臨產前最後幾週會離開獅群,找個茂密的灌木叢分娩。生產後,雌獅將與幼獅獨處四到六週,期間幼獅一步也不會踏出巢穴,雌獅只有在覓食的時候會離開一下。幼獅是很脆弱的,如果母親不在的時候被豹、鬣狗或其他獅子發現,就是死路一條。安全起見,雌獅經常叼著幼獅頸背給它們換窩。總的來說,這段時間幼獅的存活率是很高的,較少出現意外。

    殺幼是指外來獅子對幼獅的殺戮,每個獅群都想殺死別的獅群的幼仔,以使自己的後代獲得競爭優勢。而當外來雄獅進佔獅群,由於幼獅活著雌獅就不會發情,為了促使雌獅儘快發情,新獅王只好把先前的幼仔全都咬死

    幼獅園就是為了對抗殺幼行為成立的,獅子是群居動物,唯有團結合作才能保護幼仔,單獨的雌獅是沒有能力保護幼仔的。幼獅園雖然不能完全阻止雄獅殺幼,但至少使雌獅具備了與雄獅周旋的能力,為幼仔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護。派克曾觀察到,幼獅園的三隻雌獅在丈夫被趕走後與四隻入侵雄獅周旋,成功保護了六隻幼獅,使入侵者失去興趣離開。

    在東非,恩格羅恩戈羅火山口的有蹄動物丰度遠高於塞倫蓋蒂草原,幼獅成活率也高得多。在火山口,有75%的幼獅能活到週歲,在塞倫蓋蒂只有25%。其中,塞倫蓋蒂的旱季幼獅死亡率更高,因為獵物更稀少,水源也更分散。

    飢餓、殺幼、遺棄和其他捕食者的捕殺,是一歲以內幼獅的四大死因,每隻雌獅都要經歷很多次喪子之痛。當幼獅長到一歲,特別是一歲半以後,草原上就沒有什麼能威脅到它們了,這時的雌獅已經開始準備懷下一胎了,與幼獅的感情也漸漸淡了。

    獅群平均兩三年換一次雄獅,如果一隻雌獅能活到15~16歲的正常年齡,平均就要經歷6次雄獅更替,也就是說一生換6次丈夫(確切說是換6群丈夫)。趕上雄獅更替比較勤的地區,換8次以上丈夫也完全有可能。

    在塞倫蓋蒂草原,有隻雌獅在12年間生了7胎幼仔,但僅養活了兩胎,共6只幼仔。這隻雌獅一生至少經歷了5次喪子之痛(5胎幼仔全軍覆沒);要論只算的話,它經歷喪子之痛的次數更多,可達15次,甚至二三十次(獅子每胎產1~7仔,平均3仔)。

  • 8 # 星球上的科學

    雖然我們經常說雄獅是整個獅群的領袖,但其實母獅才是這個家族的核心。

    雄獅的一生其實是跌宕起伏的,在剛出生的時候他們可以在自己的族群裡面生活,但等它們長到兩三歲會被驅逐出獅群,開始流浪,直到雄獅成為獅王,這時候它們就會擁有交配權能夠誕生下自己的後代。

    而母獅它們卻是獅群中真正的“小公主”,她們被給予特權,可以一直在獅群中生活“結婚生子”,俗話說的“鐵打的雌獅,流水的雄獅”就是這樣的道理。

    那麼在母獅一生中究竟要經歷多少次雄獅更替與喪子之痛呢?

    在母獅兩三歲的時候就能夠達到性成熟,這就代表著它們可以生育小獅子,之前我們已經說了在雄獅兩三歲的時候會被逐出獅群開始流浪,這就是母獅經歷的第一次“喪子之痛”,並且由於在獅群中所有的母獅繁殖權都是歸獅王所有,因此獅王的位置經常會被雄獅挑戰來以此獲得母獅的繁殖權。

    再加上母獅基本上都沒有固定的發情期,並且當獅群中有小獅子的存在時,母獅一般都不會發情,一般2年內都不會繁殖下一代,這時候如果有雄獅挑戰獅王的位置成功後,它們就會選擇將獅群中所有6個月以內的幼崽咬死,以此來刺激母獅儘快發情,這樣也就導致了雄獅平均當獅王的時間只有2年左右。

    因此一般來說雄獅的更替大約就是2-3年為一週期,並且野外的雌獅一般可以活到18歲,也就是說雌獅的一生中至少會生育雄獅5-6次,至於說的喪子之痛理論上來講必然是不會少於五六次的。

  • 9 # 自然之樹

    第一:按照雌獅的發情期計算

    野外獅子的壽命大約在10—14年,而要到性成熟,雌性得長到2-3歲,才可以進行第一次繁殖。而正常情況下雌獅在幼師長到2歲左右的時才會進行下一次繁殖,也就是說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雌獅一生中可以生育5次幼崽。同時這裡分幾種情況:

    第二:1—2歲左右的幼崽,這裡不得不說雄獅一般來說雄獅在獅群的時間大約2-4年時間,一般來說這個時候的雄獅也是巔峰時期,有足夠的能力保護自己的獅群,但是由於雄獅的競爭激烈,老獅王難免會出現失敗的時候,這個時期的幼崽也沒有獨自生存的能力。

