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活在當下73706384

    儒家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換句話說,上馬能征戰,下馬能治國,現代人對儒家的理解,大都只是孔乙己式的被滿清閹割奴化的腐儒。但即使滿清也有正統儒家傳人,曾國藩,左宗棠,袁世凱等。

    劍為百兵之君,不但是兵器,也是禮器,有君子之風,所以古代貴族都有佩劍之風

  • 2 # 易水不寒

    其實孔子的這種做法代表了士的精神。用佛教的話來講,就是志行菩薩道的願力。士的形象,就是一手持劍,一手握書。文武雙全。士志道: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士是有行動力的。

    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陰柔形象,是宋以後才有的,已經喪失了士的精神,貽害無窮、禍及後世乃至現在。

    但其實,孔子佩劍和文人無關,而與“士”的身份有關。士農工商,國之四民。凡“士”,皆佩劍。所以有亡秦“銷天下之兵”亦不能收。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說:“劍之在左,青龍之象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黻之在前,赤烏之象也;冠之在首,玄武之象也。四者,人之盛飾也。”

    孔子的造型也因此而確立,承襲至今,無甚改動。孔子素王,不著冠,布巾而已。長劍在左,短刀在右。必要時會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而現在當代中國社會民眾普遍存在精神缺失的現象,特別是精英階層,急需一種精神力量進行補給和塑造。

    而這種精神就是所謂的“士大夫精神”。它的核心是“士志於道”,堅守道德理想,追求高尚人格,做到高官和貴族的合二為一。貴族一詞聽的最多的是從西方那邊傳來,但確實是我們所缺乏的一種高貴精神。好比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而恰巧這是大家正缺乏的東西。

    士的精神內涵包括率性自由,實現人格獨立與自尊;聖賢氣象,既執著又灑脫;聖賢兼豪傑,既追求理想又關懷現實。可能做到這些十分有難度,顯得自己格格不入,與現實脫節。但這是必須要親自經歷的。

    西漢陸賈也說:“夫君子直道而行,知必屈辱而不避也。故行不敢苟合,言不為苟容,雖無功於世,而名足稱也;雖言不用於國家,而舉措之言可法也。故殊於世俗,則身孤於士眾。”

    陸賈認為,作為君子、作為士大夫,就應該是直道而行,儘管堅守道而有屈辱,也不迴避它;他認為如果堅持道的人可能會身孤於世眾,但是仍然不會改變自己的信念。這就是由儒者所創立的“士志於道”計程車大夫精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一個人一天能做幾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