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鳳凰花兒開
-
2 # 另類文史
另類君解題^_^
魏徵沒有罪過,如果非要說他有罪的話,那隻能曲解為“結黨營私”。
歷代皇帝都很忌諱“朋黨”。李世民也不例外,魏徵活著的時候,他動輒“以史為鑑,以人為鑑”的示愛魏徵,炮製出“明君”的形象,然而魏徵死後,有人舉報魏徵和侯君集“串通謀反”,這觸碰到了李世民心頭的那塊逆鱗。
本來,魏徵時時處處對李世民“勸諫”,已經讓李世民心理犯膈應了,現在有人舉報魏徵生前和大將軍侯君集“朋比為奸”,而侯君集確實是因為傳統太子李承乾謀反而被殺。
李世民不問青紅皁白,直接親自動手砸了魏徵的墓碑,還揚言要掘墓鞭屍,得虧被手下勸止。
後來他遠征高句麗遇挫,幡然醒悟,這才又修造了一個新的墓碑給魏徵重立,這才作罷。
-
3 # 這個歷史很正
那麼在魏徵身前如此受唐太宗器重,為何會在死後短短的三天就把魏徵的墓碑給砸了呢?這其中是否又有什麼隱情呢?
魏徵原本是東宮李建成的幕僚,當時的魏徵就曾建議李建成先下手為強,但是沒有得到李建成的同意,反而被李世民搶了先手,自此失掉了天下。
然而李世民扒魏徵的墓這只是其中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這件事牽扯到了太子謀反篡位的事。
因此唐太宗對於魏徵就越來越不信任和討厭了,所以才在魏徵死後半年不到就把魏徵的墓扒掉了。
-
4 # 尋道底呢
這是兩碼事!!活著善用,治理社稷!死後,帝王出口個人怨氣!帝王也是人!!!這以是帝王中!做的最好的!求全責備!人類的習氣!毛病!!!人夲身就是不完善的!要麼叫娑婆世界!(釋;為堪忍世界!究竟世界在無色界,天人界)
-
5 # 大史官
魏徵剛去世的時候,唐太宗李世民還親自為其撰寫碑文,並留下了千古名句:
在645年,李世民親征高句麗並取勝後,為了樹立自己與魏徵二人是明君與諍臣之典範,也是為了給了自己一個臺階,於是感嘆說:若魏徵在,我不至如此狼狽。於是重新為魏徵立碑,並以少牢之禮祭祀之。敢如此打自己臉的人,我想歷史上唯有李世民一人吧!
-
6 # 正史戲說
其實魏徵沒犯什麼罪,最多就是推薦的人不行而已,主要原因還是魏徵活著的時候李世民不敢對著魏徵發脾氣,生前他幾次都想殺了魏徵出氣,主要還是因為魏徵有時候真是太直了,但是沒辦法,魏徵說的又都對,李世民根本犟不過他,但是魏徵死了就不能跟他犟嘴了,李世民說是就是啥,所以要砸他墓碑。你想想李世民是一個改寫歷史的人,就怕後人說他不好,他是多要面子啊,魏徵活著的時候拿他沒辦法,死了還不出口氣。
-
7 # 希望星晨58298869
他還輟朝五日,追贈他為司空、相州都督,追諡為“文貞”,並下旨:滿朝文武一起出城送靈,他還親自為魏徵墓撰寫了碑文,從這些表現來看,魏徵在大唐是生榮死哀,風光無限了。
1.魏徵生前曾經向太宗推薦過侯君集與杜正倫,說這兩個人有治國安邦的宰相之才。特別是侯君集,能征慣戰、屢建功勳。魏徵建議把諸衛兵馬交給侯君集統率。可就在魏徵去世的這一年,侯君集在太子李承乾的蠱惑與拉攏下,參與了謀反,事情洩露後被處死。
李世民由此事產生了聯想,他懷疑魏徵與侯君集是同黨!他想起來很後怕,如果把軍權交給了侯君集,太子謀反事件將一發而不可收拾,自己通過政變奪來的皇位又會因為政變而失去,所以,為此,他特別痛恨魏徵。
-
8 # 彬哥有道
可能早已厭惡這面鏡子了,人都願意接受自己最光鮮亮麗的樣子,人很難長時間保持空杯心態。三點意見:
一是不懂人性罪。違揹人性,種瓜得瓜,有因必有果。
二是踐踏皇權罪。給後來人一個風向標,作為皇帝有自己的權威,皇權不容踐踏。
三是居功自傲罪。無功不賞,無罪不罰。
-
9 # 鯉波說史
魏徵是李世民時期著名的宰相。以敢於直言進諫而聞名。敢於逆龍鱗,不給皇帝留一點顏面,皇帝對他是又恨又怕,畢竟魏徵說的是正確的,李世民對他很是容忍。
魏徵死後,陪葬昭陵,並承諾將公主嫁其子。魏徵死,李世民說,我失去一面鏡子。這時有人進讒言,說魏徵臨死前,將自己所有的奏摺收集起來,準備流傳後世。李世民震怒,認為魏徵拿皇帝的過失,為自己沽名釣譽。下令將魏徵的墓砸毀,悔婚。
同為宰相的馬周與魏徵的做法恰恰相反,馬周進諫方式很委婉,李世民很容易接受,對於馬周李世民很是喜歡。馬周臨死前將上奏的摺子,集中起來統統燒燬,一切顧及皇帝的臉面。比較一下,誰優誰劣,誰好誰壞,一讀便知吧!加關注互粉交流!