    因此無法逃離獅群。被新獅王獵殺的機率也會大大提高,所以我覺得這個時候雌獅的喪子之痛大部分都發生在這個時期,再者雌獅的發情期都是伴隨著幼崽的離去或者死亡重新進入發情期。所以這裡我們去1.5年作為雌獅的發情周期,假設這隻雌獅很倒黴,2—14歲的生涯中就可以經歷8次這樣的喪子之痛。

    第二:按照雄獅的在是獅群停留的時間計算

    一隻雄獅巔峰期在6-9歲的樣子,打敗老獅王成為新獅王。所以一隻雄獅通常獅群停留的時間大約2-4年。

    如果每隻雄獅成為這個獅群的獅王,並且在獅群停留2年,那麼在不考慮的其它因素下,雌獅會經歷6次獅王更替和喪子之痛。

    如果每隻雄獅成為這個獅群的獅王,並且在獅群停留3年,那麼在不考慮的其它因素下,那就意味著新老獅王更替只是幼崽面對的是必死之局,因此雌獅會經歷4次喪子之痛和雄獅更替。

    如果雄獅在獅群停留時間是4年或者更長時間,按道理來說雌獅一生中大約要經歷3次喪子之痛,但是由於幼崽在2歲左右的會離開獅群此時同時也會發情,雌獅不存在喪子之痛。

  • 10 # 會講故事的外星人

    母獅子一生中要經歷多次的雄獅的更替和喪子之痛?

    非洲大草原無時無刻上演著生離死別,惡劣的野外生存環境,無數的強敵環伺左右,連非洲一哥獅子也不另外,除了天敵,內部鬥爭也是十分激烈。

    獅群的變動往往與種族的繁衍息息相關,新舊權利的更迭變換,往往取決於雄獅的實力,而這場鬥爭註定是由雄獅的勝負決定的。

    通常一個獅群部落是由雄獅的實力決定相應的地位,並不能表明所有雄獅地位都挺高,如果雄獅在獅群的實力並無法得到母獅的肯定,那麼她們可能不會選擇和雄獅發生關係。

    相反,實力越強的雄獅越會得到母獅的親睞,她們認可雄獅能守護好族群的安全,接下來一切順利成章。

    但並不因此可以高枕無憂,雄獅平時不參與狩獵,它的職責是繁衍、抵禦其餘的動物和打退爭奪“王位”的雄獅。

    雄獅是團隊的核心,如果在新舊權利的鬥爭中失敗,那麼它的子嗣註定悲劇收場。

    原因無二,兩隻爭鬥的雄獅只能留下一個,這是一場屬於雄性生物的鬥爭,母獅只能靜待結果,“入侵者”取得勝利會殺死幼獅。

    這是因為母獅子一旦有了子嗣便不會與“新王”交配,唯一的辦法只有殺死幼獅子。

    母獅子雖然想要保護幼崽,可是它不能反抗獅群的意志,悲慘的望著眼前發生的一切。

    所以母獅的一生中經歷的喪子之痛完全歸咎於雄獅實力。

    實力不足,不具備保護群體的能力,無法保證獅群的強盛,必然會走向沒落。

    獅群內部的鬥爭,看似殘酷,其實充滿了智慧,永遠保證獅群團隊的健康發展,有能者居。

    換一種角度,人類又何嘗不是呢,選取伴侶時總是會選擇具有更好的條件的人,無可厚非,女性選擇伴侶更多的是為後代著想,接受更多的資源。

    資源是固定有限的,誰都想享受更多的資源傾斜,終究只有少數人擁有。

  • 11 # 科學船塢

    獅子體型大,是與老虎齊名的大型貓科動物,身體矯健,軀體勻稱,雄獅有漂亮的鬃毛,威風凜凜,雌獅沒有鬃毛,但是它確是整個獅群的核心。獅子是群居動物,有高度的社會性,一個獅群中大約有8-30個成員,獅王只能有一個,也就是最厲害的那頭雄獅子,它擔負著保衛獅群、巡視領地的重任,雌獅則擔負著捕食、哺育下一代的重任。

    雄獅的一生是爭鬥的一生,從頭面部的傷痕就可以看出來,它時刻都在為生死存亡之戰做準備,《獅子王》裡的反派角色“刀疤”正是自然界中雄獅的真實寫照,滿身傷痕。在動物園裡的獅子,它們的生活無憂無慮,壽命可達20餘年,但是在自然界中的獅子就沒有那麼好運了,壽命只有動物園中的獅子的一半左右,雄獅可能更少。

    回答這個問題,須從獅群著手。

    上文說到,一個獅群有8-30個成員,平均也就是17只獅子左右,有一隻雄獅是獅王,幷包含其它至少2只成年雄獅,然後就是雌獅以及獅幼仔了。

    獅王雖然是一個獅群的頭領,威風凜凜,但是它時刻都需要提防外來的威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失掉它的地位。獅王擔負著保衛領地、獅群的重任,因此它在獅群中擁有最高的交配權,可謂是“後宮佳麗三千”,在獅群中,雄獅的地位越高,才會擁有繁衍後代的權利。

