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建築工程技術指導

    水下澆築混凝土是建築工程中經常採用的方法,特別是機械成孔灌注樁或者樁基地下水很豐富的樁基澆築混凝土。水下混凝土澆築完成後,樁基的完整性是否滿足設計和規範要求,必須要進行樁基檢測,在進行水下混凝土澆築過程中,控制質量是澆築混凝土的關鍵,怎樣施工才能保證質量呢?下面重點說一下:

    1、水下混凝土澆築裝置就是導管和料斗;導管採用無縫鋼管制成,快速螺紋接頭,導管接頭處設2道密封圈,保證接頭的密封性。根據首批封底混凝土方量的要求,選用5m立方米大集料斗和小料斗灌注,能夠滿足混凝土澆注的需要。

    2、灌注混凝土前需對混凝土輸送管路及容器灑水潤溼,在填充導管內安裝隔水設施,待儲料斗儲滿混凝土後,開始灌注水下混凝土。

    3、首盤混凝土的方量應滿足導管首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導管底部的需要,設導管下口離孔底40cm。首批混凝土下落後,混凝土應連續灌注。在灌注過程中,導管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

    4、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60±20mm;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流動性。 灌注開始後,應連續有節奏地灌注混凝土,並儘可能縮短拆除導管的間隔時間。當導管內混凝土不滿時,徐徐地灌注,防止在導管內造成高壓空氣囊,造成堵管。及時測定孔內混凝土面的高度,及時調整導管埋深。

    5、控制灌注的樁頂標高比設計標高高出800mm左右,以保證混凝土強度,多餘部分樁頭必須鑿除,確保樁頭無鬆散層。

    6、樁基質量檢測應按設計和規範規定達到7天強度以後進行。每根樁均按設計要求進行超聲波進行無損檢測或者鑽心取樣進行檢測。樁基檢測前,先用水進行沖水檢查,若有淤塞,進行不斷沖洗,直至孔底。

    7、混凝土強度試件每根樁至少製取1組;如果每根樁混凝土超過50m³,按每50立方米取1組試件。

  • 2 # 旺旺虎

    我們國家在建築領域的水平已經非常高了,很多人不知道我們國家基建牽扯方方面面的材料,裝置,人員,關係到非常多的上下游產業鏈,對於題主的問題“水下也可以澆注混凝土,是如何施工的?”現在簡單介紹一下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藝主要使用在灌注樁、地下連續牆施工的工藝和要點,由此可以體會我們為什麼要大力發展基建。

    沉管灌注混凝土樁操作工藝:

    1. 錘擊沉管灌注樁的施工方法一般為“單打法”,但根據設計要求或土質情況等也可採用“復打法 “。

    2. 錘擊沉管灌注樁宜按流水順序,依次向後退打。對群樁基礎及中心距小於3.5 倍樁徑的樁,應採 用不影響鄰樁質量的技術措施。

    3. 樁機就位時,樁管在垂直狀態下應對準並垂直套入已定位預埋的樁尖,樁架底座應呈水平狀態及 穩固定位,樁架垂直度允許偏差不大於0.5%。

    4. 樁尖埋設後應重新複核樁位軸線。樁尖頂面應清掃乾淨,樁管與樁尖肩部的接觸處應加墊草繩或 麻袋。

    5. 注意檢查及保證樁管垂直度無偏斜後採正式施打。施開啟始時應低錘慢擊,施打過程若發現樁管 有偏斜時,應採取措施糾正。如偏斜過大無法糾正時,應及時會同施工負責人及技術、設計部門 研究解決。

    6. 沉樁過程中,應經常使用測錘檢查管內情況及樁尖有否損壞,若發現樁尖損壞或水泥進入,應拔 出樁管,回填樁孔,重新設定樁尖進行施打。

    7. 沉管深度應以設計要求及經試樁確定的樁端持力層和最後三陣,每陣十錘的貫入度來控制,並以 樁管入土深度作參考。測量沉管的貫入度應在樁尖無損壞、錘擊無偏心、落錘高度符合要求、樁 帽及彈性墊層正常的條件下進行。一般最後三陣每陣十錘的貫入度不大於30mm,且每陣十錘貫 入度值不應遞增。對於短樁的最後貫入度應嚴格控制,並應通知設計部門確認。

    8. 沉管結束經檢查管內無入泥進水後,應及時灌注砼。每立方砼的水泥用量應不少於300Kg。當樁 身配有鋼筋時,設計無規定時砼塌落度宜採用80-100mm;素砼的塌落度宜採用60-80mm。第一 次灌入樁管內的砼應儘量多灌,第一次拔管高度一般只要能滿足第二次所需要灌入的砼量時即 可,樁管不宜拔地太高。

    9. 拔管時採用倒打拔管的方法,用自由落錘小落距輕擊不少於40 次/min,拔管速度應均勻,對一 般土層以不大於1m/min 為宜。在軟硬土層交界處及接近地面時,應控制在0.6-0.8m/min 以內。 在拔管過程中,應用測錘隨時檢查管內砼的下降情況,砼灌注完成面應比樁頂設計標高高出 0.5m,以留作打鑿浮漿。

