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丈等於十尺,一尺一般為0.15-0.32米,古代各個朝代丈和尺的長度定義不同。商代,一尺合今0.15米,按這一尺度,一丈為1.5釐米,一寸為1.5釐米。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因此《孟子·告子下》裡提到周文王和商湯的身高“文王十尺,湯九尺”。西周一尺有0.17米,一丈為1.7米。秦朝一尺有0.2米,一丈為2米。東漢一尺有0.23米,一丈為2.3米。這時候開始出現了“七尺男兒”的說法。南北朝時一尺在0.23米到0.3米之間。唐代,一尺合0.31米,一丈為3.1米。宋元時,一尺合今0.32米,一丈為3.2米。明清時,木工一尺合0.32米,一丈為3.2米。擴充套件資料現代通用的長度單位一、米國際單位制的長度單位“米”(meter,metre)起源於法國。1790年5月由法國科學家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建議以透過巴黎的地球子午線全長的四千萬分之一作為長度單位——米,1791年獲法國國會批准。為了製造出表徵米的量值的基準器,在法國天文學家捷梁布林和密伸的領導下,於1792~1799年,對法國敦克爾克至西班牙的巴塞羅那進行了測量。1799年根據測量結果製成一根3.5毫米×25毫米短形截面的鉑杆(platinum metre bar),以此杆兩端之間的距離定為1米,並交法國檔案局保管,所以也稱為“檔案米”。這就是最早的米定義 。二、公里公里又稱千米,是個長度單位,縮寫為“km”,通常用於衡量兩地之間的距離。其常用換算關係如下:1千米(公里)= 1,000米(公尺)= 100,000釐米(公分) = 1,000,000毫米(公釐);1.61公里= 1英里。三、釐米釐米,長度單位;英文:centimetre(s),簡寫(符號)為:cm。有關釐米的單位轉換如下:1釐米 = 10毫米 = 0.1分米 = 0.01米 = 0.00001千米。
古代一丈等於十尺,一尺一般為0.15-0.32米,古代各個朝代丈和尺的長度定義不同。商代,一尺合今0.15米,按這一尺度,一丈為1.5釐米,一寸為1.5釐米。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因此《孟子·告子下》裡提到周文王和商湯的身高“文王十尺,湯九尺”。西周一尺有0.17米,一丈為1.7米。秦朝一尺有0.2米,一丈為2米。東漢一尺有0.23米,一丈為2.3米。這時候開始出現了“七尺男兒”的說法。南北朝時一尺在0.23米到0.3米之間。唐代,一尺合0.31米,一丈為3.1米。宋元時,一尺合今0.32米,一丈為3.2米。明清時,木工一尺合0.32米,一丈為3.2米。擴充套件資料現代通用的長度單位一、米國際單位制的長度單位“米”(meter,metre)起源於法國。1790年5月由法國科學家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建議以透過巴黎的地球子午線全長的四千萬分之一作為長度單位——米,1791年獲法國國會批准。為了製造出表徵米的量值的基準器,在法國天文學家捷梁布林和密伸的領導下,於1792~1799年,對法國敦克爾克至西班牙的巴塞羅那進行了測量。1799年根據測量結果製成一根3.5毫米×25毫米短形截面的鉑杆(platinum metre bar),以此杆兩端之間的距離定為1米,並交法國檔案局保管,所以也稱為“檔案米”。這就是最早的米定義 。二、公里公里又稱千米,是個長度單位,縮寫為“km”,通常用於衡量兩地之間的距離。其常用換算關係如下:1千米(公里)= 1,000米(公尺)= 100,000釐米(公分) = 1,000,000毫米(公釐);1.61公里= 1英里。三、釐米釐米,長度單位;英文:centimetre(s),簡寫(符號)為:cm。有關釐米的單位轉換如下:1釐米 = 10毫米 = 0.1分米 = 0.01米 = 0.00001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