    然而,獅王的地位不會一直保持,因為隨著獅王的年齡越來越大,自身實力也會不斷地下降,那麼在受到外來的雄獅挑戰時,就可能會敗下陣來,慘死別的雄獅之手,那麼這個獅群就要易主了。易主之後的獅群,雌獅不會有生命危險,雄獅就要倒黴了,特別是雄性的獅幼仔,新晉的獅王會首先殺死上一代獅王遺留下來的雄性的獅幼仔,以便讓獅群中的成年雌性獅子快速結束撫育期進入發情期,這樣新晉的獅王才有繁衍下一代的機會。

    一個獅王能維持它的地位多少年呢?通常來講,一個獅王能保持它的地位在2年左右,有長有短,短的甚至幾個月的時間都保不住它的地位,長的可以達到6年左右,如果按照2-3年來算的話,2-3年後新獅王到來,那麼母獅就要經歷一次喪子之痛,一般情況下,雌獅是一直不離開自己的原生獅群的,雌獅的平均壽命在18-20年左右,那麼母獅可能在一生之中經歷5次左右的喪子之痛。

    另外,就算一個獅群中的獅王可以統治6年,母獅也要經歷幼子被驅逐的痛苦,這是因為雄性幼仔的性成熟期是2年左右,一般當雄性幼仔2歲的時候,獅王就會將它們驅逐出去,母獅也只能看著自己的孩子被驅逐出去。獅王這麼做並不是為了讓它們去野外鍛鍊自己,而是因為怕它們“染指後宮”。

    這些2歲多的雄性獅子沒有什麼經驗,它們在野外中面臨很大的生存風險,在經歷很多次生死較量之後,會有一位新的獅王出現。

    如果將喪子之痛以及離別之痛都算在一起的話,在母獅的一生之中恐怕要經歷近10次的生死離別之痛苦。

    然而,我們不是獅子,我們不知道母獅的心情會是怎樣的,以獅子這種生物的漫長演化史來看,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幾百萬年了,母獅或許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死離別了吧,這種行為習慣已經鐫刻在它們這個種群的基因裡了,它們是獅子,它們有它們的生活方式。

    有人會問,既然獅王統率著一個獅群,為什麼外界的雄獅前來挑戰時,其它獅子不幫忙呢?

    有時候獅王是在外面巡邏時遭遇了挑戰的雄獅,有時候是母獅們出去捕獵了,獅王遭遇了挑戰的雄獅,在獅群中,母獅負責捕獵,得到的食物先分給雄獅與獅王吃,如果食物比較缺乏,母獅還要餓著肚子去捕獵。

    而且,前來挑戰的雄獅可能並不是一隻,而是多隻流浪的雄獅組成的挑戰聯盟,實力雄厚,母獅還要照看幼獅,根本無暇顧及那麼多,有時候母獅處在飢餓的狀態下,自知力量不足,會偷偷地轉移幼獅,然後自己帶著孩子們生存。

    如果流浪的雄獅們前來挑戰時,此時獅群中沒有幼獅的話,那麼母獅一般不會參加爭鬥,會靜靜地看著它們爭鬥。

  • 12 # 惟有萌寵不可負

    1,表面上看,獅群是“一夫多妻”的結構,一個獅群中的雄性首領統領著所有的成年母獅和未成年小獅子。

    2,但其實辛巴也“懼內”,獅群是一個“母系社會”,母獅才是核心,它們掌管著獅群的生活節奏。

    3,更明確一點,雄獅有“吃軟飯”的嫌疑,因為平常的捕獵中的主要參與者是母獅,而雄獅一般只有在狩獵大型動物時才會出手。

    因為公獅子體型更大,所以承擔的是族群的保安工作,標記地盤,驅逐競爭者。

    4,一般情況而言,一個獅子群約有8到30個成員,平均為17頭。除了名義上的一隻雄獅老大之外,還有一隻“皇后”。

    哪怕雄獅因為某些原因(傷病,老弱等)無法保護或者統治獅群,母獅也不會離開,連續好幾代都不會離開!母獅會暫時承擔起保護獅群的重任以及接納新的雄獅。

    這就是母獅子要經歷“喪子之痛”的時候!

    一旦一個獅群有了一個外來的“國王”,那它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清洗!嚴重到什麼地步?70%到80%的幼獅都活不過兩歲!(就算沒有殺死,也會被迫離開。2歲的獅子捕獵成本太高,很容易餓死)

    換句話說,一隻雄性獅王要經歷若干次“追擊”和“迫害”才有可能登基!

    如果“國王穩定”,那麼雄獅會安然度過3年。一旦到了3歲左右,就算成年!為了防止近親繁殖,以及鍛鍊能力,獅王就會把小獅子趕走(雌的不會)。

    被趕走的小獅子在經過至少2年的流浪(5歲)之後,就初步具備了挑戰獅王的資格。

    一隻野生母獅大約能活到14歲,甚至15,16歲。理想狀態下(雄獅會老)族群會更換至少2次老大(清洗),再加上自己兒子的成長(被趕走),雄獅的更迭大概2-3年一次,也就是說,一隻母獅可能經歷5-8次“喪子”之痛。

    母老虎不容易,母獅子更不容易啊!

