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指尖時

    一、譯文:越王向大夫文種詢問道:“我想攻打吳國,行嗎?”文種回答說:“行。我們的賞賜優厚而守信,懲罰嚴厲而堅決。您想了解清楚,為什麼不用焚燒宮室來做個試驗?”於是就縱火燒了宮室,沒有人去救它。越王就下令說:“為救火而死的,和戰場犧牲同賞;救了火而沒死的,和戰勝敵人同賞;不救火的人,和投降敗北同罪。”

    人們用泥土塗身、披上溼衣而奔赴火場的,左面三千人進去,右面三千人出來。由此知道伐吳已成必勝之勢。

    二、原文:戰國 韓非《韓非子·內儲說上》

    越王問於大夫文種曰:“吾欲伐吳,可乎?”對曰:“可矣,吾賞厚而信,罰嚴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試焚宮室?”於是遂焚宮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敵之賞;救火而不死者,比勝敵之賞;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之塗其體,被濡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勝之勢也。

    擴充套件資料

    一、相關成語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解釋〗在豐厚賞賜的刺激之下,一定會有勇敢的人接受任務(挑戰)。舊指用大量金錢、財物作鼓勵手段,可誘導人為之效力。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賞罰若明,其計必成。”

    〖譯文〗在豐厚賞賜的刺激之下,一定會有勇敢的人接受任務(挑戰)。賞與罰如果是分分明明,清清楚楚的,這些計策就一定會成功。

    二、人物簡介

    1、越王,中國古代王爵封號之一。春秋時期越國君主允常稱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越王。而最出名的越王是允常的兒子勾踐。

    2、文種(?—公元前472年),也作文仲,字會、少禽,一作子禽,春秋末期楚之郢(今湖北江陵附近)人,後定居越國。春秋末期著名的謀略家。越王勾踐的謀臣,和范蠡一起為勾踐最終打敗吳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勞。滅吳後,自覺功高,不聽從范蠡勸告,收到范蠡留下的信後,請假未去上朝。爾後,為勾踐所不容,最後被勾踐賜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花塞經常被機油淹了,需要抬鋼蓋是哪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