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說了你也記不到
-
2 # 專注很難
原因:自漢武帝大規模抗擊匈奴後,匈奴勢力衰落。公元48年,匈奴分裂,南匈奴逐漸歸漢,北匈奴繼續盤踞在漠北。公元89年,東漢聯合南匈奴一起夾擊北匈奴,取得大勝。又過了幾年,東漢的軍隊在今天的阿爾泰山附近大敗北匈奴,他們落荒而逃,從此,北匈奴在東方銷聲匿跡,在為外交困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匈奴人或南遷或西遷(近則中亞,遠至歐洲),或滯留草原,透過婚姻、吞併、臣服、遷居等形式融合到其他民族之中的做法在情理之中。關於西遷過程,中國史書上記錄並不詳細。相比之下,歐洲學者對北匈奴西遷這段歷史的記載更為翔實:公元91年北匈奴開始了史無前例的民族大遷移,第一站是烏孫的地盤,即現在的伊梨河上游一帶,第一站是康居,也就是錫爾河上游東部,第三站是阿蘭聊,已經到了歐洲邊緣。在公元91年到公元290年長達200年的歷程中匈奴人在歐洲頻繁活動。公元433年在匈奴歷史上出現了最後一個傳奇人物阿提拉,這個時期也是匈奴帝國最輝煌最後的一章,他使羅馬人蒙羞,使日爾曼人喪膽,匈奴鐵騎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很多學者提出當今匈牙利人的祖先就是匈奴人。
突厥西遷主要是西突厥,而東突厥與中國隋、唐兩朝都有交往,和西突厥卻逐漸失去了聯絡,於是慢慢地被隋朝和唐朝吸收,歸順於中國的中央政權。所以西突厥西遷的主要原因是無法與唐帝國融洽相處,同時突厥人內部的矛盾導致了突厥西遷
西突厥人則繼續向西發展,而且越走越遠,一直到鹹海。鹹海有兩條河流注入,北邊的是錫爾河(中國唐代以前稱為藥殺水),南邊的是阿姆河(唐以前稱為烏滸水),起初西突厥人在錫爾河以北居住。錫爾河以南屬於農耕社會,是粟特人居住的地方,慢慢地突厥人越過了錫爾河,有的自願充當奴隸兵,也有的被販賣為定居者的家奴。
突厥進入中亞很早了,在西突厥汗國時期,突厥就摸到了黑海草原和阿富汗,在黑海草原冊立可薩葉護,在阿富汗冊立吐火羅葉護。然而嘛,這個時代的人口遷徙很有限的。
突厥的西遷,其實怎麼說呢,不是一個恰當的概念。更像是少數突厥人西遷,融合中亞土著,再繼續西遷,再融合西亞土著的這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