-
10 # AlexanderG
魏徵死前向皇帝推薦了杜正倫和侯君集,後來杜正倫摻和進皇帝與太子的矛盾,侯君集謀反,導致皇帝懷疑魏徵與他們是同黨
-
11 # 王浩田1
魏徵 ,字玄成,祖籍鉅鹿郡下曲陽縣(現晉州市) 。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 唐太宗 共同建立“ 貞觀之治 ”的大業,被後人稱為“ 一代名相 ”。
因為父親去世比較早,魏徵少年時的生活一直很困苦,但是他從小就胸懷大志,希望將來能有所作為。他雖然身陷窘境,卻勤奮好學,很快就成為頗有名氣的文人。
隋末農民起義爆發後,魏徵為了避亂,出家做了道士。李密領導的瓦崗軍攻佔河南大部分地區後,把魏徵請去,讓他主管全軍的文書。李密失敗後,魏徵也隨他一起歸順了唐朝,被李淵任命為秘書丞。在魏徵被派往山東勸服李密舊部歸降時,被另一支起義軍領袖竇建德俘虜,還被任命為起居舍人。不久,竇建德被李世民擊敗,魏徵再次投降唐朝,不被重用。太子李建成聽說魏徵很有才幹,就招他做太子洗馬。失意之時得到太子知遇,魏徵感激不盡,從此對李建成忠心耿耿。
當時,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越來越激烈。李建成雖有太子身份,卻沒有多少功績,太子之位很不穩固。這時,竇建德的舊部劉黑闥起兵反唐,魏徵就建議太子主動請戰。622年,魏徵隨李建成征討劉黑闥。李建成採納魏徵建議,運用攻心戰術,瓦解了劉黑闥的隊伍。在太子與秦王的鬥爭中,魏徵一直為李建成出謀劃策。
玄武門之變後,當上太子的李世民非常賞識他,不計前嫌,任命他為詹事主簿,掌管文書。李世民即位後,又提升魏徵為諫議大夫,專門負責給皇帝提意見,後來又兼任尚書右丞。唐太宗事事都要向他垂詢,有時甚至把他召到臥室裡,單獨徵求他的意見。魏徵非常感激唐太宗的知遇之恩,盡心竭力地輔佐太宗。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於臥榻召見魏徵詢問得失,魏徵直言不諱,前後上諫兩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納。
魏徵多次勸誡唐太宗要居安思危,吸取隋亡的教訓,最著名的是《諫太宗十思疏》和《諫太宗十不克終疏》。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徵列舉了知足自戒、謙虛謹慎、虛心納諫等十個問題,請太宗三思而後行。在《諫太宗十不克終疏》中,他指出太宗不能善始善終的十個方面,提醒太宗警惕,勸他保持貞觀初年那種節儉、謹慎、樸實的作風。唐太宗看過後,不但承認自己的過失,還把魏徵的奏疏放在身邊,以便隨時提醒自己。
魏徵直言進諫,唐太宗對他非常敬畏。有人進貢給唐太宗一隻鷂子,唐太宗非常喜愛,沒事就逗鷂子玩兒。有一天,唐太宗正在把玩鷂子時,魏徵來了,唐太宗怕被魏徵批評,急忙把鷂子藏在懷裡,等到魏徵奏完事離開,那隻鷂子早已經被悶死了。還有一次,唐太宗準備好車駕想出去遊玩,可是忽然又放棄了。魏徵問:“陛下,怎麼突然又不去了?”唐太宗笑道:“本來想去,可是怕惹你生氣。”
魏徵病死後,李世民非常傷心,併為此廢朝五天。追贈魏徵為司空、相州都督,諡“文貞”。李世民下詔厚葬魏徵,但魏徵的妻子裴氏以魏徵生平生活簡樸樸素,豪華的葬禮不是亡者之志為由拒絕。裴氏只有小車裝載魏徵靈柩,李世民召文武百官出城相送,並親自刻書碑文。 同年二月,李世民命 閻立本 畫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煙閣,魏徵位列第三。
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魏徵有膽有識,敢於直言進諫,指責皇帝和朝廷的錯誤過失。從貞觀初年到十七年病故,魏徵先後進諫200多次,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乃至皇帝私生活等各個方面,魏徵“恥君不及堯舜,以諫諍為己任”,堪稱唐太宗的得力助手。
-
12 # 知識的眷戀
李世民為唐王朝建立是有不二戰功的。要不然他也沒那個膽逼宮李淵,殺死太子李建成(胞兄)而拱取唐王朝大位,成為唐太宗。魏徵原為瓦崗義軍重要核心人物,但此人腦瓜靈活,很快由保李密轉而投靠李唐王朝。為李世民重要謀士受到重用。魏徵為李唐王朝嘔心瀝血,對李世民的腐敗不良行為多次勸止。李世民的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就是對魏徵功績的真實總結。那麼,魏徵死後,李世民就砸碑揚灰了呢?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是對建國功臣的震攝。連魏徵我都是這樣處理,你們如果有異心,絕無好下場。二是魏徵畢竟使李世民在許多場合難堪,李是君而魏是臣,以下犯上,雖然是為他著想,但李世民私恨難消,於是魏徵死後李世民就公報私仇,使魏在九泉之下也難逃此難了。古代的王朝其實就是皇帝一家擁有的,它們絕不允許其他人說三道四的。所以,魏徵死後蒙羞就在所難免了。
回覆列表
魏徵不是李世民的人,李世民從來也不信任魏徵,魏徵從來也不忠誠李世民。魏徵忠誠的是國家利益。所以,魏徵從來都是用政治正確的大棒壓李世民,李世民的皇位得來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內心總是有些膽怯,要贏得反對派的支援,那就得讓步,魏徵就是反對派的代表。李世民要是殺了魏徵,就會失去更多人的支援,所以,他得忍氣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