  • 13 # 凌度匯

      在獅子群的社會結構中,由於建立了一個獅子群,除非它遇到了大流行性瘟疫,否則該獅子群就一直存在,維持這個獅子群的核心是母獅,而幼獅和 公獅子屬於“水兵”。 那麼,母獅需要經歷幾次獅子更換和喪親? 讓我們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獅子群的核心

      有人說:雄獅是獅子群的領袖,它是獅子群的核心。 實際上,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獅子群中的雄獅被稱為“獅子王”,並且處於領導地位。 但是,獅群的結構實際上並不像看起來那樣簡單。

      首先,雌獅的雌獅數量最多。 他們負責整個獅子群的食物供應,狩獵結束後,他們首先要享受一頓美餐,然後才被帶回獅子和幼獅的領土。 從人類社會的母系社會的狀況來看,雌獅在飲食方面具有優先地位,其活動是為了滿足族群的集體利益。

      其次,整個獅子群的結構以雌獅為主導。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雌獅生活在獅子群中,並且雄獅將被替換,但是無論如何替換,親子代和後代的雌獅都與血液有關。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頭雄獅和一群母獅組成一個獅子群並生有孩子。 他們的後代出生於第一代雄獅和雌獅。 但是,當雄獅由其他幼獅出生後,經過擊敗和驅逐,第一代雌獅將與新的雄獅結合,以產生後代。 他們生產的後代與第一代獅子無關,但他們的後代是第一代母親。 獅子的“孫子和孫女”。 因此,獅子群是根據雌獅的血統來計數的,這也符合人類母系社會的標準。

      因此,儘管從表面上看,雄獅雄偉無比,坐在“美人魚三千”上,實際上,整個獅群的核心和主導地位不是雄獅,而是雌獅。

      當然,雌獅生活在原始的獅子群中,不可避免地會經歷“獅子王的替換”和“喪親之痛”

      獅子是一種高度社交的動物,它們 有自己獨特的社群規則。 其中,驅逐和殺害最為典型。 當獅子組的母獅生下後代時,後代中的雄性和雌性在一起生活大約2年。 2年後,小獅子將被逐出獅子群。 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讓雄獅經受住自然的考驗,使雄獅的基因更強大。 第二個是防止小公獅子與小母獅子繁殖。 許多人是“相同的父親”。

      因此,當幼獅被趕出時,母獅必須面對“喪親之痛”。 儘管遷離並不完全等同於死亡,但至少有一半的幼獅死在流浪路上。

      第二個“喪親之痛”是新獅王被“獅王”取代後的“殺戮”。 當新的獅子王控制了獅子群時,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繁殖,但是如果獅子群中有獅子,雌獅在兩年之內就不會發情。 因此,新獅子王將殺死原始獅子群的幼崽,從而激發雌獅迅速進入發情期。

      這是第二個“喪親之痛”。

      至於“獅子王”的替換,沒有準確的時間節點。 在正常情況下,雄獅大約5歲時會擁有自己的獅子群。 雄獅的平均壽命約為12年(在野生狀態下)。 母獅的平均壽命比雄獅的平均壽命長約15年。 關於。 雄獅大約5歲時已經經歷了大約三年的經驗。 此時,它已進入中青年狀態,其戰鬥力已達到頂峰。 因此,贏得獅王之戰非常容易。 當然,他們選擇的大多數對手都是8-12歲左右的雄獅。

      然後,我們可以計算出,在獅子群中,假設雄獅和雌獅的年齡相同,都是5歲,而雄獅在3-7年後會受到挑戰,此時雌獅在 8-12歲新的獅子王大約5歲,將在3-7年後再次受到挑戰。 換句話說,原始獅子群中的成年雌獅在一生中最多可經歷兩次雄獅替換。

      如果原始獅群中有一隻雌獅超過2歲,那麼它仍然可以生存至少13年。 在這段時間內,它最多可以看到雄獅更換5次。 其中包括2歲一次,5歲一次,8歲一次,11歲一次以及14歲一次(根據每3年對雄獅進行一次挑戰)。 [H]母獅經歷了“喪親之痛”從上述兩種情況中“喪親之痛”的次數

      來看,母獅遭受了一個孩子一生中約8次的喪親之苦。 只是那個孩子被獅子團體開除了。 成年雌獅一生中最多要經歷4次,因為雌獅在3歲時就進入了性成熟階段,並且可以繁殖。 在正常情況下,雌獅每兩年產一次。 也就是說,他的孩子每兩年被驅逐一次,那麼母獅的平均年齡為15歲左右。 因此,母獅可能會經歷四次喪親之痛。

