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2018輝兒姐
-
2 # 溫柔相待黃芳
答,怎樣做才能擁有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周恩來同志曾經指出:“作品的產生,可以是偶然得之,但是這種偶然得之是建築在長期的生活和修養基礎上的。”(《關於文化藝術工作兩條腿走路的問題》)這就十分深刻地闡明瞭創作的偶然性與必然性,生活積累與靈感觸發的辯證關係。從而深刻的說明了,靈感首先是作者社會實踐的產物,又是以長期的生活積累為前提,經過長期苦思苦索的產物。宋人陸桴亨曾形象的說:“人性中皆有悟,必功夫不斷,悟頭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擊不己,火光始現。”
清人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也有一段十分精釆的描述:“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這第三境,正是那種突然穎悟,獲致靈感的狀態。第三境來自第一,二境,“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等句,都是突出了“功夫”的,甚至連第三境中的“眾裡尋他千百度”,也是意在說明“功夫”之深的。沒有這苦功夫,大氣力,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燈火闌珊處”尋覓到“靈感”的。總之要想源源不斷的擁有創作靈感,就得在生活中不斷積累豐富的素材,深入生活,瞭解生活,觀察生活,這些素材往往是雜亂無章的,然而,由於某種偶然事的觸發,這些潛在於心的對於現實生活的印象,體驗,意識等,會驟然間有機地聯結在一起,發生質的飛躍,源源不斷的昇華為全新的藝術構思,有時在路上,有時在夢中,靈感隨處不在呀。這也叫厚積薄發吧!當然靈感來了,如何能恰到好處的捕捉住靈感,那就要靠作者的文學修養了,這就要求作者除熱愛生活外,還要博覽群書,勤筆耕耘及時記錄,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完畢!
創作源於生活,我們要多去接觸生活,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五花八門的事,多一些生活經歷多一些磨練,置身其中才能讓自己切實的感受到生活的顏色,要學會思考,在喧囂中感受寂靜,在寂靜中感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