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jy

    謝邀!這個問題好像牽扯太廣了,所以生物、所有地表礦物、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溫度、光照、甚至地球自轉速度,都有關係。一種說法是,在地球幼年期,大氣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氮氣(當然還有水蒸氣),海洋是高含氮(雷擊生成的氨)的二氧化碳飽和溶液,溫度比較高,可能有五六十度,在火山、雷電、隕石撞擊、宇宙高能輻射的綜合作用下,合成了各種氨基酸,在偶然的巧合條件下,就出現了第一個單細胞生物,開始大量繁殖,基因突變產生了不同的物種,菌類、藻類、植物、動物等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逐步減少,氧氣不斷增加,大氣平均溫度逐漸降低,碳逐步被固定,被埋到地下的生成了礦物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泥炭等。還有一些碳以碳酸鹽的形式形成礦物,如石灰石、白雲石等等,最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維持在200-800ppm(百萬分之一)。含葉綠素的生物,都可進行光合作用,是從二氧化碳中釋放出氧氣的主要執行者。說回氧氣,氧能與大多數元素形成化合物,常見的物質,如水、各種岩石、沙子、泥土、鐵礦等等都是氧化物,根本上來說,氧在地球上的丰度足夠多,氧化掉那麼多東西還有餘,多餘的這些和碳玩,玩出了生物,才出現了大氣碳迴圈,由於海洋佔了地表的大部分面積,所以海洋藻類是這個過程的主力軍。諏到這裡,就覺得有人說石油天然氣很快就會用完,總是不太靠譜,海洋中形成可燃冰是實時動態的,只要太陽還在,總量是巨大的,大規模工業化的今天,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也沒超過400ppm。還有一點,幾千度高溫下,氧化鐵是不能穩定存在的,地幔以下的鐵沒有抓住氧不放,地幔到地心的溫度恰恰有幾千度,算是巧合吧!

  • 2 # 歐陽老師的物理世界

    這個問題涉及面有點廣!地理、生物、物理、化學都有!從生物鏈的角度來理解比較簡單一些。地球上的人類、動物、微生物等消費者,會不斷地消耗氧;而植物等生產者可以生產氧。二者的關係達到平衡時,地球上的氧含量也就穩定了!

    從物理、化學的角度來看,自然界中的元素就那些,不靠人為的改變的話,根據質量守恆,總體氧的量是不變的!(地球上有的元素,宇宙中都有,總體來說也是平衡的)

  • 3 # 李作曲

    地球的氧氣決不是穩定在一個恆定的數量,因各地生態環境而異,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和排發氧氣是成正比的,就如各地的空氣質量不一祥空氣質量數量不一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三國、西遊題材的國產遊戲值得推薦?