      正如我們上面提到的,獅子王的更換通常每3-7年發生一次,這意味著雄獅的更換次數是經歷類似殺戮的“喪親之痛”的母獅的最大數目,即五次。

      因此,母獅一生將經歷4到5次= 9次。

      總結

      根據獅子群的劃分和結構,獅子群生活在一個類似於早期人類的“母體社會”中,因此獅子群的主人應該是雌獅,而不是雄獅。 。 但是,雌獅一直生活在獅子群中,因此一生中面臨最多的生死攸關,驅逐和殺死“兒子”,替代“丈夫”等等。

  • 14 # 小虎有話說啊

    雄獅決不是吃軟飯,而是對一些弱小的動物,沒必要親自動手,交給母獅就行了。真正遇到一些龐大的獵物,還得雄獅出手才能搞定。好奇一下,作為哺乳動物,母獅懷孕期間還要捕獵,這算不算是劇烈運動?會不會動了胎氣?獅子殺幼機制並不利於繁殖,如果以繁殖和種族延續為目的,雄獅完全可以不殺幼,和䧳獅一起撫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雄獅的孩子。殺幼一定是有其他的因素在起作用。

    母獅並不絕對是最先享受食物的。大多數狩獵情況下,雄獅和母獅都在同一個區域。母獅是戰鬥主力,會形成多隻母獅圍獵獵物的態勢,雄獅通常是旁觀。雄獅有兩個任務,如果是獵物特別大(如水牛),母獅是無法一擊致命的,兩隻母獅咬住獵物可能仍然在掙扎,此時雄獅出擊可以徹底咬死獵物。雄獅的另一個任務就是防止鬣狗,土狼等等的偷襲。 最終獵物死亡後,雄獅一般都是優先或者並列享用。不會出現母獅先吃了再是雄獅吃的說法。 另外母獅一般不會輕易單獨出去狩獵,這樣子風險極大,尤其是遇見非洲鬣狗的話。

    獅子真聰明,肯定是有思維的,要不怎么會有自身的一套社會倫常?小雄獅長大後要著驅逐出去,防止近親交配生出低質後代,這是母系社會。人也是長大後女兒要稼出去,這是父系社會。所以說獅子是有思維的。

    9次?這種演算法不對: 一:母獅兩歲發情。四歲子離第一次喪子,五歲師王更遞第二次喪子。七歲子離第三次喪子,八歲獅王更遞第四次喪子。十歲子離第五次喪子。十一歲獅王更遞第六次喪子。十三歲子離第七次喪子。十四歲獅王更遞第八次喪子,十五歲母獅卒!?

    這是大自然的規則,獅子、老虎之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種群數量,則會導致食物鏈中、底端的生物大量消亡,進一步導致自然生態的破壞。反過來食物短缺,可能導致獅群互相蠶食。

    動物世界中看過一個紀錄片,兩隻新的雄獅在領地邊上徘徊準備進攻,老獅王將被打敗,一隻雌獅不忍戰後自己幼崽將被殺,帶著幼崽出走,還有一些自願跟隨的獅幼園幼崽,雌獅歷盡千辛萬苦,最後為保護幼崽和搶奪食物受了傷,要看它和幼崽都無法避免死亡時,正好到了之前的獅群(已經換了兩個新獅王,之前的老獅王果然已經戰敗),遇到了同獅群的兩頭雌獅,兩隻雌獅主動加入幼崽扶養群,最後三隻雌獅將幼崽們扶養到可以離開,她們才歸隊。

    通常是每隻雄獅都會隨機和每隻雌獅交配,沒有固定分配。獅群中的雄獅首領大多都是兄弟,對於獅子來說,他的兄弟的後代也是他的後代,所以他們不太介意雌獅生下的孩子是誰的。人類社會也是這樣發展來的,那些閉塞的農村男人女人都這麼嫁來嫁去,親戚嫁親戚最後就形成家族聯盟,但是基因太過相似就會影響智商,也會有很多遺傳病。現在也一樣,村裡選領導都要看家族勢力的。

    最後說雌獅不易,但我看雄獅更不易,壽命短,大部分戰死,或者流浪中孤獨死去,有的甚至沒有統治過獅群,雄性比雌性競爭更加赤裸裸,這不僅僅在獅子身上。 如果雌性幼獅長成,很大機率會被新獅王老少通吃了,再極端一點,還有可能祖孫三代共侍一夫哦。三代共侍一夫在獅子世界很正常了 跟人一樣,女人在男人面前總是很無奈,而男人在生活面前總是很慘烈。 雌獅子為什麼生完小獅子還要回來,為什麼不帶著小獅子離開 你以為這是人類社會,一隻獅子生存風險大,而且能不能活下來還是一個問題,你以為獅子就是天下無敵了?當一隻獅子(不論雌雄)照樣敵不過鬣狗群 為什麼要離開?

