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念念天一閣

    《活著》給我最大的感觸:主人公富貴的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被抽血過多而死忙。富貴找縣長算賬時,卻發現縣長竟然是戰鬥過出生入死的春生,他按下了怒氣,明確向縣長表達說縣長欠他一條命,春生非常內疚。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時,春生被迫害,其妻子自殺,一天半夜他來到福貴家,把畢生積蓄交給福貴,說他也不想活了。富貴的妻子家珍為囑咐他說“春生,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哪,你可得好好活著”。

    春生聽到這句話時,本應該充滿活著的希望的,但最後還是沒有抗住迫害,最終自殺而亡。

    春生是經歷戰爭,看過無數死亡的人,最終沒有熬下去,令人感慨萬千。假如他熬下去,挺過文化大革命,憑藉他的精明,他一定能官復原職,也可以為富貴還債的。

    其實,活著就好,活著就有無限的可能。

  • 2 # 楓葉紅了花似錦

    《活著》最大的感觸是你得學會面對。活著活著榮花沒了。活著活著你變脫了。活著活著幸福來了。活著話著生命沒了。活著活著你得承受。活著活著有了希望,唯一的寄託。這就是《活著》

  • 3 # 王二愣子1

    沒啥感受,心裡難受還有就是早市能娶到一個家珍那樣的女人就好了,富貴到最後活著還有什麼意義,毫無意義,苟且偷生而已。那樣活著未免太無趣了,,

  • 4 # 中年少女黃小魚

    活著就是見證。

    福貴見證了龍二和春生的死。

    福貴說:像我這樣,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個死去,我還活著。

    但他的“活”,就是要見證一個個人的死,經過一次次生離死別。小說寫一個接一個的死,都沒有哭天喊地,悲傷都寫得很節制,很含蓄。在餘華的小說裡,寫溫情的目的,好像都是為了表達隨後到來的悲苦。

    用餘華自己的說法,一個家庭如果四世同堂都在,你用“活著”去寫他們就毫無價值,只有一個個人都死了,只剩下福貴這樣一個老人所凸顯的活著,才特別有力量。

  • 5 # 花影瘦

    我曾經長時間被一個問題困擾: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終於在這本書裡找到了答案:

    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本身。

    那種長期阻滯和糾結的困擾,突然醍醐灌頂被解答,感覺真的很美妙。

    另外,我慶幸活在一個和平年代。在主角福貴的那個戰亂年代,活著就是一件奢侈的事。

    這本書我差不多讀了3遍。經典就是經典,常讀常新,每次都有不同的收穫。

    《活著》,認真推薦給你們。

  • 6 # 萌新小肥宅

    人活著有太多的變數

    然而正是因為這些變數

    讓我們可以更加理解活著的意義

    如福貴、家珍、長根、鳳霞、有慶等等

    他們生活在那個不安定的年代

    就註定了悲苦的一生

    而我們同樣生活在充滿變數的年代

    也就註定了高負荷的運作模式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悲哀與無奈

    我們能做的

    就是活在當下

    只為活著

  • 7 # 愛讀書的小小靜

    讀完了《活著》這本書後,我才發覺到自己的生活是多麼幸福。每個人最初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又是因為不得不走。正如村上春樹所說:“不必太糾結於當下,也不必太憂慮於未來。當你在經歷一些事情的時候,眼前的風景已經和從前的不一樣了。”在這本書中“活著”,不單單是一種名義上的活著,而是肩負著一種責任和擔當。活著是生命的常態,而真正的活著,是一種發自內心覺醒。當你在經歷過人生的悲歡離合後,你才可能認識到什麼是真正的活著。無論你是否處於人生的低谷期,都不要忘了生活帶給我們甜甜的滋味。

  • 8 # 盼盼的三餐四季

    這本書, 我看了兩次,也被故事的內容看哭了兩次,真的有這麼苦的人嗎?,現在的我們是如此的幸福,真的該珍惜當下。

  • 9 # 高嵐909

    相對於見過過多的死亡,活著的形態會從積極走向沉澱,死亡讓活著的人懂得面對與接受,死亡讓活著的人明白怎麼活下去。

    餘華的《活著》是一個特定時代特定場合與特定人物的結合體,一個小人物的命數故事。在歷經大半個世紀之後的現代,我們可以深感震撼的只能是死亡這一現象引發的各種思考。輕重隨人,或過眼雲煙,或認真假設,或恐懼迴避,或坦然對待。這裡我想表達的是,假如死亡有看得見的預期,那就做好接受的準備,安排好想做的;假如死亡離我們還遙遠,那就好好的活著,至少還能看到明天。

