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視蘊百味
-
2 # 香你一世
在說“餓″字是怎麼創造出來之前?我想談談 我對“餓″的體驗:我生在社會較為貧困的時期,雖沒有到達飢腸轆轆的程度,但也有了一月不知肉味的經歷,整天只啃點粗食,實在是餓極了,看見了王媽家的桃子熟了就偷摘幾個,李奶奶家剛種下的花生,我們就翻開泥土找到花生,把它裝進肚子。為此,我母親罰我們跪了好久。母親常說“飢書飽字″肚子餓了就讀書,用精神食糧去武裝自己,以後才不會捱餓,才能出人頭地!
到後來我讀書了,我對“餓″的理解更深刻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那是因階級戰亂、賦稅繁重而出現的民不聊生的慘象。“餓死″與“驕奢″那是赤裸裸的對比;再到後來我讀到了“不食嗟來之食″的故事,我又明白“餓″也是有氣節的。
綜上體驗,我知道“餓″與食糧有關,與經濟水平生產力水平有關,與統治階級社會戰亂有關。這個字最早出現在《黃帝內經》,是指人體的一種身體機能反映。此字是怎樣創造出來的呢?我推測這個字是前人在體驗中用形聲造字法造出來的。“飠″(食)從字的形旁,“我″從字的聲旁,表明肚子空,想吃東西的意思。同時,“我"又由“禾″與“戈″組成,有′‘禾″有“戈″才有“我″,或許,此字又有拿起武器保護禾苗,不讓農田受侵犯而缺糧受飢之意,一旦戰亂,社會動盪不安,貧者更貧,餓者更餓!世界何時鑄劍為犁?不要飢餓要豐衣足食的和諧太平!
最後,附上一個字謎:頭一撇就找食(打一字)
“餓”由飠字旁,加我字。形聲字,讀我聲,跟飲食有關。表示飢也,要進食。
先說說飠,飠由食簡化而成,食的甲骨文是:上面是一個朝下的“口”,表示低頭吃東西;兩點指事符號表示吃飯時的唾星這個是古代有腳的盛食物的器皿,表示低頭吃東西。於是食以及簡化飠字旁與飲食有關。
再說我字,甲骨文像一種有許多利齒的武器,是戌* 的變形,即超級的戉(鉞),無人可敵的威猛戰器。有的甲骨文簡化齒形。造字本義:動詞,手持大戉,吶喊示威。威猛的武器為“我”演變成代詞後,後人再加“口”另造“哦”,表示手持戰具吶喊示威。“哦”也表示呻吟歎息聲。
“哦”除掉口字也表示呻吟歎息聲,也表示因久飢而呻吟。
現在由飠字旁加我字,形容個體胃部缺乏食物的狀況,久飢難忍而呻吟歎息。現表示飢也,要進食。這就是餓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