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肖峰武道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文章一個一個字寫成,不寫就沒有。

    如今生存狀態各不相同:一種是穩定準時上班有休息的狀態。軍隊有嚴格作息規律時間狀態。海上輪船長久航行不上岸孤寂狀態,還有自行掌控工作生活作息狀態等。

    生活有個無形的節奏感。所以有設計“星期日”休息,學生有假期,部隊,單位組織球賽散步運動休閒等活動,就是勞逸結合。

    自行創業掌握工作時間者,有人初期不敢休閒,因為一不工作就沒有收入,而支出卻是穩定的。即便一段時間業務興旺不錯,可下一段可能會沒有方向與穩定收入!有公司者,要保持運轉,也不敢懈怠,未來不確定,所以壓力恐懼焦慮使其難有無憂無慮去輕閒享受生活。

    人們習慣了不停地工作。但到了一定時間、境界,能主動駕馭自己的生活狀態,而不是被動為謀生求職而奔波,認識到生活無形的四季、漲落高低起伏一樣的運勢規律,看到生活如戰鬥、戰役一樣一段一段往前走,並順勢而為,加上過去積累的成功經驗、積累,有了生存底氣,“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時讓自已休閒一段時間,反而會促進事業境界的提升。

    而現實更多的是,為現實生存衣食忙碌而侷限束縛了自己。

    蜜蜂,採花工作完成,會舞蹈一番,自得其樂。唱歌曲,有個節奏,換氣,由低到高過程。

    穩定上班一族,休息日恐怕也在忙碌做點、學點什麼,為心中的計劃而奮鬥。

    時代發展,人的慾念、生存狀態打亂了平靜。

    作家、畫家,煉功修道人,等,一段時間進入“無為”,“無慾”、“無求”、與現實中忙碌“有求”、“有為”相反狀態,是一種清空自己,獲得創作靈感、煉功身體感受的方式,而不是慵懶無為。

    佛祖菩提樹下七天悟道,阿基米德浴室獲稱黃金王冠靈感,孫武山中寫《孫子兵法》、鬼谷子、老子、陶淵明等都是於隱居、優秀企業家山中靜悟,而又出創意。無干擾、“無慾求”狀態而開發出人類認知社會、世界、智慧的新境界。

    用竹扁擔挑貨物者一閃一閃顫動加軀體配合有節奏行進不累,京劇高難動作唱、念、做、打,翻騰跳躍,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正是,會者不難,難者不會。認知、發現、建立自己的生活節奏,不慌不忙,穩定有序,張馳有度,讓緊張疲憊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快樂愉悅,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同樣的時間,環境,工作,在於人如何去策劃、規劃、建立。

    創新、創意、主見、方向,從何處來?道家“靜生定,定生智”,佛家“戒、定、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漏洞百出、笑話成堆的量子偽科技論文為什麼可以大量地在《自然》雜誌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