  • 10 # 大悔憶智冰

    事實上,《活著》是一首閃爍其詞的史詩,從福貴一家折射的歷史。

    只不過《活著》是從人和人生的角度(高度?)而非政治的角度去寫的歷史。

    文學總是在形象化地感性地解答人類許多終極命題。

    人生,說到底,“白茫茫大地”,這是《紅樓夢》已經說過的;剩下福貴和一頭牛,這是《活著》說的。無論貴族還是百姓,在命運面前都是何等渺小與悲涼!

    哪些因素帶來毀滅?

    大家族的腐化、內鬥,歷史的錯誤、曲折?

    人類能不能少犯些錯誤,少加重人生的悲劇?悲劇是否反襯出生命與情感、精神的寶貴?

  • 11 # 紅雨說歷史

    《活著》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活著就是一切,它是一本賺足眼淚的書,我不是因為作家的筆法多麼高超而震撼,也不是因為小說的人物多麼不平凡而震撼,而是一個小人物為了活著的艱辛與苦痛讓我感受到活著的力量,生命的美好。

    一、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也會把窗戶也關上。

    在餘華的筆下,福貴是一個悲慘的人,他雖然出生於富貴人家,吃穿不愁,可他偏偏是一個只會吃喝嫖賭的紈絝子弟,敗光了家產,不為妻子兒女負責。他的一生幾乎經歷了所有的痛苦,親人一個個地離世,就連他最小的外孫也早早離他而去。

    福貴唯一幸運的事情就是將家產輸光,都給了龍二,才保住了一命。可是之後的福貴太痛苦了,彷彿是上天故意而為之,一下子從天上掉到地上,這還不夠,福貴在為病重的母親求醫問藥的時候又被抓了,當他好不容易回去以後,發現母親死了,可愛的女兒也變成了啞巴。

  • 12 # 樑溪水

    讀完這部小說,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餘華想要告訴我們的一個事實:對於有些人而言,活著的目的就僅僅是為了“活著”,沒有其他的想法了,但更可悲的是,僅僅這個目的也殊為不易。

  • 13 # 爻書書

    最大的感觸就是活著不易。小說裡從一開始就是一種荒誕的情節,逐漸的從死亡開始,一直在死亡,所有人都死了,只有富貴兒一個人活了下來。

    這是一部悲慘的嚴肅小說。這是餘華的風格。看他的書總是會讓自己心情不太舒服。

    這部小說算是半養成的形式。富貴經歷了地主時期,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革,前前後後幾十年,最後成了小村莊田野邊放著老黃牛的乾癟老頭。

    看完《活著》感觸比較深的是自己對這兩個字的解釋。活著不易只是一種口頭上的回覆,如果真的活成這個樣子,自己又能變成什麼樣子呢?

    一本好書的體現,就在讓人能引起思考。《活著》就是一部讓人感覺生命是那麼的脆弱,那麼的悲慘。

    這不小說讓餘華得了很多的獎,也奠定了餘華的寫作風格。嚴肅小說的意義也著重體現了出來。其藝術價值獨樹一幟。

  • 14 # 小李說書

    餘華的這部鉅著《活著》第一次看的時候,曾讓我一度無法繼續看下去,不是因為餘華把福貴的人生刻畫的太過於慘,而是福貴身邊的親人,一個接一個的死去,不給讀者喘息的機會!生命,是多麼的寶貴,就這麼一個個在餘華的筆下死去,讓我不能理解!

    第二遍讀《活著》也許是因為對本書的內容已經熟知,對福貴的境遇有所麻木,我一口氣將其讀完,細細的品味,領悟到了更深一層的意義。

    可以說福貴是本書的靈魂,最觸動我的不是他崎嶇不平的生命軌跡,而是福貴本身,這樣的一個人,在午後悲嗆的殘陽卻如此平靜的講述著自己的一生,他對於生命的理解,已經異於常人,使我油然起敬!

    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甚至是白髮人送黑髮人,都沒有將他擊倒,他如此看開生命的精神,是否值得我們每一個學習?