    流浪的生活不好過,要狩獵,要保護幼崽,還要防備被其他的肉食動物傷害了,更重要的是,她也養不起呀,一頭雌獅生育少是一隻兩個甚至有的時候3之4個小的時候還好,隨著越來越長大,他們要吃肉的,恐怕到時候食物就不是一頭雌獅,可以承受的起的 ---生易養難,這時候婚姻家庭的意義和優勢就出來了。 人類最早期也是母系社會吧 人也是靠打架爭取女人,人類會非常強壯。 那人類不會進化出這麼聰明的頭腦。 現在人類靠金錢,肉身的真相是基因的奴隸。

    物競天擇,雄獅終身流浪,卻是不斷入侵破壞,雌獅有固定地盤,卻連自己的孩子也保護不住,三方付出了孤獨、痛苦和死亡的代價,以維持生態平衡。之所以人類能成為萬物之主,就是在平衡中能得到共存,這就是文明。這也是大自然的迴圈法則。獅子本在非洲大草原屬於頂級獵食者,少有天敵。如每批幼獅成活率太多,那草原上的草食動物就會大量減少,整個食物鏈就會成為惡性迴圈。

    有個問題:獅群到底是母系社會還是父系社會?按雄獅頻繁更換來說,獅群更像一個母系社會!但又有獅王一說,有那麼點父系社會的意思。猴群也是這樣的,一任接一任的猴王,輪番上臺,長江後浪推前浪!

    雄獅不參與養兒育女,交配成功為第一要素,二,三年被更強壯的雄獅趕走,終生只能作個流浪漢。明面上雄獅威風凜凜,實際也扱悲哀,孤家寡人,居無定所。

    它們因此而為百獸之王,它因此而數量極少。人們認為它們的這種生存方式是愚蠢和殘忍的,數千來竟沒有一絲改變,它們難道不能妥協一點?忍讓一點?善良一點?聰明一點?這樣它們就會種群數眾多,人丁興旺!我認為只有唯一的解釋,它們不願變為豬,它們生來就是當王的。看到這裡你有沒有發現,其實像極了人生,仔細思考一下,你還懷疑血統論嗎!其實付出最多的最悲催的是雄獅,表面看起來威風凜凜草原之王,但背後時時刻刻要面臨挑戰!尤其是晚年,昔日威風不在,同類和鬣狗都欺負它,看著都可憐!

  • 15 # 國際風暴

    獅子在發情期,雄性獅子每天要交560次,每次只持續10秒左右,非洲草原之王又被“快獅王”,交配結束後,雌獅子對雄獅子展開猛烈攻擊,給死去的幼崽出氣。

    雄性獅子在交配的過程中,因為生殖器上有很多倒刺會把雌性獅子弄疼,而且咬住雌性獅子後脖勁,雌性獅子從而報復。

    為了這次交配,雄性獅子把雌性獅子前面所生的孩子全部屠殺,只要母獅還在撫育孩子,就不會進入發情期,所以獅王就會把母獅孩子全部擊殺或者驅趕。

    獅群的新王登基的血路

    獅子和猴子一樣,想做獅王都是經過層層挑戰,最後把老獅王趕下寶座,成為新一任的獅王。

    而獅王的任職時間基本只有2-3年左右,而雌性獅子一生要面臨獅群幾次改朝換代,為各朝各代的獅王繁衍不同的“皇子”,但是這些“皇子、公主”的壽命都非常短。

    因為新的獅王登基後,會把老獅王的雄性小獅子全部擊殺或者驅趕,而沒有母獅保護的小獅子,也很難在非洲大草原生存,基本都會被鬣狗等動物擊殺。

    猴群也是一樣的道理,每次新的猴王上位,第一步就是把猴王的孩子全部殺死,有點猴性的猴王,沒有殺死,也會把它們趕出部落。

    對於獅群中的雌性獅子來說,獅王和雄性小獅子都是過客,它們要麼被獵物殺死,要麼被自己部落的打死,而它們卻無能為力。

    母獅一生要經歷多少次雄性更替?

    可能會有很多人覺得,雄性是獅群絕對的領導者,它們是部落的絕對核心,因為雄性獅子被稱為獅王,有領導地位,靠拳頭打下的江山。

    但是一個獅群中,基本都是3只雄性獅子和20只雌性獅子組成,母獅子的數量是雄性的三倍,母獅子不僅負責生孩子,還要負責獵物,真是“又當爹又當媽呀”。

    而雄性獅子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繁衍後代和保護獅群,雄性獅子每天的就是吃飯、睡覺、交配。

    由於雄性獅子的精細胞存在畸形,所以必須提高交配的頻率,再加上非洲大草原的動物世界殘酷性,導致獅子交配的時間只有10秒左右,為了繁衍後代,在發情期,雄性獅子每天要和雌性獅子交配50-60次,有的甚至達到80次。

    而獅王擁有優先交配權,可以和多隻母獅子交配,所以在發情期間,獅王無比繁忙,就是為了繁衍更多的後代,但是它的這個行為,對它的後代也更加殘酷。

    母獅子不管獅王如何更換,它們的地位都不會改變,母獅子從出生到可以繁殖,至少需要3年的時間。

    所以3歲的時候就和雄性獅子交配,孕期3個月,小雄性獅子2歲就會被趕出獅群,3歲就可以繁殖,5歲左右就會挑戰獅王,5歲是雄性獅子最巔峰時期,存過這個時期,基本就錯過了獅王。

    而獅群的獅王改朝換代是2-3年,而野生獅子的壽命基本12年左右,那麼母獅子至少會經歷5次以上的雄性更替。

    母獅子會經常多少次“喪子之痛”

