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韻劉姥姥
-
2 # 枯木齋
一派“孩子氣”的話。
“年近半百的爺爺輩”,絕對是“耕讀”或“工讀”傳家的工農家庭出身,百分百的勞動人民。四十來歲正是要經驗有經驗、要體能有體能“幹活”的黃金時段,家庭和社會的脊樑、中堅力量啊!
二,倒不是擔心兒女、孫女“不夠吃”,(媽的全社會都撐得要減肥,還不夠吃?! 你當爺爺是白痴嗎?),是瞧著你們那樣的“活法”,多少有些擔心啊。太爺爺、太太爺爺說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天無百日晴,花無百日紅;居安思危,世事無常!
、.伊拉克、利比亞也是現代人啊,咋就成了惶惶喪家犬?連個幾歲大的可愛小孫子一一就那樣漂在海灘邊上,任憑海浪衝刷?
你們看了也就看了,不會往心裡去。爺爺們不行...,他們總認為自己手裡有,總比求人們強;你們長這麼大,還沒求過人吧?
不說這“年近半百還在幹活”的爺爺了,看看那些年過花甲、年過古稀,甚至八十多還在外面“幹活”的別人的爺爺太爺爺們,你們能悟出些什麼嗎?
-
3 # 絲雨如塵1
謝謝邀請;爺爺輩的人都是60和70後。那一代人小的時候國家還沒有實現現代化,什麼都慢,一頓飯也需要付出許多才可以吃到嘴裡,好在那個時候吃的也不復雜。吃水得用肩挑。洗衣服去大河裡,燒火材得自己去山上割,然後擔回家裡,穿的衣服也需要自己縫。那個時候家裡的事就夠忙的了,人幾乎沒有閒著的,不用去鍛鍊。所以那個時候的人勤勞節儉。現在他們老了,兒孫滿堂,生活也好了,但吃過苦的這輩人想法多多。總覺得應該多積累點,為兒女,為孫子。哈哈。自己吃點苦沒有什麼,怕孩子們吃苦受累。這就是想不開的一輩人。
人是一輩留一輩都是這樣過來的。
父母生兒養女是天性,人類就是這麼簡單的過程。怕自己的兒女不夠吃,這是人性。
人年過半百還要操勞,說明身體好。
孩子:什麼時候你長大了就明白啦。
2019.11.21.星期五 農曆十月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