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道不孤

    這樣的問題其實很詭譎,沒有太大的價值。

    詩歌中的六藝指風、雅、頌、賦、比、興。這是後人總結《詩經》對其創作形式和創作方法的歸納。

    其中,風、雅、頌是樂調的分類,風指流傳在周朝各地的民歌;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

    而賦比興指詩歌的創作手法。賦是直陳其事,如“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直接的表達自己的感情。比是“以彼物比此物”,興以其他事物為發端,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

    對於風雅頌其實是沒法學習的,因為時代變了,我們總不能向古人一樣作一個祭祀的祝詞。新詩發展初期,為了打破瓶頸,很多人確實向風學習,出名的有賀敬之《桂林山水歌》《回延安》;李季《王貴與李香香》。但是,新詩百年,在探索過程中逐漸沉澱,目前幾乎沒有人這樣寫詩了。

    對賦比興的研究主要是讓我們認識到廣博的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等等對於詩歌寫作的重要性。詩歌從發源開始就注重意餘言外的意蘊。

    詩有寄意,但也可以直陳。比如朦朧詩大多采用類比、隱喻的手法。但現代人敢愛敢恨,表達感情無所顧忌,因此就很少用曲筆。

    對詩歌傳統創作手法的繼承與發揚能很好增加我們詩歌的表現力。讓文字不是那麼幹巴、空洞、滯澀。

    詩歌的發展經歷了由民間詩人到專業詩人的過程。對賦比興的吸收和學習無疑可以讓詩歌在語言上更加生動,在思想上更加群眾,在形式上更加變通。做到真正的人民之詩,自由之詩,開闊之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進口奶粉的配方和國產的到底有沒有區別呀?想給孩子換一款國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