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曾是一文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說是馬二先生仗義疏財,不如說是被逼無奈。

    先簡單說一下事情的前因:

    蘧(qú)公孫的丫頭雙紅,因為服侍的“極其小心”又懂一點詩文,得到蘧公孫的賞賜——舊枕箱。誰曾想這舊枕箱是王太爺的→這王太爺是反賊寧王的人(唐伯虎點秋香裡的那個寧王),寧王造反失敗,王太爺逃竄浙江,把這箱子交給了蘧公孫,天高皇帝遠,又加上時間久了,都不知道這箱子的“利害”。無巧不成書,丫頭雙紅跟老相好宦成私奔,蘧公孫一氣之下報官,不依不饒,非要“棒打鴛鴦”,在押送過程中,差人使勁訛詐,害的宦成兩口子傾家蕩產,只剩一個箱子了,兩口子商量著變賣箱子,丫頭又說出了箱子的來歷,說是大官兒的東西應該多換點錢。結果被那個奸詐的差人聽到,他們知道其中的利害。就開始策劃——讓宦成用這“欽贓”來敲詐蘧公孫。

    再看一下人物關係:

    差人和蘧公孫是“一塊土的人”,也就是知根知底的同鄉。

    蘧公孫和馬二先生是以“書”會友,後來一來二往“結為性命之交”的兄弟。

    所以,差人讓宦成敲詐蘧公孫,說要分一半,但是碰巧蘧公孫去掃墓了,不在家,其實差人心裡應該很清楚,蘧公孫沒什麼錢。就打聽到了蘧公孫唯一的朋友——馬純上馬二先生。差人就拿著提前備好的“呈子”(舉報信),去敲詐馬二先生。讓馬二買下枕箱,然後銷案。

    結局

    很明顯,差人既然找到馬二,絕對有把握而來。正如差人所說,“你們原是‘氈襪裹腳靴’…”就是稱兄道弟的關係。如果差人告上去了,以亂黨的罪名,馬二先生絕對會被誅連的。所以,差人吃定馬二了。討價還價之後,還是敲詐了九十二兩白銀(已經很不錯了,看得出馬二也盡力了)。怎麼和宦成分贓都是後話了。總之,差人只圖錢,不想“弄破”——正如老練的差人告訴他的“開弓不放箭,大家弄幾個錢有益”。

    當然,這種人物之間的利害關係,蘧公孫怎麼會不知道呢?他知道馬二被牽扯進來,是不得不墊錢。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正如馬二先生和差人說的“彼此是知道的,蘧公孫是甚麼慷慨腳色,這宗銀子知道他認不認,幾時還我?”意思就是:蘧公孫算什麼慷慨的人嗎?難道你這個同鄉還不知道嗎?這個錢他可能都不認,認了也不知道猴年馬月還我!

    第三個原因:“雖然他家太爺做了幾任官,而今也家道中落…”(這和蘧公孫不求上進也有關係。)他家就沒幾個錢兒了,蘧公孫又不求上進,也沒辦法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如何才能提高辦事的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