    《活著》用最樸實,最平鋪直敘的語言向我們展示著人生的真諦,讓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了堅韌不屈的高貴品質,既然選擇了活著,為什麼要痛苦的活著!

    《活著》像一支古老的歌謠,向我們講述著生命的脆弱與頑強、歡喜和哀傷的真相,讓我逐漸懂得卑微生命中孕育著如金子般不屈的光芒,我們都要好好的活著,無懼死亡和時代的侷限,好好的活在當下!

  • 15 # 鍛彰趣義

    《活著》也好,《生死疲勞》也好,《白鹿原》也好,我的感觸都類似。

    首先是農民太苦了。前兩天還高高興興闔家團圓,轉眼就被抓了壯丁。前兩天還排著隊去大隊食堂吃羊肉,轉眼就連樹皮都啃不上了。前兩天還身體健康,轉眼就站不直了,還掙扎著拼命幹活。太苦了,農民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其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農民身上有集中體現。只要政策好,農民們就能靠辛勤的雙手刨出一片美好的未來。只要還有一點希望,農民們就不會放棄。福貴一個老漢趕著一頭老牛,依然在努力勞動,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怨自艾,這種精神現在很難看到了。

    最後是結合吳曉波《浩蕩兩千年》,我有一個感想。只要有三十年的穩定期,民眾自己就能創造奇蹟。文景之治也就是三十多年,國庫裡的銅幣堆積如山以致生鏽;唐初輕徭薄賦也就是三十年,一片焦土的洛陽就再次成為全國工商業中心;從自己編竹筐到市集去買都要受罰,到把非遺產品賣到世界各地,也就是三十年。

    但看看《活著》、《生死疲勞》、《白鹿原》,好像又有哪裡不對。

  • 16 # 洄游22

    《活著》,是我一直無法淡忘的一部小說。記得跟它初次的相遇,是在二十年前的一個晚上,而且現在回憶起來都很驚訝的是居然就在那個晚上把它讀完了。從此它就伴生在我從青澀少年到如今儼然已成滄桑中年的記憶中,在我目睹周圍親友的"迎來送往",或親臨人生的高低順逆時,都不知不覺頑固又執拗地鑽出來,哽在心上,也扎痛心底。《活著》中的福貴,經歷了人生中最大限度的痛苦,飽受了一次又一次最撕裂人心的生死離別,但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已經瘦骨嶙峋的老福貴並沒有被摧毀,他和那條同樣老邁的牛,這兩個僅存的相依為命的人畜還是在田間和村下平靜又頑強地活著。正如餘華自己曾說,(好像是評述庫斯圖裡卡,大意是)生活是多麼強大,總能在悲傷中剪輯出歡樂,再以平凡的面貌呈現出來。的確,小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總是多災多難,大到整個中華民族,同樣命運多舛。但無論多災多難,還是命運多舛,人,都得堅韌地活下去。這種歷經艱難、依然堅韌的信念,我想,就是《活著》傳遞給我們,並在我們心頭雖喚起各種各樣的痛感,但都生生不熄、甚至熱淚盈眶的一簇火苗吧。

  • 17 # 弓長小初

    《活著》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再看一次。每次讀都會震撼,也許只有餘華這樣,在底層生活過的人,才能寫出樣子樸實又令人震撼的文字。

    讀《兄弟》的時候,我哭了;讀《第七天》的時候我很難過;讀《許三觀賣血記》的時候我很無奈。而讀《活著》的時候,我會震撼。

    說實話,我不同情福貴,浪子回頭,是因為作孽太多。年輕時的福貴是荒誕的,騎著胖妓女去岳父門口炫耀、動手打懷有身孕的親子家珍、敗光了所有家產,混蛋一般行徑罄竹難書。

    他爹拉屎的時候摔倒去世;他娘到死都堅信兒子沒有拿著還賭債的錢與揮霍;他的妻子,獨自一人養育了一雙兒女;他的女兒因為一場疾病失去了聲音;他的兒子從來不知道自己有個爹。

    福貴從戰場上回來,本以為一家人終於可以在一起,哪怕是大躍進,哪怕是人民公社,哪怕是3年自然災害,只要人都在一起,家就在。

    但上天似乎嫉妒這家人,家珍得了軟骨病,疾病一點點的要了她的命。女兒鳳霞,好不容易覓得如意郎君,卻難產大出血去世,甚至沒看到孩子一眼。生育,似乎是他們家過不去的坎兒,他的兒子友慶,死在縣長老婆生孩子時,血都抽乾了。