    對於母獅子來說,它們一生要經歷很多次的“喪子之痛”,按照母獅12年的壽命,母獅至少經歷9次的喪子之痛。

    首先在母獅子的壽命範圍之內,一生至少會繁衍4次左右,而自己的孩子每兩年會被驅趕一次,那麼一生就會經歷4次。

    而獅群每兩年更替一次,更替的數次也是母獅子經歷殺戮式的“喪子之痛”,也就是5次,所以母獅子一生至少經歷9次,如果壽命長,那麼經歷的次數就會越多。

    而自己交配的獅王會被更替,自己的孩子不斷被驅趕出部落,而母獅在部落的位置卻從來不會改變,看著獅群打打殺殺,它們都是過客而已,沒有一隻雄性獅子可以陪伴它們走完一生。

    小幼獅子悲慘的童年

    第一、出生時父親不在身邊

    雌性獅子在臨產期的前兩週,就會離開獅群,找一個秘密基地進行分娩,生下孩子之後,它們會和自己的孩子獨處4-6周左右。

    這個時候的母獅不僅要擔任尋找獵物,還要負責保護孩子的工作,有的小獅子體質比較弱,出生沒多久就去世了。

    而非洲大草原動物,最喜歡母獅帶領幼獅的隊伍,因為對很多動物來說,母獅很難保護那麼多孩子,而且它們採用圍攻戰術,可以輕易拿下。

    斑鬣狗就是最好的例子,斑鬣狗是非常聰明的動物,被稱為“非洲二哥”,它們是群居動物,覓食的時候都是組隊出動,專門喜歡找剛剛分娩不就的母獅子。

    當它們看到母獅後,就在附近尋找它們的幼獅,最後這些小獅子稱為斑鬣狗的食物。

    第二、被別的動物偷走

    有的母獅子如果只生下一個孩子,那麼它們就會用嘴巴咬住小獅子的後脖頸處,帶著它們轉移,然後一邊覓食。

    這是貓科動物常用轉移悠哉的動作,所以我們捏住貓的後脖頸處,貓就像被點穴一樣,一動不動。

    因為這個動作,讓貓科動物覺得是母親要轉移它們,所以它們會特別安靜。

    但是母獅子咬著自己的孩子轉移,一樣存在危險,因為它們已經脫離了獅群,沒有獅群的保護單獨行動,遇到斑鬣狗等動物,還是會容易成為動物的食物,母獅子根本很難逃脫。

    有的母獅子看到自己的孩子無法拯救了,只能無奈放棄。

    2020年2月5日,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一隻雄性的狒狒偷走母獅的一隻小獅子,然後給小獅子不斷梳毛,像自己一樣招呼,這算幸運。

    如果在非洲大草原,基本不存在這種情況,因為動物生下來就兩件事,生存和繁衍,食物是保證它們生存下來的根本。

    為了生存,它們已經沒有什麼善良和邪惡之分,不僅會偷走其他動物的幼崽,有的時候,連同類都不放過。

    第三、餓死在野外

    母獅子有時候找到食物,但是非洲大草原對血腥味的嗅覺非常靈敏,特別是擁有狗鼻子的斑鬣狗,經常搶獅子的獵物。

    母獅子不是斑鬣狗群的對手,最後只能放棄獵物,但是沒有了食物,它們的孩子就沒有食物吃,母獅子可以忍一下,但是小獅子沒有食物,再加上年齡小,最後要麼病死,要麼餓死。

    非洲大草原的動物非常多,但是食物是有限的,不是你殺我,就是我殺米,但是大型動物之間的搏鬥都差不多。

    如果可以從別的動物那裡搶手食物,那是最好的,不用付出太多的力氣和傷亡,何樂而不為。

    第四、為了領地,被同類擊殺

    等幼獅長到6-8周左右,母獅子就會帶自己的孩子回到獅群,同一獅群的其他母獅也基本同步繁殖,孩子們的年齡也差不多。

    而這個階段小獅子的安全也成為大問題,一些外來的獅子經常來攻擊,因為每個獅群都想殺死別的獅子幼崽,讓自己的獅群獲得更多優勢,自己隊伍大之後,自己的地盤才會更加大,那麼獲得的獵物更多。

    第五、獅王的犧牲品

    而且再來的獅子,為了統治別的獅群,基本都會把幼獅全部擊殺,只有母獅子的孩子全部死了,母獅子才會更快進入發情期,雄性獅子就可以繁衍自己更多的後代。

    所以80%小獅子都無法活到成年,這也是獅子被稱為“非洲大草原之王”,但是數量卻非常少的原因。

    對於小獅子來說,它們出生就被周圍的天敵虎視眈眈,回到獅群還要被繼父殺害,飢餓、被遺棄,所以對於母獅子還說,她生下那麼多孩子,基本沒有一個善終,從出生到死亡,隨時隨刻都危機四伏。

