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黎明,有兩種極端的評價:不是最被高估的天王,就是最被低估的天王。
持“高估論”者,最常見的理由是“唱功差,歌不紅”,而“低估論”者通常又會反駁稱“走音就那一次,歌不紅是因為寶麗金把國語市場的資源都給了張學友”。
雙方都有道理。作為四大天王之一的黎明,從來沒有給人一種實力派的印象,他的聲線雖然有自己的特色,但相貌給人的印象更突出一點,最關鍵的是,相比其他三位天王,黎明的國語代表作少之又少,造成了“歌不紅”的局面——如果以《吻別》和《忘情水》為標準,黎明毫無疑問缺乏一首傳唱一時的“國民金曲”,郭富城不需要“國民金曲”,因為大家都知道他跳舞跳的好,黎明呢?歌不紅,舞不跳,就只剩一張臉了。
但是,黎明的粉絲有足夠的理由給你懟回去:黎明的國語歌不紅是因為寶麗金偏袒張學友,黎明在寶麗金時期發行的國語專輯從製作到宣發都很敷衍,轉投索尼之後就很紅啊,比如《全日愛》;黎明的歌在香港很紅,“金曲金獎”(TVB頒發的“十大勁歌金曲”中的“金獎”,相當於“年度金曲”)是四大天王裡唯一能跟張學友平起平坐的;說黎明沒實力,可是人家在紅館連開26場演唱會,全部真唱……
“有心人”還可以找出更多的“理由”:黎明雖然不會跳舞,但他是名符其實的舞曲天王,他的《全日愛》曾經在21世紀前後“統治著”中國二三四線城市的髮廊、迪廳、2元店、溜冰場和“勁舞團”。他的舞曲影響了整整一代華人,其中包括中國最酷說唱廠牌的老闆、“盯鞋至死”的上海獨立搖滾樂隊吉他手、熱愛遊走英倫的知名DJ和新音樂產業觀察的創始人。
作為“四大天王”之一,黎明再怎麼被低估,也是娛樂圈的既得利益者,沒有有什麼是需要被“證明”的。個人比較感興趣的是這麼三點:一,黎明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港樂從拼翻唱到拼原創的變化;二,藉由黎明的助力,雷頌德上位,成為90年代至今香港最成功的音樂製作人,多位歌手的命運由此改變,比如楊千嬅、陳慧琳和盧巧音;三,20世紀末,由雷頌德和黎明聯手開啟的“港樂電音舞曲時代”,用短短兩年時間,成就了香港流行文化最後的“癲狂”。
關於黎明,有兩種極端的評價:不是最被高估的天王,就是最被低估的天王。
持“高估論”者,最常見的理由是“唱功差,歌不紅”,而“低估論”者通常又會反駁稱“走音就那一次,歌不紅是因為寶麗金把國語市場的資源都給了張學友”。
雙方都有道理。作為四大天王之一的黎明,從來沒有給人一種實力派的印象,他的聲線雖然有自己的特色,但相貌給人的印象更突出一點,最關鍵的是,相比其他三位天王,黎明的國語代表作少之又少,造成了“歌不紅”的局面——如果以《吻別》和《忘情水》為標準,黎明毫無疑問缺乏一首傳唱一時的“國民金曲”,郭富城不需要“國民金曲”,因為大家都知道他跳舞跳的好,黎明呢?歌不紅,舞不跳,就只剩一張臉了。
但是,黎明的粉絲有足夠的理由給你懟回去:黎明的國語歌不紅是因為寶麗金偏袒張學友,黎明在寶麗金時期發行的國語專輯從製作到宣發都很敷衍,轉投索尼之後就很紅啊,比如《全日愛》;黎明的歌在香港很紅,“金曲金獎”(TVB頒發的“十大勁歌金曲”中的“金獎”,相當於“年度金曲”)是四大天王裡唯一能跟張學友平起平坐的;說黎明沒實力,可是人家在紅館連開26場演唱會,全部真唱……
“有心人”還可以找出更多的“理由”:黎明雖然不會跳舞,但他是名符其實的舞曲天王,他的《全日愛》曾經在21世紀前後“統治著”中國二三四線城市的髮廊、迪廳、2元店、溜冰場和“勁舞團”。他的舞曲影響了整整一代華人,其中包括中國最酷說唱廠牌的老闆、“盯鞋至死”的上海獨立搖滾樂隊吉他手、熱愛遊走英倫的知名DJ和新音樂產業觀察的創始人。
作為“四大天王”之一,黎明再怎麼被低估,也是娛樂圈的既得利益者,沒有有什麼是需要被“證明”的。個人比較感興趣的是這麼三點:一,黎明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港樂從拼翻唱到拼原創的變化;二,藉由黎明的助力,雷頌德上位,成為90年代至今香港最成功的音樂製作人,多位歌手的命運由此改變,比如楊千嬅、陳慧琳和盧巧音;三,20世紀末,由雷頌德和黎明聯手開啟的“港樂電音舞曲時代”,用短短兩年時間,成就了香港流行文化最後的“癲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