    本以為,福貴要陪著女婿和外孫一起,直到生命的盡頭,卻不想女婿早亡,沒幾年外孫也跟著去了。

    如此,該有什麼感想呢?我很膚淺,沒有找到底層邏輯,只想停留在表層,看到福貴,我就覺得生活原來這麼美好。即使再難,也沒什麼大不了。

  • 18 # 一種讀書

    餘華《活著》是經典作品,小說篇幅不長,讀來節奏很舒緩,我讀時,記得很清楚,幾次不得不中斷,看著裡面人物一個個死去,真是殘忍,最好只有富貴和那頭老黃牛。

    仔細品味“活著”這兩個字,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活著,每天面對多種壓力,皆在掙扎拼命,想要改變現狀,可多時是無奈的徒勞的,我們只是在付出一些勞動度過一些時間,把苦難痛苦慢慢拉長拉細拉得清淡,然後自己面對著逐漸忘卻。老話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這是多麼無奈痛苦之後才說出的話啊,我們活著總是為了什麼,記得父母年輕時生活很艱難很不順,有時吃了上頓沒下頓,母親咬著牙跟著父親,給自己鼓勁,說,慢慢會好的慢慢會好的。在面對更大痛苦時,說,等兩個孩子長大。孩子逐漸長大時說,看得給孩子們成家。成家了說,看著幫孩子照看孫子。就是這樣,寄託一個個希望。

    《活著》裡富貴先是敗光了家產,家珍跟著受苦,隨著有了孩子有慶鳳霞,有慶因為鮮血死去,鳳霞逐漸長大,嫁了人,生產時大出血死去,女婿歪著脖子在幹活時也死去,留下的孩子吃了豆子脹死,最終家珍也死了,富貴一個人承受著親人一個個離去,生活中也是這樣,總有一個人要看著家人一個個離去,尤為是白髮人送黑髮人,那種疼痛撕心裂肺卻又無法說出。

    富貴最後沒有尋短見,和老黃牛在地裡幹活,與老黃牛說話,其實這還是把活著的希望寄託在老黃牛身上,他也老了,他沒有辦法選擇死亡,只能選擇活著,也就是不得不活著。

  • 19 # 在下千城

    哎呀媽呀,看完後,把我哭得稀里嘩啦的。人這一輩子,怎麼能這麼“苦”。

    我相信,很多看完這本書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俗話說,由奢入儉難,由儉入奢易。福貴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卻在歷史的大變革中,一步一步淪落成了一位孤獨、艱難生存的人。

    但是他的心境,卻變得愈發強大,並沒有因為生活的壓力,而向現實屈服。其實,這就是所謂的生活磨練。

    如果讓你一輩子都順風順水,你依然會覺得生活沒有樂趣。而就在這些不斷的挫折中,你才能夠真正實現人生的成長。

    但話說回來,像福貴這種成長方式,換作是我,我也是不願意接受的。自己的親人、兒孫,一個個相繼離世,我們很難想象,他是如何憑藉著強大的內心,在這個世界上存活下去的。

    此外,順道推薦另外一本相似的書,路內寫的《慈悲》

    這本書,讀完後發現,其實是仿照著《活著》的風格,所寫的一本書。

    書裡也是描述主人公在苦難的歷史中,與親人分別。而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又遭遇了各種磨練,最後終於長大成人。

    這兩本書主題很類似,寫到最後,其實都是想告訴我們:生活的困苦,不管多麼的巨大,我們人的內心都要保持著生生不息的希望。你要相信,未來可以變好。

    而讀完這兩本書後,給我另一個很大的感觸就是,我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經歷過這樣的苦難的,但我在書裡經歷了一場似真似假般的人生。這種經歷的苦難,也是一筆財富。這也是讀書的價值所在:你這一輩子,只有一次。但你可以在不同的書裡,過不同的人生,經歷不一樣的精彩。所以,為什麼說讀書多的人感覺很睿智。因為,他經歷的多。我是千城,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歡迎【關注】我,一起拼命努力,實現加速崛起!

