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2121435434

    二戰後,美國大力在經濟上扶植日本,尤其是北韓戰爭和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向日本大量訂貨,刺激了日本經濟發展。60年代末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進入70年代美日經濟競爭劇烈,政治上日本開始奉行獨立自主政策,不再惟美國馬首是瞻,雙方矛盾加深。近年來,美日關係不斷得到升級,在眾多國際問題上,兩國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但是在經濟領域,日本也越來越成為美國霸權的一種削減力量日本與美國在1950年,即戰爭結束5年後才簽定美日同盟條約,確定日本的非軍事化的,但是日本已經開始步入恢復的程序,加上蘇聯和美國的意見有分歧,蘇聯企圖控制日本,所以反對日本的非軍事化。日本完全可以趁亂拒絕非軍事化,但是日本卻接受了這個提議,可見日本本身也沒有意願發展軍事,更不要說擴軍,至少當時是這樣。 日本受制於美國,在另一個方面看,日本可以依靠美國這個“擋箭牌”專心發展經濟,日本現在的地位就是靠這個“閹割”的手法達到的。日本打破限制,不但喪失了美國的保護,還會引起中國、南韓、北韓的警戒,另外,它的經濟夥伴也會因此消失,哪個有利哪個有弊,自然不言而明。 但是這樣的“閹割”對於日本人來將也是一個痛,日本一直希望重新得到發展軍隊的權力來實現“國家正常化”,從小泉開始這個舉措就更為明顯。但是,就像上面說的,日本假如過分擴軍,那是弊大於利的,日本本身也明白這一點。日本和美國進行了多次的農貿問題會談,名為農貿問題,實際上也牽涉到了軍事化的問題,就是“你敢軍事化,我就敢經濟制裁你”。日本在美國的多次警告下,一直都不敢輕舉妄動,這已經是非常明顯的結果了。 上面的僅僅是結構性的分析,另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這裡就不詳細說了,反正我可以斷定,日本是不敢發展軍事的,否則日本自己就因為失去了貿易伙伴先掛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班婕妤德才兼備,為何鬥不過趙飛燕和趙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