    獅子交配後,母獅為了幼崽教訓雄獅

    獅王更替,母獅子的幼崽被擊殺,這對母獅子來說打擊非常大,母獅子一把屎一把尿才讓把自己幼崽養大,但是還沒有成年,卻被新的獅王殺死了,母獅子不暴打雄性獅子才怪。

    而且雄性獅子生殖器上有80多根角質化的硬倒刺,長度7釐米左右,和獅子舌頭上的倒刺差不多,可想而知有多痛苦。

    而雄性的倒刺可以刺激母獅子排卵,同時也可以把其他獅子的精細胞排出來。

    雄性獅子的倒刺殺傷力本來就大,但是因為雄性獅子的精細胞存在畸形,所以為了提高受孕機率,每天要交配60次。

    倒刺讓母獅子非常痛苦,在交配的過程中,母獅子會不斷掙扎,為了固定母獅子,雄性獅子會咬住雌性獅子的後脖頸處,讓交配更加順利。

    新的獅王,為了繁衍後代,把母獅子和前面獅王的孩子已經殺死,現在為了繁衍自己後代,咬住雌性獅子的後脖頸。

    為了報復雄性獅子,交配結束後,母獅子就會對雄性獅子展開報復,但是這個過程非常短暫。

    因為成年的雄性獅子體重350-450斤左右,成年雌性獅子體重只有250-400斤左右,母獅子打不過雄性,所以最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後不了了之。

    雌性獅子為了給弟弟哥哥報仇,殺死獅王

    獅王上位以後,為了鞏固自己在獅群的地位,把老獅王的雄性小獅子全部殺死,而雌性獅子基本都可以存活下來。

    但是雌性獅子看到自己的弟弟和哥哥不斷被殺害,對自己的父親也是非常不滿,比如2002年,非洲獅王“埃利亞”在進食的時候,遭到12頭母獅的突然襲擊,由於寡不敵眾,最後被母獅子撕成碎片,而這次“叛變”的領頭人是獅王的親生女兒。

    它的親生女兒之所以會對獅王下手,除了獅王殺害它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弟弟和哥哥,它父親脾氣還非常差,野性十足,對它母親的態度也不好,經常對它母親採用“家暴”,於是它才會聯合其他母獅子對自己父親下手。

    很多母獅子都知道,它們只是獅王繁衍後代的工具,而且平時狩獵還靠它們,於是母獅子就會選出“首領”,對抗新的獅王,但是這種集體背叛的案例還是比較罕見。

    我們都知道,雄性獅子的精細胞存在畸形,需要提高交配次數,才有可能讓母獅子懷孕,但是有的雄性獅子沒有生物能力,會被母獅子殺死。

    2018年10月美國印第安納的一家動物園,一隻12歲的母獅子,殺死了一隻和自己生活8年的雄獅,趁雄性獅子睡覺的時候,突然咬住它脖頸,令其窒息而死。

    讓動物園非常震驚,事後經過動物園分析,母獅子之所以會下殺手,是因為它的配偶實在太老了,生育能力非常差,生活了8年,只生下3只幼獅,嚴重影響種族延續,所以被母獅子殺死。

    新的獅王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

    獅王對老獅王孩子下殺手,但是對於自己後代,它們呵護有加,因為它和母獅子交配600多次才成功,還被母獅子一直暴打,但是為了繁衍,獅王都忍了,對於自己的後代,就算平時不聽話,最後就暴打一頓。

    獅王和母獅子生下自己孩子後,為了近親繁殖,保證種族延續,雄性小獅子成年後,就被自己的父親趕出獅群。

    如果小獅子不願意離開,那麼獅王就會用武力驅逐,小獅子在體型、力量上,都不是自己父親的對手,最後只能被迫離開。

    雄性離開獅群后,和外面的雄性獅子組成單身聯盟,一起去獵物,直到雄性獅子長到5歲的時候,它們就會對其他獅群發起挑戰,建立自己的王朝。

    而對於自己後代母獅子,獅王不會把它們趕走,因為母獅子的狩獵能力太強了,平時的獵物還要靠自己的母獅子拿回來,而自己的配偶年歲已高,和年輕的母獅子比,速度、爆發力都有很大下降。

    獅王以後的食物,還要倚靠自己的女兒們,所以不會驅趕它們,獅王每天帶著自己的小弟,巡視自己領地,防止鬣狗群偷襲。

    而且女兒長大以後,不會像兒子一樣對王位虎視眈眈,所以可以放心留在自己身邊。

    寫到最後:其實母獅子對雄性獅子是沒有感情的,就算很多人離婚3-4次,真感情幾乎不存在了,更多的是相互幫助,相互扶持,讓自己沒那麼孤單算了。

    母獅子隊自己的孩子是有感情的,畢竟那是它們懷胎3個多月,從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所以雄性更替時,母獅沒什麼傷心,但是自己孩子被擊殺時,她會吼叫,會難過。

    每次它經歷一次“喪子之痛”時,對它來說就死過一次,而80%幼崽都活不到成年,母獅子經歷太多的白髮人送黑髮人,有的時候根本沒機會送,直接城為天敵食物。

    母獅子咬住幼崽脖頸處是轉移孩子,雄性獅子咬住幼崽後脖頸,卻是要殺死它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特朗普不因為自己國家屬於殖民地而感到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