  • 20 # 在一個頻道

    活著,便是活著----再讀餘華《活著》

    ——這是前不久寫的讀後感,跟大家交流一下。

    1、再多苦難,終歸平淡

    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

    如果我們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講述他的故事,差不多就是這個樣子。

    可當福貴從自己的角度來講述自己的一生,他的苦難裡立刻充滿了幸福和歡樂,他有最好的妻子、兒女、女婿、外孫,還有陪他度過殘年的那頭也叫福貴的老牛。

    作者餘華說: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覺,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因此,本書採用的是雙線第一人稱的描述。

    作為敘述者的"我",遇到了一個叫福貴的老人,聽他對著老牛吆喝:"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說是了為讓老牛耕田更起勁。"我"在那棵茂盛的樹下,在那個充滿Sunny的下午,聽福貴講述自己。

    作為福貴的"我",敘述起從四十多年前開始的故事,語氣平淡,沒有渲染,甚至為有人關注自己的身世,聽自己的故事而欣喜。好像故事裡的悲喜,都跟自己沒有關係,連親人們的名字(如上)都可以拿來與老牛嬉戲。

    再多苦難,終歸平淡。值得說明的是,餘華的原著《活著》,並沒有像張藝謀在電影《活著》裡給安個光明的結尾,讓人好像還可以有希望。小說裡,親人都已故去,福貴有些拖沓的人生在最後只有老牛相伴。

    2、一生很長,幾多蒼涼

    福貴蒼涼的人生是從賭輸全部家產後開始的。他先甜後苦,先是遊手好閒,後面幾乎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

    輸掉一百多畝田地及祖屋後,也曾是敗家子的父親,氣憤之極,上廁所時跌下摔死。

    搬到鄉下茅屋,租了五畝田耕種,母親卻病了,揣著兩塊銀元去城裡請醫生,被抓了壯丁。

    在部隊裡呆了兩年,見慣生死,差不多馬上就要輪到他去死了,戰鬥卻已結束,被俘、遣返。

    回到家裡,母親已經去世,原本能說會道的女兒鳳霞成了聾啞。

    兒子有慶上學到五年級,為救縣長的夫人被拉去抽血,血被抽乾而亡。

    女兒鳳霞很幸運地找到個好女婿二喜,卻在生產時大出血,沒有救過來。

    女人家珍得軟骨病多年,熬過了兒子去世,在女兒去世後的三個月,終於也死了。

    女婿與外孫相依為命,做工的時候卻被壓死了。

    外孫苦根,七歲的時候,吃豆子被撐死。

    最後,只剩下福貴。

    再以後,他買下一頭老牛,叫它福貴。

    3、底色黯淡,不乏溫暖

    很多人說這部小說讀起來很壓抑,苦難如影隨形,甚至看不到希望。

    希望就是明天會更好嗎?

    如果一直把希望寄託在明天,等待天明時的光亮,那要舉著怎樣的火把,才能走過長長的暗道?

    父親在他輸光家產後,並沒有想像中的暴風驟雨,只是將還債的錢都換成銅錢,讓福貴肩挑著去還,讓他知道錢來得千難萬難。

    母親一直說,"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

    女人家珍吃了一輩子苦,卻沒有絲毫怨言,很滿足福貴對她的好,而且說下輩子還要做夫妻。

    兒子有慶下雪天都赤著腳跑去上學,只是為了省著鞋子。連到醫院去獻血,都跑在第一個,生怕不抽他的血。

    女兒鳳霞帶大了弟弟,在娘病後成為家裡掙工分的主力,不會講話,卻受人誇讚。

    還有女婿二喜,成為這個家庭的亮光,點亮了苦命的鳳霞。

    甚至外孫苦根,五歲時就可以幫助外公幹活。

    從人性上說,都是好人。包括福貴,在輸光家產後,也不再有惡習。

    從生活上說,每個人都有過歡愉的時刻,不過生活不總是苦盡甘來,往往甘苦夾雜,不是滋味。

    雖然小說《活著》的時代背景讓人看到了底色的黯淡,有著特殊的印跡,但我覺得荒誕、悲涼從來不是哪個階段所獨有的,人性的溫暖才是人們承受厚重生活的支撐。

    4、生活何求,夕陽老牛

    "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著自己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些年。"

    "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

    福貴在歷經苦難後,又生活了很久。

    暮年,與一頭同樣叫福貴的老牛走在夕陽裡。

    作者餘華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人活一世,沒有什麼勝利可言,活著,便是一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最頂尖的光刻機來自荷蘭,荷蘭是如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