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心感受當下

    每個人隨著年齡,閱歷,能力的不斷提升,對人性的角度理解就不同。

    當年,韓信落魄,寄人籬下在南昌亭長處,做為過去南昌亭長應是【古代一小官員】,負責一小區域的管理工作,這時的韓信應該親眼見到這個南昌亭長對日常管理工作的處理能力上,及對周圍人人情世故的行為做派上,韓信本身有才,與這個南昌亭長接觸,也見識到這個南昌亭長及家人對待人才的態度上。

    綜合以上這些方面,韓信對南昌亭長的人品評價:公,小人也,為德不卒,不認可其人,當時的【寄食】應該是各方面瞧不起,免強供給韓信的飲食

    2.為何對“漂母”那麼大的千金後報,這也看出“漂母”在當時韓信落魄的處境,沒有報著任何目的性,去管韓信的飯,並且是長期的,不得不讓韓信感動。也證明了“漂母”善良的品德,體現在行為上 ,態度上,一言一行上。

    最終善行有善報,因果報應真實體現。

    3.還有涉及韓信“胯下之辱”的少年,最後韓信還封了他官,稱之為“狀士”。因為當年的韓信是胸懷大志的人,對日常維繫生活上的勞作,應是不夠專心,甚至說是遊手好閒,並且每天還抱著一把劍,張口就是千軍萬馬及理想抱負,在當時落魄是,是沒有人理解他的雄心壯志,認為這就是個“遊手好閒”之人,這時這個崗“跨下之辱”的少年,應該是當時在那個時代那條街上能混的開的有為青年 ,看不慣韓信當時混日子的狀態【落魄消極狀態】,想用跨下之辱的表向行為刺激韓信【同時代年輕人不應該每日遊手好閒,空談理想】,想讓韓信振作起來。

    所以說,韓信日後發達了,對待這三個人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說,人在落魄時,接觸的人是最真實的,徹底反應出人的本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期分居對夫妻之間好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