    10. 凡灌注配有不到樁底的鋼筋籠的樁身砼時,宜按先灌注砼至鋼筋籠底標高,再安放鋼筋 籠,然後繼續案灌注砼的施工順序進行。在素砼樁頂採用構造連線鋼筋時,在灌注完畢拔出樁管 及樁機退出樁位後,按照設計標高要求,沿樁周對稱、均勻、垂直地插入鋼筋,並注意鋼筋保護 層不應小於3cm。

    11. 對於對於砼灌注充盈係數小於1.1 的樁,應會同設計單位研究補救措施。

    12. 按設計要求進行區域性復打或全復打施工,必須在第一次灌注的樁身砼初凝之前進行。

    13. 灌注樁身砼時應按有關規定留置試塊。

    連續不斷的灌注是最理想的,現在最理想的是:至少拆導管要花時間,不得不停頓幾分鐘。原因如下:

    導管在混水中,要做到完全不漏水是比較難的,但如果混凝土連續不斷,就會彌補有少量漏水的缺陷;混凝土在孔中停留時間過長,會達到初凝,對混凝土構件的質量將產生不可彌補的損失;水下灌注混凝土,靠導管中的新鮮混凝土上頂埋管深度以上的混凝土,才能順利灌注,如果時間過長,埋管深度以上的混凝土達到硬化,會產生上頂困難,造成卡管。地下連續牆操作工藝要點:

    定義:在地面以下用於支承建築物荷載、截水防滲或擋土支護而構築的連續牆體。  地下連續牆施工震動小、噪聲低,牆體剛度大,防滲效能好,對周圍地基無擾動,可以組成具有很大承載力的任意多邊形連續牆代替樁基礎、沉井基礎或沉箱基礎。對土壤的適應範圍很廣,在軟弱的沖積層、中硬地層、密實的砂礫層以及岩石的地基中都可施工。初期用於壩體防滲,水庫地下。

    地下連續牆是圍護結構的一種,防止基坑變形,防水,一般需要下鋼筋進行澆築。地下連續牆可以作為基礎的一部分,也可以在地下連續牆內測做基礎,要看設計的要求和工程現場情況。

    用於狹窄場地的護坡,一般用於城市,包括成槽、下鋼筋網、灌注混凝土等。兼做地下室外牆。

    地下連續牆成槽前先要構築導牆,導牆是建造地下連續牆必不可少的臨時構造物,在施工期間,導牆經常承受鋼筋籠、澆注砼用的導管、鑽機等靜、動荷載的作用,因而必須認真設計和施工,才能進行地下連續牆的正式施工。

    地下連續牆具有結構剛度大、整體性、抗滲性和耐久性好的特點,可作為永久性的擋土擋水和承重結構;能適應各種複雜的施工環境和水文地質條件,可緊靠已有建築物施工,施工時基本無噪音、無震動,對鄰近建築物和地下管線影響較小;能建造各種深度(10~50m)、寬度(45~120cm)和形狀的地下牆。

    由於地下連續牆具有一系列的優點,所以,在城市地鐵和深基礎工程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總而言之,本文簡單介紹了一下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藝主要使用在灌注樁、地下連續牆施工的工藝和要點,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基建牽扯方方面面的材料,裝置,人員,關係到非常多的上下游產業鏈。

    另外提醒一下,工藝很重要,人員,材料,裝置缺一不可,尤其材料必須可靠,施工過程管理必須做到全過程,精細化管理,遵守國家標準規範和圖集,加強事前,事中,事後管理,這樣才能確保施工質量。

  • 3 # 施工法澤

    水下混凝土的澆築目前常用“導管法”。方法是利用導管輸送混凝土使之與水隔離,依靠管中混凝土的自重,壓管口周圍的混凝土在已澆築的混凝土內部流動、擴散,以完成混凝土的澆築工作。

    工作程式

    導管安放(下部距底面約10cm)→在料斗及導管內灌入足量混凝土→剪斷球塞吊繩(混凝土衝向基底向四周擴散,幷包住管口,形成混凝土堆)→在料斗內持續灌入混凝土、管外混凝土面不斷被管內的混凝土擠壓頂升→邊灌入混凝土、邊逐漸提升導管(保證導管下端 始終埋入混凝土內)→直至混凝土澆築高程高於設計標高→清除強度較低的表面混凝土至設計標高。

    (1)安放導管

    (2)導管就位

    (3)料斗貯料

    (4)連續澆注

    (5)提升導管

    注意事項

    (1)必須保證第一次澆築的混凝土量能滿足將導管埋入最小埋置深度h1,其後應能始終保持管內砼的高度;

    (2)嚴格控制導管提升高度,只能上下升降,不準左右移動,以免造成管內返水事故;

    (3)導管直徑的選擇:水深小於3m可選Φ250mm,施工覆蓋範圍約4㎡;水深3~5m可選Φ300mm,施工覆蓋範圍約5~15㎡;水深5m以上者可選Φ300mm~500mm,施工覆蓋範圍約15~50㎡;當面積過大時,可用多根導管同時澆築;

    (4)當混凝土水下澆築深度在10m以內時,導管埋入混凝土的最小深度為0.8m,當混凝土水下澆築深度在10~20m時,導管埋入混凝土的最小深度為1.1~1.5m。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房子透過中間人買了,但是中間人長期不給下餘的錢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