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銅陵雲雲

    我老家過年祭祖的習俗,就是小年那天在家裡桌子上擺魚、肉、雞、3碗米飯、倒三杯酒、放三雙筷子。

    拿點紙、紙錢、香、炮竹這些東西放在外面燒,就是接祖回來過年。大年三十吃飯之前,先祭祖,然後都是農曆單日祭祖正月初一、初三、初五……

    元肖過完,農曆十六早晨送祖出門,這就是每年過年祭祖的風俗,一直沒變,這就是傳統過年不忘祭祖的傳承,世世代代相傳。

  • 2 # 晴天270613317

    我的老家是初一早晨去祖墳上祭祖,帶吃的和炮,慰籍祖上,懷念逝者,放炮與祖上同慶春節!今年沒回老家過春節,很內疚!

  • 3 # 宗鏡先生

    祭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一,數千年來,對每個炎黃子孫影響都非常深廣。

    除了在四大傳統節日祭祖外(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中元節)祭祖外,上元節(元宵節)的第二天(正月十六),也是許多地區祭祖的傳統時節。

    上元節時,家家戶戶張燈結綵,熱鬧非凡。早在西漢時期,漢武帝就開始在正月上辛夜,於甘泉宮祭祀太一神。後世人認為這是中華民族在元宵節祭祀天神的初始。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與人們物質、精神生活的豐富,元宵節又加入了許多其他的內容,如放煙火、賞圓月、吃湯圓、猜燈謎、舞獅子、劃旱船、扭秧歌等傳統民俗。

    除了上述活動,更有一個有趣的內容,叫祭門祭戶。古人說有七祭,這祭門祭戶便是個中兩祭。具體做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竹筷,或者把酒菜擺放在大門外面。這樣可以祈求家裡一年平平安安,一切順遂。

    上元節一過,第二天一早,正月十六,祭祖便是許多人在元宵節對已故先祖的紀念方式了。

    人們準備好元寶、紙錢,鮮花、供果,在上午或中午來到祖墳或家族祠堂前,行跪拜禮,然後焚化祭祀物品,奉上鮮花水果點心酒菜。一方面為先祖送上日需之物,另一方面盡到了生人後輩的孝心。

    正月十六這天,傳說已故宗親就要離開,需要有迎有送——有恭迎儀式,也有送別儀式,這就是正月十六送祖宗的說法。

    祭祀結束,返回家中,行至自家門前時一定要要拍打衣服,一是拍打掉衣服上可能粘上的紙灰,另外,也是拍打掉身上晦氣、陰性氣息等,防止陰靈跟隨進家中。

    所以正月十六在許多地方的民俗中,也被認為是鬼節之一。

    這是很好的孝道。更是紀念先人的重要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設計APP引導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