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笑星田莫愁

    春節團圓飯最喜歡吃“魚”。

    中國民間俗語有說“無魚不成宴”,逢年過節的時候,都必須有魚,求的是“年年有餘”的好意頭。

    那麼過年為什麼要吃魚?

    春節吃魚的歷史源起何時?

    又有何講究?

    下面我為大家簡單講訴一下:

    逢年過節的餐宴中,魚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中國南方人,吃年飯時,或其他節日,婚宴等,都必須上一條全魚,以表達年年有餘的寄託,有些特殊的地方,年飯吃魚時,要留頭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達新年“有頭有尾”的祈願,還有一些海邊打魚為生的漁民,他們吃魚,是不能翻的,因為翻魚,暗示翻船的意思,出海就不吉利了。

    年年有魚(餘)的風俗自古已有,至今盛行,此俗源頭起於漁民,漁民歷代身置水鏡,近魚久了,則生出了此吃魚的習俗,漁民靠水吃魚,船中就餐,魚頭慣朝船大,魚尾朝船二,船腳們則各食其近。這樣積久成俗,就成為了一種船文化的屬性,即“以魚諧餘,以魚寓吉,以吉示富”,這就是“年年有餘”的原始之義。

    源於何朝何代?根據歷史記載通體來看,東晉時期是源起前基期,宋代時期是形成期。

    其實過年吃魚的原因不止寓意“年年有餘”,還有隱秘的鎮邪意義。早在漢代時期,畫師所繪門上的扣環,多有魚作鎮邪物,唐代的屋門、櫃門、箱門等,都盛行魚形拉手,以示鎮邪的功能。這影響了後世的除夕年飯的魚俗,所以逐漸被人們所淡忘。

    還有,舊時代年俗中,擺魚也極有講究:魚頭要對著貴賓或者長輩,體現尊敬之意;來客是文人,就將魚肚對著他,贊他肚子有墨水,滿腹文章;來客是武將,則將魚脊對著他,誇他剛武豪放,可作脊樑。可如今實行了人人平等,不分貴賤的思想品德,這擺魚文化也漸漸被人淡忘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一有吃素的習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